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技术在乡镇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及应用

2021-06-15 15:56班理海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应用

班理海

摘 要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已经逐渐步入了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乡镇的农作效率,增加了广大农民的收入。但是,当前乡镇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推广及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简述了农业机械化技术对乡镇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分析了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推广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乡镇农业;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91

现阶段,乡镇农业生产深受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正在逐渐完成传统耕作农业的转型。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较为落后,科技含量不高,导致农作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的收入不稳定。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为农民带来了便捷,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在保证农作物的质量的同时提高了产量,加快了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只有做好新技术推广工作,农民才能将新技术结合到农业生产中,在农业生产中才能体现新技术的良好效果,为乡镇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新技术的推广工作迫在眉睫,推广机构及推广人员急需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脚步。

1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是依靠人力进行农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等工作。随着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亟待改善。因此,急需省时、省力的农业机械设备,普及和推广高新农业机械化技术、高速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就显得尤为关键。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全面推广,不仅可以提供更加充足的农牧业产品,还可以全面提升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2 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新技术推广机制不合理

现有的技术推广机制不适用于乡镇农业生产,推广新技术的费用较高,部分乡镇没有充足的项目资金支撑新技术推广工作。我国不同乡镇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并不是所有乡镇都具备充足的资金。同时,新技术的应用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无法快速让农民感受到新技术的优势,打击了农民了解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1]。

2.2 推广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1)部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缺乏一定的农业知识和农用机械设备知识,新技术推广工作很难顺利进行。2)农业机械化新技术面向的群体是乡镇的广大农民,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部分推广人员容易失去耐心,无法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会使农民产生抵触心理。3)推广人员没有考虑到农民的真实需求,农民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

2.3 乡镇农机管理机制不健全

随着农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乡镇农机管理机制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部分农机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和专业知识,没有进行过专业学习或职业培训,专业技能有限,综合素质较低。同时,乡镇缺少大量的农机维修人员,有些乡镇没有配备专业的维修设备,不仅耽误了农业生产,还降低了农机的利用率。

2.4 没有注重农业机械适用性

农业机械化技术人员不仅要完成推广工作,更要着重于农业机械的适用性。农业机械化技术面对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生产,应充分考虑种植面积、土壤结构、天气变化等情况,适应所有农业地区的生产要求。推广人员也要考虑到农民的操作能力,推广操作简单、方便维修的农机设备,比如面向普通地区,推广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播种机、联合整地机;针对种植中药或者果园的地区,可以大力引进中药材机械、烘干机、果园割草机等具有专用的农机设备。

3 农业机械化技术对乡镇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3.1 有利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土地耕作,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有效改善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早在2008年,广西南宁市武鸣县(现武鸣区)已经迈入了农业机械化时代,率先引进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机械作业覆盖率高达65%。其中的双桥镇更是达到每667 m2增收节支131.9元。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也让越来越多的乡镇农民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

3.2 有利于农作效率的稳步上升

农业新技术的普及能有效提高农作效率。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农民使用简易工具进行翻耕、播种、除草等繁重的农业工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能保证农作物产量。农业机械化技术具有高科技、成本低、速度快和质量高的特点,能够在保障农作物质量的同时,大大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3.3 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

农民使用机械化设备进行农业生产,便于完善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生产进入“供需平衡”的阶段。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及应用,为乡镇农业生产投入了大量新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农民面对市场需求,有机会进行多样化种植,最终增收致富[2]。

4 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应用措施

4.1 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

建立合理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是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前提。优化机构建设时,可以邀请农业机械化专业员工深入乡镇调研,了解农业专业户欠发达地区的技术水平,及时反馈农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建立农机需求平台,为机械化的实施推广打下坚实的根基。

打造高素質推广队伍,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性,使得推广人员可以快速将农业新技术带入到广大乡镇中。同时,在农业机械化效率方面需要得到加强,推动农机深耕,推动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发展,加强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发展。例如,位于武鸣区双桥镇杨李村的果农,利用水肥一体化节水节肥技术代替了传统的滴灌系统,并应用到沃柑种植中。经过几个月的使用,不仅降低了用水量还节省了大量的肥料,最终结出的沃柑不仅果实饱满,产量也明显增加了。通过水肥一体化节水节肥技术,更是能让沃柑的每667 m2成本增收3 025元。在成熟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下,乡镇农民能够享受到切实的利益。

4.2 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力度

农民利用新机具、新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是乡镇农业机械化的体现形式之一。由于乡镇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生产人群以老人為主。老年人很少接触农业新技术、新机具。新型农业机械设备能够帮助老年人弥补体力上的不足,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时间。例如,农业无人机的应用可以提高乡镇农业机械化水平,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两点问题。1)要遵循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策略。2)需要注意有效合理利用无人机,使用农业无人机喷洒农药,或是在收割农作物前,利用农业无人机进行实地考察,采取有针对性的秋收手段。

武鸣区部分地区主要是老年人进行农业生产,青少年也会在放假期间参与农业种植。针对老年人较多的地区,推广人员可以组成三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挨家挨户通知农户参加专家讲座,在讲座时发放宣传单,在制作宣传单时,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入新机具的图片,降低老年人的阅读难度。为老年农民提供售后工作,做好服务,选择适合老年人的机械化设备和新技术,保证老年人掌握操作方法。有些农户不方便参与讲座,推广人员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去对方家中,为他们详细介绍新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新技术。

4.3 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性

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性是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应用的关键。农业机械化类的技术工作是一种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为了确保农业机械化技术能够与时俱进,就需要不断加强农机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与考核。这样,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就能得到显著提升,在前期做好农业机械化的宣传工作,就可以提高农民使用机械化技术的意识,将农业机械化的思想宣传落实到位。比如,农机推广人员在乡镇中推广时,应充满热情地与农民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展现专业性,降低农民对新型农业机械的抵触心理。农机推广人员也应充分了解当地的农业情况,推荐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农业机械,如向普通农户推广多功能变速旋耕机和整地机,为果农推荐果园风送喷雾机。

4.4 改善传统的农机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农机管理机制能够提高乡镇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管理机制应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农机的安全生产,最终推动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3]。例如,乡镇政府应推出政策,要求农机操作人员考取专业证书。在农机操作人员考核时,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的书面考试,还要严格考察他们的具体操作是否规范。同时,政府应在各处合理设置农机修理处,为农机的维护和修理提供专业的帮助。农机管理机制的完善,不仅可以提高农机的工作效率,还能延长农机的使用期。

5 结语

我国乡镇农用机械化技术水平和农业生产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但还是距离预期目标相差甚远,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如何在乡镇中推广农业新技术是推广人员面临的重要难题,推广机构和相关政府也应认识到新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大力扶持新技术推广工作。在机械化技术的帮助下,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生产负担,还能减少虫害或气候等因素的不利影响,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农业机械化能够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林剑芳.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9(03):105.

[2] 刘树波.试论农业机械化技术在乡镇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及应用[J].时代农机,2019(03):31-32.

[3] 宋国平.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推广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13):62-63.

(责任编辑:刘 昀)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