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队里的“最强大脑”

2021-06-15 08:25阎宁
资源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井场最强大脑晨会

阎宁

“如果把高耸入云的煤层气钻机比作开采绿色能源的巨人,井架则是它的‘骨骼,数以百计的钻杆是为它输送能量的‘血管,那么钻井队员就是它的‘大脑。”在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四院工程二处,每当有人问起调度员是什么,作为总调度的赵建新总是这样介绍。

担任工程二处总调度以来,赵建新负责统筹管理山西沁水、横岭、武乡、石西4个煤层气排采区块的17台钻机,400多个日日夜夜里,通过远程“把脉”井队的安全生产,赵建新深深地体会到“万无一失”就是自己最大的责任。

练就“三到”硬功

“4208井队长,请汇报一下井队的油料、水等物资储备情况;4209井队技术员,请汇报设备进场情况;4210井队安全员,请汇报开工验收情况;财务核算组、技术经营组请汇报昨天重点工作落实情况……”2月28日早上7∶30,工程二处例行的每日晨会刚开始,赵建新一串连珠炮似的发问着实让人感受到了井队日常工作的繁琐。在接下来的半小时会议里,17个井队长、技术员、安全员和3个调度小组负责人向赵建新汇报了井队生产运营、安全环保、车辆使用等大大小小20多项内容。赵建新不仅以最快的速度对需要协调的工作进行速记,而且对能当场解决的问题一一答复,短短的半小时会议充分展示了赵建新“嘴到、手到、心到”的硬功夫。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练就这身硬功夫,赵建新从干调度员开始就对自己实施了“魔鬼”训练。为了摸清井队工作流程,他利用每月仅有的一天休息时间,从早到晚“泡”在井场上,对重要岗位进行跟岗,详细记录井队人员、物资、车辆的需求和工作运转情况,一天跑下来常常是手胀脚肿。为了提高记忆力和速记能力,他从背诵同事的手机号码到边听新闻边复述,再到与同事邊交流边记录,逼着自己练到胳膊发酸握不住笔。为了让自己“口齿伶俐”,他半夜躺在床上一遍遍小声地诵读井队日报表,就是这样每晚着魔似的锻炼,不仅成就了他播音员般的语速,也使他的调度工作胸有成竹。

科学调度防险

2020年仲夏,山西晋城地区连续强降水,赵建新负责的17台钻机全部在暴雨区内,这给他的调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时间,省、市、县、乡四级政府和甲方接连不断的防汛通知蜂拥而至,为了保证人员、设备安全,他带领项目人员分组巡井,查防汛物资,查风险隐患,查值班值守责任落实。在实行防汛24小时值班制度时,为了能实时听取汇报、安排工作,他要求井队根据雨量大小从最初的每两小时、一小时到每半小时及时汇报雨量、边坡坑池巡查情况和井场的排水量。汛情最为严重的那几天,他经常一边接听手机,一边用固定电话向有关部门汇报防汛工作情况。

那场暴雨持续了一个多月,赵建新用拼命的工作作风全力组织调度井队防汛、抢险,最终实现了零安全事故、零环保事件。

“那段时间,最让人害怕的就是连续暴雨,造成井场内600多立方米泥浆池垮塌而出现严重的环保事件,还有井场边坡垮塌形成泥石流造成人员、设备的重大损失。”回忆起那段经历,赵建新依然历历在目:大雨中声音嘶哑着喊话井队撤离到城镇招待所,连夜冒着瓢泼大雨组织人员加固加高坑池并给几百平方米的泥浆池加上防雨罩。

尽心尽力履职

调度员就是施工项目的“大脑”,通过全面协调、宏观调控和承上启下,达到人员、设备配置最优化,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更高的效益。

从担任总调度那天起,赵建新就坚持每天早上6点起床,第一时间快速浏览邮箱里领导发来的工作安排和井队前一天工作运行情况汇报,以便梳理出当天需要组织调度的事宜,为高质量召开晨会做好充足准备。散会后,他还要立即将晨会上不能现场做出答复的问题向处里汇报,并在接到指令后,马上联系相关人员进行反馈,实施全天电话跟踪、落实、报告。

井队开工前,赵建新的手机从早到晚一刻也不离手,每天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不停重复组织着设备搬迁、吊装、安装、标准化井场验收等工作。深夜回到宿舍,他还要详细整理记录一天的工作情况,以便第二天调度安排做到心中有数。每当此刻,与赵建新同宿舍的职工总会调侃地称他为井队的“全职保姆”,而他则满脸自豪地说:“我这个‘大脑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24小时保持清醒,这样协调起工作才能万无一失。”(作者单位: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四院)

猜你喜欢
井场最强大脑晨会
上好小学晨会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油污土壤修复技术筛选研究
“三破三立”创新集体晨会
浅析井场数据远程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井场的灯盏
“最强大脑”哪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