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两长”守护青山良田

2021-06-15 04:01本刊评论员
资源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大省绿水青山耕地

本刊评论员

“田长潘成柯,我们从后台监控到你村有人在耕地里建房,请你带领网格员速去核查!”“收到,收到,我马上去查看。”20多分钟后,镇平县杨营镇白庄村一起违法占用耕地建房行为被及时制止。

这是日前笔者在镇平县“一网两长”大数据指挥平台看到的一幕。为创新自然资源管理體制,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自去年12月在全国率先推出“一网两长”,即田长、山长、网格化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实现各网格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监管,让每块田、每座山都有人看、有人管。

在推进过程中,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南阳市整合联网摄像头2045个,形成强大的可视监控系统,给耕地和山体装上“天眼”。宝丰县设计了样式新颖的公示牌,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田(山)长信息和举报热线,为全民参与监督监管提供了有效途径。郸城县实行“田林联治”,统一管理“田长”和“林长”,实现了由“单兵作战”向“联合作战”的转变。截至目前,全省已设置一级网格18个、二级网格198个、三级网格2460个、四级网格47809个,51460名田(山)长和网格员认领了“责任田”,“一网两长”制成效初步显现。

作为产粮大省和矿业大省,河南通过构建“一网两长”坚决遏制各类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对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绿水青山,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资源保障意义重大。然而,在“一网两长”推进过程中,个别地方还存在思想认识不高、担当意识不强、工作推进缓慢,田(山)长、网格员还未完全落实到位,工作考评和奖惩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一网两长”还没有发挥真正作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一步,各地要积极构建责任明确、反应迅速、监管有力的保护新机制,推动监管关口前移,用好日常巡查监管和卫星遥感监测“两个手段”,加强审批、监管、执法“三个融合”,建好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和山长队伍,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的“天罗地网”,实行全时段、全过程、全链条管理,及时发现、制止、处置违法行为,做到违法必查、执法必严,让“红线”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敢担当的干部群众担任田长、山长,层层构建管理体系,人人履行管理责任,切实管住、守住河南每一寸耕地、每一个山体。

与此同时,要用好自然资源执法利剑,即“一个制度”“一个文件”。“一个制度”就是自然资源督察制度。根据省政府授权,省自然资源厅开展自然资源督察工作,对各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进行督察,遏制并严肃查处各类自然资源违法行为。“一个文件”就是省自然资源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完善自然资源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促进执法监管长效常治的实施意见(试行)》,着力破解自然资源行政执法存在的移交难、移送难、执行难等突出问题。

守护好万顷良田、绿水青山,是各级政府和自然资源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地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以抓落实的劲头扎实推动“一网两长”落地见效,坚决打击新增耕地、矿产等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努力开创自然资源管理长效常治新局面。

猜你喜欢
大省绿水青山耕地
创新方法 用“绿水青山”赢未来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用清廉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研究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
先进制造业:河南崛起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