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

2021-06-15 03:39张小燕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寓教于乐游戏化

张小燕

摘  要:游戏是幼儿阶段最主要的教学活动载体,在营造更加活跃、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幼儿在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等方面有着其他活动形式不能比拟的独特优势。教师积极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进程,不断提高课程游戏的趣味性、开放性、启发性,兼顾幼儿游戏活动情感体验和能力成长,实现幼儿课程教学的“寓教于乐”,使游戏活动成为幼儿课程教学常态。

关键词:寓教于乐;幼儿课程;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6-0033-02

Promoting children's curriculum game through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ZHANG Xiaoyan  (Fengli Street Central kindergarten,Shishi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Game is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early childhood stage. It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creating a more active and happy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guiding children to learn independently and participate actively. Teachers actively promote the process of children's curriculum Gamification,constantly improve the fun,openness and Inspiration of curriculum games,and give consideration to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ability growth of children's game activities,so as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 in fun" of preschool curriculum teaching,and make game activities become the normal teaching mode of preschool curriculum.

【Keywords】Education in fun;Children's curriculum;Game

愉悦的情感体验是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生活活动的“第一动力”。教师坚持“去小学化”的幼儿教学理念,注重幼儿课程学习好奇心、求知欲的激发,善于运用不同类型的游戏载体协调幼儿课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幼儿感知和领悟课程知识内涵,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使幼儿真正融入到各项课程学习活动中。推动幼儿课程游戏化是个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工程,教师要在深入理解游戏化教学理念核心内涵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游戏创设切点和投放时机,最大限度的发挥游戏对幼儿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

1.体现游戏趣味性,提升幼儿参与效度

游戏活动受幼儿欢迎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游戏的趣味性。教师要解读幼儿的兴趣取向和心理诉求,适应幼儿心理认知特点,提高游戏内容的趣味性,保证幼儿游戏活动的参与效度。

(1)适应幼儿兴趣取向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是幼儿天性之一。教师适应幼儿心理特点,以幼儿感兴趣的各类新奇元素为切点设计课程游戏,能够提高课程游戏内容与幼儿兴趣取向的契合度,激活幼儿对游戏的好奇心和参与兴趣,使幼儿积极融入到游戏活动当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与成年人存在巨大差异,教师不能凭主观想法猜測幼儿的兴趣取向,而是加强与幼儿的日常沟通交流,倾听幼儿的真实想法,了解不同班级、不同幼儿真正感兴趣的事物,站在幼儿的角度筛选游戏素材,把能够切实引起幼儿情感共鸣、激活幼儿学习思维的游戏元素带到活动中,做到从幼儿兴趣爱好生成课程游戏。

幼儿很多兴趣取向都是在游戏活动中逐步显现出来的,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行为表现,把握幼儿情感变化,做好游戏内容的动态调整。例如,“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中,多数幼儿对教师展示的“环保服装”产生了极大的学习热情,追问教师这些服装是怎么做出来的。教师顺势设计“环保服装秀”的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废旧报纸、塑料瓶、易拉罐等生活素材,组织幼儿画出环保服装设计图纸,分组合作把这些图纸内容制作成实物。这样的游戏活动设计完全从幼儿兴趣出发,尊重幼儿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实际想法,使幼儿真正感受到游戏的快乐。

(2)满足幼儿心理诉求

只有充分满足幼儿的游戏心理诉求,才能激发和保护幼儿游戏参与热情,使幼儿维持在积极、活跃的学习思维状态下,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情感和学习习惯。教师要把握课程游戏的理解难度,提高游戏活动的可操作性,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为避免游戏过程中顾此失彼的情况,教师应层次性设计游戏内容,维护好游戏秩序,让幼儿有序参与游戏活动中。幼儿渴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赞扬,教师坚持赞赏教育原则,积极发现幼儿游戏表现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幼儿鼓励和表扬,增强幼儿游戏学习信心,培养幼儿课程学习情感。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的“好”与“坏”,都是幼儿努力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成果,教师要做好幼儿行为归因分析,挖掘幼儿值得表扬的行为表现,保护幼儿游戏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开展“飞机大调查”游戏活动时,教师在活动最后设置了“创新设计”环节,组织幼儿发挥想象力,设计并画出自己喜欢的飞机造型。从幼儿呈现的设计成果来看,大部分幼儿都是在常见的飞机造型画上不同图案,也有部分幼儿画出了飞碟、方形、三角形等不同造型的飞机。教师一一点评幼儿递交的设计作品,从美观性、创造性等不同角度表扬幼儿设计作品的闪光点,赞扬幼儿设计活动中表现出的奇思妙想,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成功学习的自信心。

2.增强游戏开放性,培養幼儿主动精神

教师增强游戏活动的开放性,通过设置自主学习课堂、创新游戏活动形式,减少对幼儿游戏活动表现的无关干预,发挥幼儿主动学习精神,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1)设置自主学习课题

幼儿学习意识和专注性还很不成熟,接受课程教学内容时难免会产生一定抵触心理。教师合理调整课程游戏设计方案,集中分析一些基础性知识后,把主要活动环节放手给幼儿,设置自主性较强的学习课题,引领幼儿在游戏中感知课程知识,建立课程知识的表象认识,构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理解。由于学习课题的探究主要依赖于幼儿自主学习,教师必须把控好课题的理解难度,可以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幼儿游戏活动顺利展开提供帮助,提高幼儿自主学习和知识建构的指向性,引导幼儿把游戏中的直观感知转化为课程知识的全面理解。

教师尊重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在游戏活动中要为幼儿投放多种多样的游戏素材,为幼儿发散游戏思维,建构独特认知搭建思维脚手架。园内每年开展的“读书节”、“美食节”、“音乐节”等主题游戏活动的涵盖面都很宽泛,分别对接不同课程的学习内容,能够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自主发挥空间。教师做好必要的素材内容收集,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节日”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数字化资源,并播放音乐素材营造活动氛围。剩下的活动准备、内容设计、成果展示都可放手给幼儿。教师在这些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平台做好留白设计,使其成为幼儿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展现自我发展成果的有效抓手,极大的拓展了幼儿学习视野,提高了幼儿自主能力。

(2)创新游戏活动形式

虽然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但长时间采用同一种游戏形式,难免会造成幼儿的审美疲劳,影响幼儿游戏积极性。教师要用开放性的眼光看待课程游戏活动,多多关注各类新颖、独特的游戏形式的有效应用,不断创新游戏活动形式,保持游戏活动的新鲜感,提高课程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教师积极联结各种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内容,立足美术、音乐、科学等不同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将课程游戏活动与动手操作、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等多种课程活动载体有机融合到一起,使游戏活动既能为课程内容教学服务,又能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幼儿实践精神和主动精神。

教师根据不同游戏活动形式的教学需要,增设活动评比环节,强化幼儿的游戏学习体验,为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搭建平台。例如,美术课程的“折纸”教学中,教师为幼儿发放彩纸,组织幼儿进行折纸游戏,并在游戏活动中融入竞赛环节,比赛谁折出的作品最好。竞赛机制激励下,幼儿好胜心变得更强,纷纷认真、仔细的完成自己的折纸作品。教师在评比环节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折纸作品,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折纸经验,并根据幼儿表达内容,渗透严谨认真、热爱劳动的情感教育内容,实现游戏活动教学的情感升华。

3.凸显游戏启发性,推动幼儿能力成长

教师对接课程教学主要知识内容,在幼儿知识学习遇到困惑时提供必要的思维引导,帮助幼儿顺利突破认知难点,完成课程知识准确建构,推动幼儿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稳定成长。

(1)对接课程主要知识

教师设计的课程游戏活动不能完全游离在课程教学内容之外,而是要以游戏活动为依托,落实课程活动基本的知识、能力教学目标,推动幼儿知识理解建构和认知能力发展。教师不宜把活动内容整合局限于某一特定知识上,可以采取区域游戏活动策略,针对同一课程主题,划分不同的游戏活动区域,每个区域设定不同的游戏活动任务,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区域游戏,不仅能发挥幼儿学习自主性,还能为幼儿参与游戏活动提供更多备选方案,降低幼儿学习过程的枯燥感和厌倦心理,使幼儿得到不同方面的课程知识深化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升华提高。

以“蛋糕店”为主题游戏活动设计为例,教师把活动区域划分成购物区和结账区两部分,购物区投放了一些常见的蛋糕模型,幼儿可选择扮演成商店店员或顾客,扮演顾客的幼儿挑选商品,而扮演店员的幼儿需根据生活经验,介绍不同面包的特点;结账区的幼儿扮演收银员,负责与顾客沟通,完成蛋糕价格合计、找零。多样化的角色选择,使幼儿可以按照喜好选择不同游戏区域,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游戏顺利进行,加深了幼儿购物场景的生活认知经验,强化了幼儿不同面值人民币辨识、计算的知识理解,也充分锻炼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及不同情境下的随机应变能力。

(2)关注游戏思维引导

幼儿的注意力品质较差,游戏活动中容易被某一特定事物所吸引,逐渐忘记游戏学习主线,偏离游戏主要环节。教师在尊重幼儿游戏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也要关注游戏过程的思维引导,强化幼儿游戏学习意志,使幼儿始终专注于游戏主线内容的学习中。特别是游戏学习中出现各种困难时,多数幼儿缺乏坚持性表现,习惯放弃思考,逃避活动内容。教师要及时渗透必要的游戏思维干预,引导幼儿分析问题所在,和幼儿一起探讨正确的解决方案,帮助幼儿突破游戏过程的思维难点,培养幼儿不畏困难、勇敢向前的精神品质,促使幼儿养成专注做某事的优秀学习习惯。

教师要紧抓幼儿游戏过程中各种细节,选择合适的切入时机进行思维引导。例如,“搭建天台”的区域游戏中,幼儿在观察图片、搬运材料及操作环节的初期表现都很好,但随着搭建材料的堆积,有些小组因为刚开始的堆积方案缺少规划性,使得之后的积木搭建空间过小,难以继续完成。教师发现此时部分幼儿开始变得烦躁,有个别幼儿直接放手不管,在一边玩耍了。教师及时介入游戏活动,把小组成员聚集起来,与幼儿共同分析哪些积木的摆放位置不合理,一起思考合适的解决方案。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重拾游戏学习信心,再次投入到搭建游戏中,很好的完成了游戏活动任务。

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进程,是适应幼儿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也是幼儿课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教师认真把握游戏化教学理念本质内涵,通过体现游戏趣味性、增强游戏开放性、凸显游戏启发性等方式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还要立足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设计、开展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借助多元化的游戏活动教学平台,满足幼儿课程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燕.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分析[J].教师,2018(11):23-25

[2]林雨燕.积极参与 快乐运动—浅议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J].成才之路,2019(08):16-18

[3]黄雅玲.论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55-57

猜你喜欢
寓教于乐游戏化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寓教于乐”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