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好老师是“磨”出来的

2021-06-20 04:58邢晓凤
教育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小敏母亲妈妈

邢晓凤

刘慧是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却能把平淡的生活过得生动温暖。她说,人间至味是清欢,生活中的美好总是在不经意处,就像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总能给自己惊喜。心之所向,才能身之所往。在乡村的广袤大地上,刘慧坚守着内心的热爱,将平凡简单的日子酝酿成美好的诗行。她表示,好老师是“磨”出来的,是岁月的力量将她从一个青涩的教育者,磨砺成孩子们眼中耐心有爱的“贴心妈妈”。

把心敞开,让学生进来

1998年,刘慧师范学校毕业后进入张汪镇中心小学教书,一年后转到离家比较近的张汪镇任庄小学任教。受做教师的父亲的影响,刘慧决心也要像父亲那样做一个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民教师。可是由于缺乏经验,刘慧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经常被那些调皮的孩子气哭,性格要强的她向老教师请教经验:“班里的小孩‘欺负我,我要怎么‘对付他,才能让他听我的?”老教师笑了,说你还是年轻啊,等你再磨炼几年,被孩子们磨得没脾气了,就不会说这样孩子气的话了。

原来好老师都是被孩子们“磨”出来的。此后,刘慧不再跟孩子们“计较”,她总是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着想。学生课堂上没学会的知识,她课下一遍遍耐心讲解;调皮的孩子气她,她一笑了之;学生遇到困难,她第一时间帮助解决。当时学校缺老师,她教英语、教语文,兼任音乐课、科学课教师,学校缺什么老师,她就认真钻研相关课程。刘慧多才多艺,喜欢唱歌,会吹口琴。渐渐地,孩子们开始依赖她,就连最调皮的孩子,在她面前也变得听话起来。教育就是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刘慧没想到,曾经困扰自己许久的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刘慧感叹,自己好像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多给了孩子一点爱。把心敞开,让学生进来,用爱去包裹孩子,孩子一定会回馈你爱和信任。

学生小硕长得高大威猛,不喜欢学习,总爱跟同学打架。一次课间,刘慧听说他又跟人打架了,便把他叫进办公室。看到小硕满身是土,一脸狼狈的样子,刘慧的气不觉消了一半,她下意识地拍了拍小硕身上的土,弯腰给他系上鞋带,让他先去上课。课后,小硕主动向刘慧认错,说自己学习不好,得不到小伙伴的认同,无意中发现自己的强项居然是打架,还从中找到了“优越感”和“成就感”。刘慧一惊,原来每一个孩子心中都藏着一个小宇宙,这些小宇宙有其独特的运作机制,老师要做的就是及时引导,将他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刘慧说,打架是戾气,这样只会让同学更加疏远你,想获得尊重,就得改掉爱打架的毛病。在刘慧的教育下,小硕不再“惹是生非”,还主动帮助同学,与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同窗友谊。

孩子们的“代理妈妈”

乡村的孩子淳朴善良,但见识少,眼界不开阔。刘慧尽可能地带学生们多读书、多出去看外面的世界。她是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同时还是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她常常向学生推荐好书,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领着他们去观察草木生长,去附近的河里观察水质污染情况,去附近的工厂参观……

乡村地处偏远,留守儿童特别多。有些孩子内向胆怯、自我封闭,有些在长辈的溺爱下,冲动叛逆、蛮横霸道。刘慧在办公室常备理发器、指甲剪、感冒药、创可贴……她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过生日、洗衣服、洗头发,并定期家访,教孩子做家务、整理衣物,俨然成了孩子们的“代理妈妈”。而老人一个感激的眼神、一句亲切的“大闺女”,刘慧心里就暖融融的。她说,老人们精力有限,对孩子的照顾力不从心,作为老师,我只是多操了点心而已。

学生小征的父亲在外多年音信全无,母亲顾不上管他,小征跟着爷爷奶奶,他常常逃课去网吧上网。一个周六的晚上小征一夜没回,第二天,爷爷焦急地给刘慧打来电话。刘慧想小征一定是在网吧打游戏,便去微山县城一家网吧一家网吧地寻找。找到小征时,天已经黑了,刘慧把他接到自己家里,给他做了可口的饭菜,丝毫不提网吧的事情。几天后,小征终于向刘慧敞开心扉,说爷爷奶奶和妈妈总是在他面前说对方的坏话,他很讨厌那个环境,只有当自己沉浸在游戏中时,心里才是安静的、放松的。刘慧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并赶到小征家里做工作,让他们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经过她的努力,小征家里的气氛和谐了,他感受到家人的爱和溫暖,逐渐戒掉了网瘾,也变得勤奋乐观。如今小征已经从一所高职院校毕业,在一家企业工作,生活踏实安稳。

学生小锐品学兼优,父母在外打工,后来出车祸双双离世,小锐一夜之间失去了父母,年迈的爷爷奶奶来学校要领走孩子,说家里生活困难,没法再供她读书了。刘慧说,先把孩子留在学校,其他的我来想办法。刘慧在生活上资助小锐,为她申请了特困生补助,并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小锐升入中学后,刘慧依然关心着小锐的成长,将爱的接力棒传递到她初中班主任手中,同她的中学老师交流。刘慧说:“小锐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她在中学也遇到了像慈母一样关怀她的好老师。如今小锐从师范学院毕业后在一所中学做教师,非常优秀。”

心捋顺了,事儿也就顺了

刘慧注重梳理孩子的心理健康。她表示,孩子的很多问题,其实是家庭的问题。现在学生留守的少了,但父母离异的现象反而多了。刘慧班上29个孩子,就有6个来自单亲家庭。一切问题都出自内心,心捋顺了,事儿也就顺了。她教孩子懂得感恩,教导孩子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小敏在父母离异后,跟着父亲生活。她告诉老师,自己想念母亲,父亲却极力阻止她见母亲。后来刘慧把小敏的妈妈拉进了班级微信群,小敏的爸爸反应十分激烈,坚决要求老师把对方移出群,说既然离婚了,孩子就跟母亲没关系了。刘慧说,小敏需要母亲的爱,大人的感情出了问题,不能让孩子来买单。小敏以前十分开朗,现在变得自我封闭,成绩直线下降。我们爱孩子,为什么不能为孩子而作出让步呢?在刘慧的协调下,小敏的妈妈得以经常来看望女儿,刘慧常常拿自己的手机让母女二人通电话。慢慢地笑容又回到了小敏的脸上,小敏情绪稳定了,成绩也上去了。

学生小朗有段时间总是心事重重,刘慧便把他叫到身边询问。小朗眼泪夺眶而出,他委屈地说:“我再也不想回到那个家,不想见到那个人了,活着没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刘慧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小朗说,妈妈总是打他,他受不了了。刘慧安抚了小朗,并给小朗的家长打电话询问情况。小朗的妈妈很惊讶,说这孩子拧得很,总跟我对着干,我气不过就揍了他一顿。刘慧说,你是不是经常打孩子?小朗母亲不以为然:“小孩子不听话,打他他才能长记性。”刘慧给小朗母亲讲了叛逆期孩子的特点,让她意识到粗暴的教育方式往往适得其反。然后又找小朗谈心。在那周“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上,刘慧给学生讲了“陌生人的一碗面和母亲煮的一辈子饭”的故事,让学生回忆父母爱自己的点滴画面,告诉他们,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父母也有自己的局限,也许不会表达、也许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那次班会对小朗的触动很大。后来小朗的母亲发来短信感谢刘慧,说孩子变得开朗热情,懂事了许多。而她改变了教育方式,孩子跟自己也亲近了。一切都源于爱。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有付出,便会有爱的回流……

刘慧热爱生活,喜欢跑步、做瑜伽,旅游。她爱美,喜欢侍弄花草,爱读书、更爱学生。在她心里,孩子就像漫山遍野的满天星,虽平凡,却在竭力绽放生命最耀眼的光彩,刘慧愿做那个拾花者,为他们剪枝、除虫,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保持内心的热爱,积极明媚。

猜你喜欢
小敏母亲妈妈
《小敏家》:孩子终将长大
一颗珍珠的自述
药店认识
一起遛弯
鸟妈妈
给母亲的信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