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2021-06-12 12:50陈言姿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8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陈言姿

【摘要】高校是社会建设与发展中培养高质量人才重要教育机构,如何提高专业人才核心素养,满足社会及行业对人才的渴求,成为高校教育模式改革需解决重要问题之一。其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面向学生系统讲授汉语言文学知识及技能,使学生能用双语交流互动,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能从事新闻出版、教学、文化管理等与中外文化交互相关工作。本文通过探析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提高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综合质量。

【关键词】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1.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必要性

1.1宣传推广中华文化

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囊括文学概论、古代汉语、逻辑学、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礼仪与国际关系、跨文化交际、国际汉语等课程,继而达到以教育为媒介面向国际社会宣传推广中华文化目的。与其他媒介相比,高校教育过程中的文化传播更加客观、全面、系统、深入,同时与学生专业发展、就业创业联系到一起,使本国文化传播效率随之提高。

1.2强化学生核心素养

为助推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育才模式良性发展教师有效贯彻立德树人,侧重培育学生文化交际能力、终身学习意识、合作探究精神、创新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使学生朝着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方向发展,能在文化跨境传播过程中做出贡献,继而在强化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助推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发展。

1.3提高教育改革质量

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与时俱进,主要源于受学情、国际局势、教育资源、行业动态、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固有教育模式科学育人能力随之减弱,需高校加强教育改革,探寻本科人才培养新举措,在此前提下将中华文化传播、汉语国际教育、课程学习、校内外导师联动育才等模式关联在一起,有效提高高校本科教育改革质量。

2.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况

2.1思想陈旧

教育思想是保障教师育人态度端正,教学方向正确,育才目标合理的关键,然而有些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却存在“以自我为中心”问题,在人才培养进程中习惯掌控全局,这虽能确保育才模式稳定,但教学与学生发展需求的紧密度有待提升,不利于本科人才全面发展。

2.2手段单一

优化配置人才培养资源是顺利展开专业教学活动必由之路,良好的教学手段能提高育人资源调配有效性,当前部分高校教师仍运用“口传心授式”人才培养手段,资源配置渠道单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乏力,阻滞该专业育才模式创新争优。

2.3体系滞后

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是从事相关工作及跨境文化传播“主力军”,这就需要高校摆脱依托考试体系发展的育才模式束缚,将国家政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关系等因素体现在该模式中,继而赋予该体系发展性、实效性,为高校培育优质专业本科人才奠定基础。

3.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3.1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思想

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需践行学生为主思想,主要源于国际教育生源文化背景、学习基础、兴趣喜好、个人能力不尽相同,需教师根据学生成才实况规设教育方案,用学生认可且能接受的方式输出专业知识,强调学生在专业学习成长道路上的主体地位,奠定专业育人基调,颠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育才旧态;第二,推行文明互鉴思想,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进程中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将人才培养模式视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社会进步、增进国际人民友谊的载体,在文化交互中引发全球共鸣,继而使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更具科学性;

3.2发展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需制定周期性漢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新时代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的,大幅提高人才质量,得出更多可推广、可复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高校人才培养进程中发挥示范、表率、引领作用,解决内容方法陈旧、机制不完善、教育理念滞后等问题,使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更为健康;第二,从教材研读、课程设计、内容填充、教法创新、评价升级、管理制度革新等角度出发解构新时代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实践目标执行体系,使教师能明确人才培养立足点,保障育才体系更为稳定,提高人才培养资源流动效率,满足高校本科人才培养需求;第三,高校需基于“校政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教研,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实况在政府指引下推行教研成果,弥补本科人才培养缺陷,支持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综合素养,将高校教育变革、政府决策理念、企业用人要求关联到一起,确保学科专业结构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优化有企业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继而有效发挥“校政企”合作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实践优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宣传推广中华文化,强化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教育改革质量必要性。这就需要高校在推行以学生为主、文明互鉴、立德树人等优质教学思想前提下奠定良好的育才基调,在此基础上运用“技能型”及“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手段,多渠道传导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知识及技能,为人才发展铺平道路,同时高校还需发展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助推高校新时代本科教育活动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苹.地方应用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策略[J].汉字文化,2022(08):77-79.

[2]刘娟,李婧,刘冰.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40):94-95.

[3]王丹,吉晓光,冯学民,李琳.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6):113-116.

[4]孔桂英.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机制创新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01):61-62.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