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达雅”角度赏析《陈情表》译文

2021-06-15 15:43陈倩红
青年文学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信达雅陈情表翻译

摘  要:中国古文典籍,语言优美,感情丰富,又充满了中国文化特色。在我国实行“文化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做好古文典籍的翻译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学习到古代文化,做好文化传承的工作,也可以让更多的外国人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其独具文化特色,蕴含人文风情的特点,古文翻译在忠实、达意的基础上,也应该关注译文的优美。不仅要“信达”,而且要“雅”。本文以《陈情表》译文为例,结合严复“信达雅”的翻译观,分析探究其英译文的绝妙之处,以望对未来古文翻译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信达雅;《陈情表》;翻译;赏析

作者简介:陈倩红(1998.5-),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口译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8-0-02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首先写自己的不幸童年,向晋武帝说明自己和祖母之间想以为命的特殊感情,详细叙述了自己对祖母的感激之情,以及要报答祖母养育之恩的决心和大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人感触极深;接着表达自己对朝廷的知遇之恩,同时又婉转地倾诉自己无法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婉转畅达,不卑不亢,娓娓道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之一。

1.严复的“信达雅”

“信达雅”这一概念首先是从《天演论》的《译例言》中得出的。最初并非是当作翻译标准提出的,而是针对翻译《天演论》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所提出的“译事三难”,旨在让大众了解翻译该作品时的艰辛和遇到的难题。严复只是在论述这一问题时,分析的较为透彻详细,所以后世将其误认为是严复意在提出翻译标准,不过在近现代的翻译发展史中,“信达雅”标准确实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地位。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和钱钟书的“化境”论均受其影响。

宏观来看,“信达雅”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信”是指忠實于原文,不得擅自曲解原作者的意图,强加自己的理解;“达”是指忠实于读者,旨在用最容易被读者接受的目标语言来表达;“雅”是指忠实于语言文学,尽可能在做到前两方面之后,力求译文的优美,传神。在这个理论中,“信”是第一位的,但“信”而“不达”,等于“不信”;求“达”,亦即是求其“尔雅”,简言之,“达”就是“信”;“雅”就是“达”(马志媛,2012)。

2.《陈情表》翻译的研究综述

古文典籍及文学翻译,近些年来成为翻译界的热潮。随着中国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的输出,提升国家综合软实力,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学作品的对外输出就显得极为重要。

但是,对《陈情表》的翻译并不像其他的古文典籍、诗词歌赋一样,版本众多。相反,对这一名篇的翻译,少之又少。也许是距今过于遥远,有些含义无法考证,无法把握正确的意义;也许是大家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唐诗宋词这种极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上。针对《陈情表》的翻译,相比之下,数量相形见绌。经过多方查询资料,作者找到了三个译文版本。本文将从“信达雅”角度,以赖小琪的译文为范本进行赏析。赏析将从“忠实、达意、文雅”三方面展开论述。

3.“信达雅”角度赏析《陈情表》译文

3.1忠实角度赏析《陈情表》译文

任何的翻译工作,都要首先明确“忠实”这一原则。“忠实”是一切翻译工作的基础和首要任务。在《陈情表》一文的翻译中,我们可以看到“忠实这一原则,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例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译文:Six month after I was born, my father passed away. When I reached the age of 4, my uncle deprived my mother of her will to stay single and married her to another man.

这句话是在诉说自己的悲惨身世: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四岁的时候,舅舅就强迫母亲改嫁。针对“舅夺母志”这一句话,译者并没有简单的将其译为“my uncle forced my mother to change her mind”, 而是在充分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十分准确地将母亲不愿改嫁的意愿表达了出来,将其译为“her will to stay single”.但译文存在的一个问题,即“舅夺母志”中的舅舅,只是简单将其译为“my uncle”,含义表达不明确。中文和英语在表达父母双方的亲属时,称呼是不一样的。译者在处理“舅舅”这一细节时,并不是很准确。整体来看,这句话的译文和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符,可以看出译者在翻译时切实遵守并积极践行“忠实”这一原则。

例2.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译文:I have neither uncles on my fathers side nor brothers. My luck was so lean that I got my son when I was over 40。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意思是“父亲那辈没有兄弟,自己这代人也没有其他兄弟。”因东西双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人民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连淑能,2001)东方文化以中国为代表,西方古代以希腊、罗马为代表,近现代以西欧和北美为代表,因其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伦理道德,语言文字间的不同,中文和英文在亲属的称呼划分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中国严格将父母双方的亲戚分开称呼,父亲这边的兄弟称为叔伯;母亲那边的兄弟则称为“舅舅”。上述的例1中就出现了表述不准确的问题,所以在这里,译者将其明确表示出是“uncles on my fathers side”, 而不是简单将其翻译为 “I have no uncles”。这样一来,和上文“my uncle deprived my mother of her will to...” 就不会自相矛盾了,也贴合了“忠实”这一翻译原则。

3.2達意角度赏析《陈情表》译文

例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译文:I do not have close relatives outside, nor do I have maids or servants at home. I am living alone all the way and I can only talk to my shadow every day.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务应门五尺之童”在文言文中意思是:本家内没有任何亲属,兄弟姐妹;家里也没有任何的丫鬟小厮服侍。门童,书童,在中文里拿来指代家里的下属,而并非字面意思“孩童,或者儿童”。根据“达意”原则,译文应该忠实于读者,译者应该选择英语中和中文里的丫鬟,门童对等的意义词。这里译者将其处理成了“maids and servants”.英语中,maids是指在服侍人的女佣,有特定的服务范围如洗衣做饭,照顾主人家日常起居;而servants则是英语国家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译者在这里又特别强调了maids,将原文中的隐藏含义充分挖掘出来了。因祖母生病,如果有条件可以雇佣服侍人员,则应该有专门服侍祖母的女佣,这是古代中国的传统。所以,译者这样处理,既充分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又让读者一目了然。

例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文:You, my dear Majesty released an order by yourself to appoint me as Langzhong( official title), and then later appointed me to Xianma(official title). It is really a great blessing for me, who is so humble, to serve your son who will take your place in the future. I should have gone all out to fulfill the job you assigned to me.

这句话意思是:感激皇上恩情,任命我为洗马一职;我自认为自己毫无才能,地位卑贱,但您却授于我服侍太子的职位,这是我用命都无法报答的恩情啊。在中国古代,对最高的统治者尊称“皇上、皇帝”,但在西方文化里,并无这种称呼。坚持忠实于读者的原则,充分认识到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寻找动态平衡点。英语国家里,对最高在位者称“majesty”,所以在这里,译者将其翻译为”You,my dear majesty”,符合英语读者的语言习惯,便于理解。此外,针对“东宫”一词,这是中国特色文化词,是古代对皇帝继承人“太子”的代称。在英语世界里不存在相对应的对等词,所以这里为了“达意”,译者采取解释说明的方法,翻译成了“server yours son who will take your place in the future”,将原文含义正确无误地传达了出来,受众对原文也会有一个十分清晰的了解。

3.3优美角度赏析《陈情表》译文

例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

译文:But my grandma is pining away day by day and will pass away soon. Without her, I could not have got where I am now. Without me, she could not go to her end smoothly.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三个四次词语中的最后一个字,形成了韵脚“an”。有韵脚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但在翻译时,这一韵脚就成了一个难题。中文里有押韵,英语里有韵律,虽然二者并不是一个概念,但是英语中讲究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的这种对仗美。因为中国人觉得押韵是句子的美,而西方人则认为句子韵律才是。所以,在翻译这个句子时,译者采取的办法就是充分运用英语的韵律美,采用末尾字母相同的单词来翻译,将其译成“is pining away day by day and will pass away”。在“忠实,达意”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原文的优美。

4.结语

本文在“信达雅”原则的指导下,充分挖掘了《陈情表》中的语言特色,蕴含的传统文化;从忠实,达意,优美三方面,逐一分析了《陈情表》译文中的巧妙之处,批评地看待译文中的不足和缺点。希望能对日后的古文翻译提供一些新想法,做好中国文化输出,实现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志媛,“信达雅”在中国翻译史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

[3]http://www.bigear.cn/news-194-65734.html.

[4]https://baike.baidu.com/item.

猜你喜欢
信达雅陈情表翻译
双赢的智慧——《陈情表》个性解读
“信达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中韩互译之技巧
对比浅析中西翻译标准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浅谈“信达雅”
——以翻译《沉默的大多数》为例
《陈情表》新读
论《陈情表》的“反复”
Yan Fu’s Thoughts of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