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研究

2021-06-17 03:39谭凤连长沙学院
灌篮 2021年34期
关键词:辅导员素质政治

谭凤连 长沙学院

随着网络环境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传播载体迅猛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出现了融合的发展趋势,融媒体成为知识、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而高校辅导员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当下,如何提升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能力变得尤为重要。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我们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1]因此,本研究将立足融媒体时代背景,从高校辅导员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提升其素质能力的研究。

一、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第一,关于高校辅导员的研究。据相关研究,高校辅导员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没有等效的概念,只有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美国高校虽然有辅导员,但其内涵与我国高校有很大的不同。实际上,他主要是学生的咨询对象,对辅导员甚至职业辅导员的管理功能都没有重视。[2]

第二,关于融媒体的研究。媒体融合这一术语起源于国外。美国、日本、欧洲、韩国大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手机、社交网络、视频成为媒体融合的新趋势,在线直播视频、移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媒体领域。[3]

第三,关于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研究。虽然“媒体融合”来源于国外,但其相关研究成果还是比较少的。西方国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能力的相关理论,主要体现在人本主义的教育观、生活化且符合学生个人认知特点的德育内容设计、融洽的教育氛围和富有素质能力的教育方法等方面。如苏格拉底的德育思想、卢梭的人性向善理论等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关于辅导员的研究论文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辅导员”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关于辅导员的研究都与辅导员的职业和专业能力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拓展,辅导员职业能力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是结合新时代特点,从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角度切入的论文相对较少。

我们以“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辅导员”“素质能力”等关键词绑定搜索,通过知网查阅发现,截至2021年10月底,共搜索到文献78篇,期刊53篇,硕士论文5篇,博士论文2篇,国内会议论文1篇,特色期刊11篇。如图1辅导员素质能力发表年度分布统计图所示。

图1 “辅导员素质能力”文章发表年度分布趋势统计

如图1所示,辅导员素质能力的研究,总体而言研究还比较薄弱,总量比较少。研究高峰是2018年(13篇),2019年(15篇),其他年度发文数在个位数。2018年的极速增长,是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但整体而言还是比较少。

近几年来,也有一些研究者从辅导员素质能力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其中,以林斌的成果最有代表性。林斌(2013,2012)认为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是“辅导员基于友好师生关系基础上对学生具有的趋同影响力、通过榜样作用产生的崇高影响力”,并提出了建立柔性管理制度、加大辅导员话语权、优化辅导员工作环境、增强教育艺术性等提升素质能力的主张。此外,林丹薇(2019)认为,提升辅导员的素质能力“要加强品行修养,提高人格魅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理论素养”。但整体而言,研究点分散、理论深度欠缺(李健,2012)。

二、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研究的必要性

梳理国内外关于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问题的研究,总体而言,西方国家关于德育的理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其核心是关注人性及人的自由发展,有一定的合理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能力具有借鉴意义。但他们认为价值不能进行说教式教育,主张德育的各类观点和思想要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和选择,容易出现个人中心主义和利己思想,不利于社会主流价值的形成,极易走上自由化的道路,其生命力和实用性也很有限,并不适宜我国国情。而国内当代教育文献中对素质能力的概念、内涵及提升教育主体素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本研究深入进行提供了重要借鉴。然而,我们从更系统、更科学的角度审视认为,这些研究总体还存在比较浅、散、泛的问题,一般性概述多、深入研究不够。同时也存在着研究视野单一、狭窄的问题,未立足当前新时代融媒体的角度。因此,从融媒体角度探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能力的路径提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随着网络环境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传播载体迅猛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出现了融合的发展趋势,融媒体成为知识、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融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态度、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产生了巨大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一些挑战。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融媒体背景下,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而高校辅导员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骨干力量。然而,融媒体背景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多样化的学生需求,多元化的教育背景,实际上给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很多挑战。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高校职能的发挥。那么,如何应对融媒体时代给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呢?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三、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创新路径

技能提升,培养辅导员新媒体职业素养。日常工作的需要,对高校辅导员新媒体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的开展、日常性事务工作的管理、学校新媒体平台的出现等等都需要辅导员尽快提升自己的新媒体技能。这有利于尽快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也更有利于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高效开展。学校要构建系统的高校辅导员新媒体技能培训体系,要尽可能地给辅导员提供校内外的系统性培训机会,给其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而作为辅导员自身而言,要更多地利用网络平台,继续学习,学以致用,不畏难,勇敢往上。

理论武装,结合新时代思政工作要求。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要有一定的政治站位。辅导员需要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相关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要学习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用理论武装自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职能深扎,围绕辅导员职能的要求。根据2017年新修订的辅导员队伍的文件规定,高校辅导员有九大职能。高校学生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内在的素质能力,才能对大学生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和悦纳力,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关爱学生,呵护学生成长成才。辅导员在自己的工作中必须始终恪守为人师表的职业操守,始终把握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当代大学生“00”后居多,作为在互联网环境中长大的一代,互联网的思考和生活方式是他们最熟悉的方式。用他们最舒服的方式与“00”后对话,更有利于不断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更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正确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祖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这显然是站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对高校辅导员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完善机制,保障辅导员发展。近几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实,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当前辅导员队伍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辅导员队伍职业认同感不高、辅导员职称晋升途径不畅通、双向晋升引发职业规划的迷茫、日常事务性工作日益繁杂、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如何解决这些困境?高校需要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的准入机制、考核机制与晋升机制,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来保障辅导员队伍的稳定。[4]

融媒体背景下,从辅导员技能提升、理论学习、职能研究、关爱学生与机制完善五个角度来探讨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的提升问题,对于新时代下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和专业化培养及其发展、促进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入脑入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辅导员素质政治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