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1-06-20 14:30朱德熠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应用研究高校

朱德熠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其实效性亟须增强。传统的思政课堂忽视了促进大学生良好政治品質形成的心理素质的养成,因此需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思政理论课“三进”高校的时代价值,进而更好把握思政理论课发展的时代问题,勇担思政理论发展的历史使命,真正做到“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高校;思政政治教育;需要层次;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4-0062-0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相对固定,即以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为目标导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思政理论课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时代新人”,也就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研究高校思政课如何真正做到“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也是研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个方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恰恰可以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三进”的逻辑出发点,因此要将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活动里应用起来,做到不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加以创新,根据客观需要安排教育教学内容。

一、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政理论课“三进”的意义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指导思想正是当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展开。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思政理论课要紧跟时代特点,牢牢把握社会属性。在教材使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及时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展现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在发展目标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应具有的这样一种道德品质,培养“时代新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需要不断发展。

其次,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除了让学生掌握客观知识和理论知识,更重要的,它还是塑造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主要平台。当代大学生不同于初、高中学生,更容易被社会上错误思潮所影响。如何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观认同,真正让思政课堂“鲜活”、“生动”起来,正是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意义所在。因此,推进高校思政课“三进”,有利于培养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奋斗甚至献身的有识之士。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应牢记“育人为本”的中心任务,通过真正做到“三进”,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实现共产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信念。

二、推进高校思政课“三进”的出发点

找出思政理论课“三进”的出发点,也就是要找到思政理论课被有效接受的出发点。我们常说,老师是围绕着学生转的,育人首先要清楚受教育者想要在教育者这里获得什么,知道如何把教育任务和学生的内心需要连接起来。人的行为动机往往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的,所以让高校思政理论课“进头脑”,探寻新时代高校学生的内心需要正是第一步。我们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上的需要、归属与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来看待当代大学生有哪些方面的需要,这样才可以更顺利地开展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活动。

首先,大学生在校期间重中之重就是安全问题,不仅包括校内安全问题,也包括其未来踏入社会要面临的问题。其次,学生希望和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伙伴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再次,人都有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如学校里的班级、学习小组等都是群体的类型。尊重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学生想要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会想用优异的学习成果来获得老师或同学的认同。最后,学生作为社会角色的一部分,在扮演好社会角色的同时也需要获得角色成就和自我价值实现。

推进高校思政课“三进”,要注重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选择和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模范,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若思政课老师自己的灵魂都不纯正,怎么去教书育人呢?怎么实现思政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呢?如香港修例风波中,大学生参加人数之多的又一原因也有部分持同样观点教师的怂恿。这次新冠病毒在武汉市爆发后出现的方方日记事件,也涉及家国情怀问题。她的追随者中也有很多的大学教授,当然也不乏大学生,所以大学里师德师风很重要。同时,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中国故事,让大学生们更加坚定制度自信,更具家国情怀。首先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性。从俄国革命一声炮响向中国传来马列主义开始,中国在70年的实践、探索、总结中逐步摸索出了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说明我们践行的制度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在70年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总结出来的,是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中国的民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主要包括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经济民主、网络民主、“选拔+选举”的政治模式。尊重民意,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三、需要层次理论在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三进”中的应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启示是,应该将自我的重心放到自我实现的层面,至少应在安全需求层次之上。大学像是一个萃取仪,越是拥有更高层次需求的大学生越有机会萃取出自我价值的精华,而“知足常乐”以及轻易放弃将自身置于较低层次需求的人,可能一直得不到升华。所以,大学期间,我们需要做的便是把大学当做实现自我价值的试金石,过滤掉自身的杂质。比如,获取各种有利的证书,在努力过程中感知知识的重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参加艺术培训、各类比赛,在参与过程中感知自身的沉淀。高校思政理论课实现“三进”应用包括以下方面。

(一)适应与满足大学生合理的需要

高校思政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主体和受体的关系。学生并不是思政理论课课堂的“上帝”,要从适应学生需要的角度开展教育活动,但是不能一味迎合其需要,造成“喧宾夺主”的感觉。合理正确的需要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吸收思政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老师应该适度地把握;低级不当的需要反而会和思政课要传达的内容背道而驰,老师不能模糊和遮蔽。在思政理论课教学领域里,有些老师为了满足学生需要、刺激学习动机,甚至可能放弃对学生提出教学要求,这是违背思政课教学初衷的。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很多的方式方法,例如,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状态进行评比,调动学生学习动机。面对不合理的需要,教师要做的是善于矫正和化解,防止其异化;调整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需要的不合理处,坚持高校思政理论课的立足点。

(二)提升和强化大学生的自我需要

大学生对符合自我需要所获得的新知识记忆深刻,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淡忘。而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政教育真正转化为自我需要,并不是一個容易的过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只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帮助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让学生真正消化思政课所传达的内容,转化为行动并且最终成为行为习惯,才真正达到了思政理论课“进头脑”。思政课的教学课堂也不一定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可适当地改为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革命人物,切身感受其中的意义,由此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

要想转变大学生原有的一些非理性认识,往往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仅仅在思政课堂上实现是远远不够的。思政课教师要把大学生当做平等的交流对象,在课堂之外也不能忽视对其的教育。大学生只有内心真正产生对集体、社会乃至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份情感才反过来会促使其认为这是自我需要,最终转变成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

(三)驱动和发展学生的真正需要

导致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理论课接受难的核心原因究竟是什么?对此我们不妨借助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探讨。爱和自尊是驱动人们产生行为动机的真正动力,在思政理论课教育的接受过程中同样也是如此。假如学生得不到集体里老师和同学的爱,又或者觉得自己没有任何长处,他们就不会有在这方面继续学习和探索的动机,继而对新观念也不会有创造性和开放性。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在、处于被人理解和接纳的环境,那么学生会更加渴望学习,产生出创造性的思维,接受新观点也会更容易。高校思想课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使教育内容贴近生活、融入生活, 在满足学生合理、正确内在需要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更高要求的需要,使其成为接受思政理论课教育的原动力,最终达到学生心理层面上“知”与“行”的统一。

四、结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一定的学科目标,那么怎样引导大学生建立自己的价值选择并最终实现教育目标呢,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不同人有着不同的价值标准,价值标准是由每个人的需要层次所决定的。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进”的出发点,怎样教育学生选择一种共同的标准?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硬规定必须建立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标准,会形成灌输的教育方法。我国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少部分教材内容“空”与“大”和教师上课方式强硬灌输的问题,导致学生在没有明白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基本内容、核心思想与价值追求的前提下,机械地记忆与形而上学地应用,结果就影响了学习效果。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用处,以学生内心的需求为出发点,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指导方法,努力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和精神需求,比如说精神世界的丰富、建立人生哲学、对工作学习的指导、对事情的判断力等等,学生才能从实际生活中明白和运用马克思理论,而高校思政教育自然水到渠成地“进头脑”了。

由此可见,高校思政理论课“三进”的实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过可以把大学生期望在思政课中获得的需要当做一个逻辑起点,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习近平有关教育思想的理论,这对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修志,黄先缔.论《论<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明智与智慧[J].汉字文化,2019,(11).

[2]   杨修志.《资本论》与大学生生态观意识培养[J].汉字文化,2018,(22).

[3]   沈伟华当代青少年道德现状及其形成原因探析[J].汉字文化,2019,(14).

[4]   周明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文学教育(中),2018,(7).

[5]   虞卓.新媒体视域下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准化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9,(18).

[6]   康玲玲.以生命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J].汉字文化,2019,(11).

[7]   舒婷婷.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真善美[J].汉字文化,2018,(22).

[8]   乔永平.恒心与信仰的坚守——评孙建华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通史》[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U De-yi

(College of Marxism,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Abstract: The basic task and goal of the theoretical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cultivate the new people in the era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its effectiveness needs to be enhanced.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ignores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good polit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we need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the times of the “three enter” universit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the new era, and then better grasp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take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development bravely, and truly achieve “three enter”, namely “enter teaching materials” and “enter the classroom” “enter the mind”, realize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tter carried out.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erarchy of needs; application research

[责任编辑   柯   黎]

猜你喜欢
应用研究高校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