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06-15 17:25王重阳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班级管理小学

王重阳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而小学老师作为学生踏入学校的引路人担任着重要的职责,小学班级管理又是现阶段家长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小学的学生管理,需要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系和爱,耐心的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带他们开启学校生活的大门,教会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质安监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教师的本质在于“育人”,让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文章通过分析小学的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强化小学的班级管理。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8-0185-02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lass Management in Primary Schools

WANG  Chongyang  (Power Plant School,Pingchuan District,Baiyi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 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the growth of students,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lay important responsibilities as guides for students to enter the school. For the manage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teachers need to give more relationships and love to students,patiently guide students to carry out learning,lead them to open the door to school life,teach them scientific learning methods,and cultivate their good study habits.Primary school class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parents care about at this stage. The head teacher is the manager and guide of class work,and the link and bridge between the school and the students and parents of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lass management of primary schools,hoping to propose solution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trengthen the class management of primary schools.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Class management ;Solution

大多數教师认为管理和教学是两个工作,其实不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作为教育基石的小学更是重点关注对象。而管理正是以班级为单位,班级里又会以班干部进行小型划分,形成了一个简单的社会体系。班主任担任“国王”一职,避不可免的会出现“一言堂”模式,要求学生不知所谓的服从,忽略其内心的真正想法,“暴君”与“暴政”也由此产生。而要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就要求教师更新管理工作理念,绝不仅仅是约束课堂纪律,还要进行人际关系协调,情感引领,同时还要看好学生的本职工作--学习成绩。要做好这些并不容易,这需要教师认真对待管理工作,并从中找出不合理之处,通过前人经验以及实际情况分析总结更新管理模式,事半功倍,才能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1.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思想在办学理念上的影响深远

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是学校在发展中始终贯彻的思想观念,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起引领作用。办学理念的先进性、科学性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一些小学存在着办学理念比较落后的问题,落后的办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管理工作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这样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2)制约管理者和学生和创新能力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责任,针对小学生的阶段特点和学习情况,教师要能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开展教育活动的给。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一些学校把重点放在对交材的学习中,教师开展的活动也全都围绕教材,教学方式也比较传统和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师开展创新教学,也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在一个人的学习生涯中占据非常重的分量,属于每位学生开展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们做好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渗透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一部分小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将过多的重点放在了关于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完全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所以,对小学校园开展管理工作,首先要注意现有教学环境的恰当性改善,但要注意度的把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3)抑制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素质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们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教育中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方面也逐渐显现。针对一些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山区或者农村存在书籍资源比较匮乏、教学模式相对落后,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等问题。而更普遍的问题是,现在很少有老师意识到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必要性,这对小学教学管理的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直接的影响。虽然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但他们对于学习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在管理中也要重视民主原则,如果长期命令式的管理会激发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在小学管理中管理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方式方法,协调学生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的氛围才能助力于他们的学习生活。

2.小学管理问题的成因

(1)教师自身因素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是被管教着。往往是班主任操办大小各种事物,没有进行适当“放权”,会抑制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及创新性。学生没有发挥挖掘到自己的特长,班主任也劳累,形成“双输”局面。这样也不利于班级体的构建工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得到提升。

(2)社会因素对班级的影响

健康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世界并不总是也会存在阴雨天,社会中也有灰暗面,一些事件的发生也会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2010年陕西省发生的恶劣伤人事件。不仅是目睹这一切发生的学生心理产生恐惧,听闻这件事的学生也会惧怕着,甚至对社会产生恐惧,更严重可能会使学生对学校产生排斥。如果一些行为被学生模仿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3)小学生自身心理生理特点所致

小学生作为社会个体,作为“人”的存在,那就会有自我思维,行为意识的存在。对于这些问题也不容我们小觑。首先,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导致身体发育较快,但同时自制力并没有增强,意志力也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三分钟热度”常常会体现在他们身上,而一项任务的完成,通常是靠老师或者家长的施压,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所以小学生需要班主任有较好的耐心去引导培养,不能操之过急,求全责备。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思想消极的学生对其他学生会有影响,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教师要能够及时引导学生的思想。

(4)家庭影响

由于小学生知识,人格方面并不独立,所以导致学生们的模仿性比较强,原生家庭对孩子们的影响是不可预估的。特别是现在时代发展较快,人们生活普遍提高,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导致孩子们较易形成不良习惯,因而也需要家长们更加注意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3.小学管理的政策优化

(1)转变教师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灵魂,人的思想观念决定其行为,教学紧跟着教育观念的脚步,而其中教师作为主导。历经传统教育的教师,若不更新教育理念是很难去教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的。所以现在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长期以来,我们已经逐渐习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也只会死记硬背,全然忘记了创新。创新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小学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在创新能力培养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个性、创新力的培养,通过丰富教学活动提升创新能力。

我们应对其欧美国家的启发教育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重新树立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2)辩证地分析“社会环境”与“班级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开展中班级环境是跟随社会大环境的,班级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也要能够将大环境中的消极因素侵蚀,这样才能找到探索的方向。在小学班集体建设中学校要努力为小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创造民主、自由的教育空间。这样才能使学生转化为学习的主任,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和温暖的港湾。

(3)要有爱心和责任心

当班主任难,当好班主任更难。小学生不断的适应校园生活需要班主任付出很多努力。学生的性格、思想、兴趣爱好和家庭情况存在差异,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有恒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和忘我的热情,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引导和培养学生。

(4)实现“四大转化”

小学生是比较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也喜欢制造新问题,班主任要把他们引导到学习上,耐心的引导他们。

第一,改变班风。班主任要首先对班级学生有个深入的了解,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清晰的认识,通过民主方式合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条例,学生参与其中制定的条例他们才会更加愿意遵守,這样民主的班级管理使得学生充分参与,尊重学生的同时也起到了约束和管理的作用。班主任可以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比如知识竞赛、拔河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班级凝集力。这样的活动使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很好方式,对于营造班集体的良好氛围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改变态度。在家长的“宠爱式”的教育下,许多学生养成自以为是,标榜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这类学生很多使班级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在班级中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成绩处于落后,他们在学习上比较为安于现状不愿学习。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要耐心的引导,不断的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体班会,也可以定期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学习,在行动上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教师也要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习惯使终身的,通过对学生的上课状态督查、作业检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规范。

第三,改变习惯.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两者的区别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而坏的习惯可能会耽误终生。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好的习惯能够陪伴他们促进学习。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早读习惯,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对早睡早起的认识,也可以通过一些奖励政策激励学生晨读。比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通过开展每月读一本书或者是开展读书分享会等形式,让学生之间分享好书,交流阅读心得培养阅读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来完成习惯的养成。

第四,改变意识.很多小学的传统教育形式和管理模式使得学生的意识里觉得校园是被管教的地方,他们就会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可以首先让学生对班级管理理念有清晰的认识,教师的管理理念也一定要从学生出发,遵循民主自由的管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教师经常出现吃力不讨好的情况,师生关系紧张,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育活动改变学生的潜在意识,和老师相互配合完成教学活动。意识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在教学活动中和学生共同进步。

班集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我们还应该更努力争取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综合力量来支持和发展教育,让孩子们的明天成长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先华.教育思想的革命[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5.

[2]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2005.

[3]梁福宝.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技巧[J].学周刊,2020(36):171-172.

[4]焦燕.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35):169-170.

[5]王军平.管理有方法,真情最为佳——浅谈小学班级管理[J].家长,2020(33):34+36.

[6]张桂芝.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78.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班级管理小学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