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抽象到具体:转变小学数学教学观念

2021-06-21 00:02李伟林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抽象教学观念小学数学

李伟林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调整自身的教学观,帮助学生将抽象知识理论转化为具体应用技巧。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并应用于生活中,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情境预设,借助生活化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化的知识内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完成基础数学知识内容教学的同时,需要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方法,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切实可用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观念;抽象;具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非常重要。只有教师建立了科学的教学观念,才能有科学的教学行为。而所谓科学的教学行为,就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行为。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念,才能让教学行为变得科学呢?笔者以为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调整自身的教学观,帮助学生将抽象知识理论转化为具体应用技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学习价值,达到强化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本文简单论述了如何完成抽象知识到具体内容的转换,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应用知识,强化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需要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并应用于生活中。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家长积极加入学生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生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来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拿水果,并准确地告知孩子需要拿的水果的数量,帮助孩子形成对数的具体认识。

具体来说,笔者在完成“位置和方向”相关的教学工作时,首先引导学生对空间概念进行了一次简单的了解,并指导学生思考x轴与y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模式,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坐标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笔者在课前绘制了一张校园附近的简易地图,并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分析学校和自己家的具体位置和相对位置,提出问题后笔者预留了一段较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和研究问题,通过小组的智慧处理个人问题,加快个人学习效率。例如,其中一个小组发现一位小组成员的家和学校距离较短,便以该成员的家为起始点,设计了一张指南。描述如下:学生出门后,先是沿正北方向移动了510米,然后向北偏西60度方向移动了400米,最后向北偏西30度的方向移动了300米到达目的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甚至创造数学问题,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对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将会产生具体认知。

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初遇到的问题是比较抽象的,而抽象的问题,小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本着从抽象到具体的思路,将抽象的“位置和方向”知识变成了形象的、具体的与日常生活运用相关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强化学习效果。

二、模拟场景,优化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储备发展都未成熟,故学生对于过分抽象的概念、公式的理解可能较为困难,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生对于可以直观理解的事物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将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复杂的知识理论转换为可以直接利用的数学技巧,这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情境预设,借助生活化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化的知识内容。同时,生活化的情境可以帮助教师打造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笔者在进行加减法相关的教学工作时,通常会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情境预设来强化教学工作效果,组织学生相互配合进行扮演,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学生分别扮演客户和商家,模拟整个购物流程),对加减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笔者的两位学生模拟了一次杂货店零售的流程,学生A准备模拟买四包4块钱一包的糖果,为帮助学生对加减有更加直观的认识,笔者为这组学生设立了一个先置条件:如何在买完糖果后让学生B(扮演店主)直接找给学生A面值五元的人民币。学生思考后发现四包糖果共计十六元(4+4+4+4=16),而学生A给学生B二十元后将找回零钱四元(20-16=4),故学生A需要多给学生B一元(4+1=5)。笔者认为学生在情境模拟的过程中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对照,在模拟过程中印证对应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而完成抽象的数学知识到具体应用的变化。例如,学生A和学生B在模拟过程中对计算的总价与补差价等相关知识点就获得了较为直观的理解,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知识积累不深,枯燥的数字运算无法使其领悟数学知识的魅力,对数学知识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而情境模拟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使其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这个教学例子当中,笔者回顾了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优化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的优化不应当是空洞的,教学模式的优化最好是在模拟的场景中进行,只要这个场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那就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所谓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就是指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场景中完成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建构,这样就能让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认识。

三、结合兴趣,加强知识理解

有位先哲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完成基础数学知识内容教学的同时,需要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方法,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切实可用的数学知识。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師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卡通形象人物,笔者进行教学工作时会适当地穿插动画人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词汇,确保学生充分理解笔者讲述的知识内容,对复杂且抽象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度理解。

例如,笔者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教学工作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走神还有漏算的情况,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代表学生对知识内容理解不透彻且对相关知识内容缺少学习兴趣,故笔者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较为乏味的周长计算改为了如下内容:“喜羊羊为了防止灰太狼(均为动画人物)闯入他的小屋,决定为他的小屋建一道护栏,已知喜羊羊的小屋长为5米,宽为6米。而且小屋和护栏需要有两米的距离,请问喜羊羊需要建多少米的护栏才能符合要求?”根据笔者的观察,在教学工作中适当应用动画角色形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专注于解题过程,进而强化自身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得出结论了:由于护栏需要和小屋有两米的距离,所以护栏的长度为(5+2+2)+(5+2+2)+(6+2+2)+(6+2+2)=38(米)。

在学生兴趣驱动之下的数学学习过程,更容易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形象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也就能够将数学的知识运用于形象的问题解决当中,这实际上也就是加强了知识的理解。

四、课后探索,锻炼数学能力

小学生的日常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仅依靠课堂的教学时间很难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内容,故数学教学工作中需要强调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进而达到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理解的目的。大部分地区学校的课后复习依然是通过大批量的习题完成的,此类巩固复习方式可能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且效率低下,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利用,进而将抽象化的知识内容转换为具体的应用技巧。

例如,前文提到的加减法相关的教学工作中,笔者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模拟扮演后,和家长一起去超市或者菜市场完成一次采购,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购物和付款,并要求学生记下购物过程和交易价格,在下次课堂上和同学分享。一位学生热爱运动,准备买一副羽毛球拍和羽毛球,该学生的家长给了他200元,最终他挑中了一副168元的羽毛球拍,并买了一桶总价为12元的羽毛球,共花费180元(168+18=180),他将剩下的20元(200-180=20)全部还给了父母。此类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技巧,帮助学生将抽象化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前文分析了教师如何结合“家庭教育”和“实践模拟”来利用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寻找数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猜你喜欢
抽象教学观念小学数学
中小学数学中各类数的意义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浅谈门格尔与罗雪尔关于方法论的对比及启示
浅析吴冠中艺术作品中艺术的形式语言
外国美术史上浓重的一笔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