基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乡风文明建设

2021-06-09 06:54陈述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12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对策

陈述

摘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上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紧紧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搭建好文化振兴的组织架构,利用好乡风文明建设的多维平台,发挥好乡村志愿服务的重要作用,营造好农民群众良好精神家园,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乡风文明;文明实践;对策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指出:振兴乡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不能让传统乡村文化被破坏、被取代。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报告又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因此,实现乡村文化的繁荣,乡村人的现代化,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提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习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上强调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意义。在2018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又指出,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再次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实践要求。

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虽然已经达到60.60%,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还有5亿以上农民生活在乡村,他们同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农村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以新时代乡村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乡村人的现代化,意义重大。

二、新时代加强乡村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义

(一)新时代助力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加强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是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能够全面提升农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化素养、法治观念和精神状态,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加强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进一步发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深化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经常性、面对面、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基层通道,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三)基层社会治理和共建共治共享的需要

加强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以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载体,让农村“家家联系紧起来、守望相助兴起来、干群关系亲起来”。

三、当前基层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乡村对新时代乡村文明实践的认识模糊

基层乡村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一定认识,比较关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环境整治,但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思想引领、创新乡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認识不清,意识不到位。

(二)乡村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难以精准掌握基层农户切实的精神和文化需求

乡村文明实践中心应该成为乡村发展的理论宣传、社会宣传、文化教育、科技科普、综合服务的平台,由于基层农户流动性大,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实践中心和基层农民的接触不够,造成供给和需求差别大,“两张皮”的情况突出。

(三)缺少新生代农民群体的积极参与

新时代农民在城乡间流动,成为“进不去的城市,回不去的乡村”一族,农二代农三代更多依附于城市,对乡村近年来的文化发展不关注,成为缺失的一代,组织者,志愿者年龄结构趋向老化,创新意识不够,参与者群体总体素质不高。

(四)乡村基层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具体工作的专业性不高

由于参与者的素质受限,志愿者的岗位和专业要求不匹配,各项活动的推进水平不高,很多本该在乡村文化繁荣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工作流于形式,简单化、模式化、流程化,效果不佳,带来基层农民的理解和认同问题。

四、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乡村文化推动发展组织架构

1. “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要强化党在农村的主阵地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2.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一懂两爱”的基层干部队伍,坚持把讲政治、守规矩、重品行、有本事、敢担当作为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标准,确保那些真正懂“三农”、党性强、作风好的干部成为乡村发展、乡村文化建设的带头人。

3.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县级文明实践中心负责研究制定县域文明实践工作规划和方案,乡镇文明实践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组织基层常态化开展活动,村级文明实践站则全面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文明实践活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乡村文化阵地。

4. 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建设。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以网络信息通信技术等现代科技,使乡村社会管理智能化,开放化,精准化,形成“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二)整合乡风文明建设搭建文化平台

1. 打造理论宣讲平台,强化理论引领。通过县乡党校、党群服务中心、党员电教中心、乡村人文大讲堂、乡村文化讲习所等载体强化理论学习。加强主题教育学习活动,深入实施农民道德建设工程,把大道理和小故事联系起来。

2. 打造农民学习平台,强化学以致用。通过“学习强国”、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等官方载体推动,通过“全民阅读、书香村庄”等形式,利用“乡村发布”等网络载体,“两微一抖半个头”等形式,推进农村学习氛围,做到学有所用。

3. 打造教育关爱平台,强化教书育人。通过县乡各级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校外实践基地、各类培训机构,整合起在读学生群体的乡村文化教育,百年树人。

4. 打造宣传推广平台,强化媒体影响。通过组织编写文明实践教材,通过新闻媒体专刊专栏专版等形式,通过文联协会、文艺社团、文图两馆等各乡村文化服务团体,通过营造民间良好的舆论氛围等形式,促进乡村文化宣传。

5. 打造平安法治平台,强化法治保障。利用法治文化园地、文化广场、法治宣传栏等形式,落实阵地宣传职能,开展法治惠民服务,建立平安乡村、法治乡村氛围。

(三)优化乡风文明建设营造人才队伍

1. 打造新乡贤队伍。新时代的乡村文化精英和治理精英群体,将成为农村文化繁荣,乡风文明的重要保证。要突出在乡村有一定威望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优秀退伍军人、道德模范等群体的影响力,塑造新时代的新乡贤,以新乡贤凝聚乡村文化力,引领乡村文化繁荣。

2. 培育中坚农民群体。中坚农民群体承担着引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乡村发展好不好,农民增收是关键,在新时期,这一批有知识有视野有技能的中坚农民群体,将全面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中坚农民群体同样也将带入一定的优秀文化,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3. 树立乡村文化典型。挖掘一批乡村道德模范,文化传承模范,通过亮点总结,宣传发动,强化乡村文化典型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汇聚起积极向上的良好乡村文化氛围。并由此以点带面,加大先进典型在基层的交流互动,推动优秀经验的复制,从而在乡村逐步铺开,弘扬乡村文化正能量。

4. 优化乡村志愿者队伍。建立一批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开展理论宣讲、文明风尚、教育关爱、帮扶惠民、文化惠民、创业科技、体育健康、平安法治等多视角多层次多元化的乡村文化建设志愿服务。

(四)完善乡村公共服务构建精神家园

1. 培育主流乡村文化价值。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持续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推进村规民约的修改完善,使村规民约成为引导乡村向上向善的载体。推进乡村社会治理多元化,营造农民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开展星级文明户、勤俭之家、耕读人家等评比评选,塑造文明家庭典型。建设文明村镇,促进乡村文化的全面繁荣。

2. 建设“八有”的文化载体。一是有办公场地,以固定的文化阵地保证乡村文化活动顺利开展。二是有活动计划,做到年有计划,季有主题,月有重点,周有安排。三是有自愿队伍,通过各种志愿服务,开展常态化的宣传发动工作。四是有相关制度,对乡村文化建设活动提出明确要求。五是有专项课程,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涵盖文明建设的全方位内容。六是有配套教材,特别是要配备一批深入浅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书籍。七是有档案台账,乡村文明实践站要注意收集整理活动的全部资料。八是有实践成效,将各项活动真正贴近到农民群众的需要,获得广大基层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3. 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通过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找乡村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通过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形式营造农民的获得感和价值感。通过文化下乡、乡村文化宣传栏等载体传递良好文化民风。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三星级康居乡村建设提升乡村环境力。通过乡村广场舞、地方戏曲汇演、群众体育比赛等汇聚一支适应新时代新文化的新农民队伍。通过民间文化挖掘、民间艺人群体等营造乡村文化软实力,塑造乡村文化品牌。

4. 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生活方式。通过移风易俗行动、红白喜事革命,杜绝奢侈浪费,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推动垃圾分类、推进“厕所革命”、推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改善乡村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鼓励文明交往、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营造文明的乡村人文文化。通过广泛参与鄉村文明集体和最美乡村建设评比等活动,树立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荣誉感,最终实现乡村文化的全面繁荣。

五、结语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搭建好文化振兴的组织架构,利用好乡风文明建设的多维平台,建立好文明实践的长效机制,发挥好乡村志愿服务的重要作用,健全好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营造好乡村群众良好舆论氛围,才能持续促进乡村人的全面进步,文化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001).

[2]王燕文.谱写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J].群众,2018(09):4-6.

[3]李少惠,赵军义.乡村文化振兴的角色演进及其实践转向——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9(05):209-214.

[4]谭玉甜,刘淑兰.文化自信视域下培育文明乡风的路径探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13(05):33-37+52.

*基金项目:苏州干部学院课程开发基金项目JS02。

(作者单位:苏州干部学院)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析教育对凉山彝区新农村乡风文明道德建设的影响
皖北美丽乡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培育解析
乡风文明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研究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