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2021-06-10 08:18李翠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9期
关键词:障碍性负性病程

李翠颖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0 引言

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它会使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发生异常从而导致贫血的发生,其临床表现为外周全血细胞减少和造血干细胞损伤[1]。目前这种疾病多发于青壮年人群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通常会感受到虚弱、心跳过快、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头晕等,对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心态消极,治疗过程中依从性低,对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影响整体的治疗效果和预后[2,3]。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选择更有效的护理方式,舒缓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消极情绪。本次研究则基于本院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而展开,同时和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以选择更有效果的护理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4:12,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64.24±11.89)岁,最短病程3年,最长病程8年,平均病程(6.68±2.34)年;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3:13,最小年龄56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64.96±11.47)岁,最短病程4年,最长病程9年,平均病程(6.42±2.84)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给予患者入院指导,指导患者用药,并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3]。

1.2.2 观察组

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平时要注意培养自身的沟通能力,在工作中与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难处,以及患者内心的担忧,对患者面临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取得患者的信任。护理病情严重的患者时,由于此类患者经常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情绪波动较大,不利于正常治疗工作的顺利展开,护理人员要注意察言观色,了解患者可能的心理状态,及时将治疗取得的效果告知患者,并给予患者心灵上的鼓励与支持,缓解患者紧张、忧虑的负面情绪,让患者的心态保持稳定。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讲解治疗成功的过程以及患者的正确表现,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之间相互沟通,互相鼓励,建立和谐友爱的治疗氛围[4,5]。②提供舒适住院环境。护理人员要及时清理病房,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勤通风,保持合理的温度和湿度,可适当摆放绿植,张贴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画,光线强弱要适当,护理动作要轻微,减少噪音,全面提高患者生理舒适度[6]。③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充分利用工作时间,向患者宣讲疾病产生的原因,治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对自身的疾病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规范日常饮食用药。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担忧和疑问,及时予以正确解答。纠正患者存在的错误认知和不当生活习惯,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7,8]。

1.3 评价指标

以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负性情绪包括焦虑和抑郁,使用焦虑度自评量表(SAS)和抑郁度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价焦虑和抑郁情况,使用SF-36 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1.0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比较

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SAS、SDS 和SF-36 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SDS 评分 SAS 评分 SF-36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6 43.21±6.67 35.81±5.92 55.74±7.61 40.29±5.61 52.67±9.66 65.89±8.03对照组 26 42.64±7.51 42.95±6.22 53.72±8.31 47.26±4.84 53.83±9.45 59.77±9.63 t 0.292 -4.723 0.958 -5.642 -0.496 2.70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6.15%和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缓慢,多表现为贫血,病程多在4年以上,甚至可长达10年之久,给患者带来长时间的折磨。在治疗过程中,相关缓解很可能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①骨髓检查导致患者紧张、恐惧;②长期激素治疗使患者担心会有不良反应,影响容貌,因此患者会比较抵触;③病情反复发作及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误以为自己的疾病非常严重,甚者开始胡思乱想;④对未来失去信心,适中笼罩在消极悲观的情绪当中[9]。以上4 种表现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治疗产生负面影响。

医疗服务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临床服务更加注重“以患者为中心”,在满足患者生理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在患者心理方面提供更多的呵护,以全面满足患者的需求。心理护理干预首先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判断,然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这样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同时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导和生活方面的科学指导,可以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对疾病全面认知,从而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更加配合,以全面提升临床服务质量。本次研究表明,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SF-36 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障碍性负性病程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夕阳红难以启齿的元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