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融入学生生活的策略分析

2021-06-15 13:27巩晶晶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具体措施课程内容

巩晶晶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内容,其次,分析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融入到学生生活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融入学生生活的具体策略并作出了总结。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课程内容;生活化教学意义;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9-0109-02

Strategy analysis of Integrating Moral and legal curriculum into students' life in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GONG Jingjing  (Jinping junior middle school,Liufeng Town,Gangu County,Tianshu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content of moral and legal system cours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Secondly,it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Moral and legal course into students' life in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Finally,it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of Integrating Moral and legal course into students' life in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makes a general conclusion.

【Keywords】The course content of "morality and legal system";The significance of life teaching;Specific measures

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享受到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条件都相对较弱,而且初中《道德与法制》课中的理论知识较多,部分教材内容和农村学生日常生活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初中《道德与法制》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而且也应当结合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村学生日常的生活来开展生活化教学,把《道德与法制》课程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1.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六个主要领域分别是个人、家庭、社会、政府、国家以及世界,每个领域中都包含着丰富的知识,整个教材内容的设置和难度安排,完全按照各部分知识的难易程度来进行编排。《道德与法制》课程内容中体现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反映出当前我国对加强教材应用性与实践性方面的重要成果。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努力构建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充分理解课程内容的前后逻辑并深入研究课程内容,积极在生活中践行课程教材内容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教学目标是要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并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德育教育要求,从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入手,让学生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融入学生生活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体会生活真谛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融入学生生活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生活的真谛,引导学生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导学生在课上积极学习摄取知识营养,在课下要认真联系生活充分感受教材知识,对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效果,从而不断加深对《道德与法制》知识的印象和了解。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融入学生生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生活经验。

(2)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融入学生生活的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道德与法制》各领域的知识。教师把《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材内容、标准以及目标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有利于農村初中教学制度改革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融入学生生活的策略有利于初中教学制度的改革,在《道德与法制》课上实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不断更新教学模式的内容给学生们营造一个极具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在传统的《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以理论灌输式教学为主,很难始终涉及日常的生活,也较少的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们在课堂上容易分神分心走神对课程内容感觉枯燥乏味。因此教师推动《道德与法制》课程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有利于改变这一现状,把学生日常生活情况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真切的体会到实际生活与课程内容之间的极具趣味性的联系,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够推动农村初中教学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3.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融入学生生活的具体策略

(1)创建生活化教学情景

农村初中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制》课程时,把课程内容融入学生生活中是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上,教师应当从实际生活出发,为班级上的学生创建生活化教学情景。例如,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制》课程中有关“情绪管理”的内容时可以从课程内容入手,结合社会上的一些“恶性打架斗殴事件”来创造教学情景,向学生们讲述社会中的一些情绪管理失控的事件来,激起大家对于自我情绪管理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要合理的排解自身消极情绪和忧郁情绪,一切向更加正面、积极和阳光的方向来看。在创建生活化教学情景的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介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情绪管理对于学生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好处,让学生们能够深切体会到管控自我情绪和合理调整心态的重要性。其次,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师要介绍几项管控自我情绪和调整自我心态的方法,如通过运动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情,排解自己内心的忧郁之情。运动是一项能够显著激发自己热情和消除自己烦恼的方式,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上,教师把各种各样的运动向同学们进行介绍。学生们课上学习知识课下参与运动,体会情绪的变化并深刻感受积极情绪为自己带来学习和生活上的显著变化。最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评价活动,引发学生思考情绪管控对于自身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2)仔细选取生活化教学内容

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上,教师在有限的课程内充分结合教材内容,不斷选取出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内容,确保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们都能够充分利用课上的时间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师在讲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主题教学活动。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观点,营造互动式的教学氛围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获得极强的课堂参与感。另外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师也要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感受领悟能力以及每学期不同时间段的教学目标入手,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热点事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师要紧跟是社会热点、密切贴合实际生活、仔细选取教学内容和不断转变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养。

(3)开设课外生活化实践教育课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融入策略之一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程,课外实践活动课程是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式。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定期举办课外实践活动,切身处地深入生活了解社会现状。例如,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师在教授学生“守法用法”时,提前与当地派出所或公安局的民警同志进行沟通,争取到他们的同意后带领学生们参观当地的派出所或公安局。在参观的过程中,派出所同志对学生们进行法制教育,整个过程是一堂效果极佳的法制教育课,让学生们能够遵纪守法、合理用法,提升学生们对于我国法律的思考和认识。学生们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不断反思自己所学课程内容与实际所见所感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我国对于法治社会构建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对于法律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4)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课上时间而且也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保证课后作业内容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重点内容仅依靠有限的课上时间并不能够得到有效渗透,所以就要配合课后作业来不断延伸课堂的影响力。因此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师在课堂结束后要仔细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内容一定要能够帮助学生再次重温课堂所学知识,梳理课堂知识思路,同时也要结合生活运用生活中的原理和方法来布置课后作业。例如,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师在讲解“合理用网”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在课堂结束后可以布置有关如何合理用网、合理用网的优势和好处等问题,让学生们查阅资料或向家长请教的方式来找到得出答案。相较于传统的试题类家庭作业,此类生活化使家庭作业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同感,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以及养成合理用网的习惯。

4.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师需要把教材内容与农村学生生活相融合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农村初中开展《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体会生活的真谛,而且有利于农村初中教学制度改革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左天玖.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08

[2]王国兴.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初探[J].名师在线,2020(18):76-77

[3]梁升军.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分析[J].求知导刊,2020(21):83-84

[4]肖良斌.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35-236

[5]陕彪.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11

[6]杨丽娟.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77

[7]郑帅.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 :90-91

[8]艾晓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 :123-124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制具体措施课程内容
论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法制意识教育研究
上好《道德与法制》课的思考与实践
让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更高效的几点尝试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
医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措施研究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