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规模化养猪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

2021-06-21 09:17易秀云
湖北畜牧兽医 2021年3期
关键词:措施

易秀云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猪肉类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规模化养猪能够进一步提高养猪水平,增加养殖户收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规模化养猪应用杂交技术和相应的措施保障,能够有效提升猪的生产性能,进而增加养猪的生产效益。主要探讨了如何有效提高规模化养猪生产效益,旨在为相关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生产效益;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21)03-0017-03

随着我国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猪产业逐渐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迈进,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模化养猪技术体系。而规模化猪场的生产效益受猪的品种、场区硬件设施、杂交技术应用、饲养管理以及防疫措施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只有采取科学、合理、针对性的措施,保障猪群安全、健康、生产高效,才能提高规模化养猪的生产效益。

1 猪的品种选择

规模化猪场生产效益要提高,首先需要合理选择猪的品种,好的品种是猪健康生长、提升肉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及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基础。并且优良种猪的遗传潜力相对较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猪的产肉量较高。一般情况下,在猪场内,如猪群数量和饲养管理的条件一致,则优良品种猪的产肉量高于普通猪种20%~35%,并且饲料费用明显减少,经济效益稳定提高。在规模化猪场养殖中,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合适猪种,不得盲目选择。应当注重选择生产性能高且稳定、生活能力较强、适合当地饲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猪的品种有很多,包括外来品种和国内品种。常见的外来品种有长白猪、大约克猪、杜洛克等。国内猪的品种众多,仅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在2020年公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中记载的传统猪种就有83个,如香猪、淮猪、马身猪、金华猪、民猪等;培育品种有38个,如豫南黑猪、苏太猪等[1]。各养殖场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相应品种。就当前而言,我国规模化的现代猪场多利用三元杂交繁殖技术,其杂交后代成活率大幅提升,同时断奶窝重可提高30%~40%,饲料转换率以及日增重整体提高20%,还能缩短育肥期,生猪上市时间提前。所以在规模化养猪场中,为有效提高生产效益,应当选择三元杂交猪进行育肥,有助于减少饲料的消耗量,降低成本,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2 保障猪场硬件设施的先进性、合理性

规模化养猪要强化硬件设施建设,先进、优良的养殖设施能够为猪群提供稳定、舒适的生长环境,有助于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猪病的发生,提升养殖效益[2]。因此,规模化猪场应当选择地势高燥、远离城镇和污染源、通风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场区布局要合理,做到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粪污处理区、隔离区等五区分开,且做到雨污分离。五区分开能够有效保证猪场生产区不受工作人员生活、办公等对猪群的不良影响,在猪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分群,可减少疫病传播,保证猪群生物安全,也可使工作人员生活、工作在舒适、优美的环境中,改善工作人员的生活条件。建设标准化的猪舍,还要购置先进的养殖设备。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养猪设备向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通风降温、自动消毒等自动化设施成为现代化猪场的标准化配置。猪粪经过干湿分离处理后,固体粪便用于生产有机肥,液体粪污经排污系统进行集中处理、消纳,从而形成完善、高效的飼养基础设施体系,确保猪群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生长,减少疫病发生,降低养殖风险。目前,标准化猪舍可以采用墙体砖混结构,屋顶使用大跨度钢架结构,墙体和房顶均做保温隔热层,以减少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也可采用工厂化联栋设计,分区管理,这种场房投资较大,对后期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较高,运营成本相对较高,适合超大型猪场建设。

3 科学运用生猪杂交及人工授精技术

3.1 生猪杂交技术的优势

为提高规模化养猪的生产效益,应当合理运用三元杂交技术,即利用3个不同品种的猪种进行杂交组合,从而获得优良的商品代仔猪,其具有生长速度快、瘦肉率较高、适应性广的特点。当前市场上的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大多是通过这种方式生产的。选择合理的杂交组合,通过遗传力高的基因与遗传力较低的基因形成互补效应,以发挥最大的杂交优势。在应用三元杂交技术时,利用个体、母体和父本进行杂交,将三方面的杂交优势进行累加,则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益,并且父本的杂交优势更加明显。技术人员在应用三元杂交技术时,一般是应用科学的遗传模型来对杂交组合的性能表现进行预测,对于具体的杂交方法选择主要根据参与杂交种猪的实际特性、群体之间存在的特性关系、杂交优势、生猪品种的互补性、杂交后代所具有的一致性等,此外,还包括操作的可行性、品种淘汰补充的可能性以及遗传预测的准确性等方面。在实际技术应用过程中,三元杂交猪就是3个不同品种杂交的后代。三元猪可以分内三元和外三元。其中外三元是指“杜长大”组合,三个亲本均是外来瘦肉型品种的杂交猪;而内三元则是以长白猪或者是大约克夏猪为第一父本与当地母猪进行交配,再以杜洛克为第二父本,与一代杂种母猪交配,其所生产的杂交猪虽然瘦肉率较低,但料肉比也较低,在规模化猪场中仍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益。

3.2 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

在规模化养猪模式下,提高生产效益的主要途径是种猪有较好的繁殖力[3]。因此通过杂交和人工授精可以较好地利用优良公猪的生产性能及品质,进一步提高下一代猪的质量。同时人工授精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公、母猪自然交配而产生的疾病传播风险,有利于提升受胎率。此外,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以使用多头种公猪的精液混合后输入到二元母猪体内,其生产的仔猪具有较好的健康状况,而且能够增加产仔量,促使良种公猪的基因遗传给仔猪,保障其生产性能和品质得到大幅提升。人工授精技术在规模化养猪场内被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育肥猪的生长速度,有效增加了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效益。

4 加强饲养管理

4.1 饲料喂养

对于规模化养猪而言,应当满足生猪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猪场应当按照猪的大小、生长阶段以及体质等进行综合考虑,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实行分区饲养,大小、强弱适当分群。通过分区对不同生长状况的猪群供应不同的饲料,以便保障生猪在各个阶段和不同体质条件下都能够健康生长发育。同时,在规模化养猪场内应当科学配制全价饲料,尽可能提升饲料转化率,其主要措施如下。

(1)制定科学配方。根据饲养标准,为猪群设计营养全面、容易消化吸收的饲料配方,生产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促进猪群生长发育良好,降低死亡率。同时,全价配方能够提高猪对饲料的消化率和吸收利用率,减少浪费,增加养殖效益。

(2)严控饲料成本。在养猪成本中,饲料成本占到总成本的70%左右,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饲料成本是规模化猪场必须要做好的功课。积极寻找原料替代品,因地制宜使用当地原材料来降低原料价格,保持饲料原料的种类多样化等都能够有效降低饲料成本。科学保存原料,防鼠、防虫、防霉,减少原料损耗也是降低饲料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要合理设计猪的饲喂方式,减少饲料的浪费。

(3)分阶段饲养。由于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是不同的,需要按照不同的生长阶段供应不同的饲料。哺乳期可为仔猪补饲哺乳仔猪料,哺乳仔猪料中含有奶粉(乳清粉)、糖、油脂等高品质原料,可制成松脆、香甜、营养全面的膨化颗粒饲料。在整个仔猪保育期间,控制仔猪腹泻是饲养管理的关键,可使用能量饲料如乳糖、脂肪、蔗糖、谷物等,特别是早期断奶仔猪料中,乳糖的添加必不可少,乳糖不仅能促进食欲,而且是仔猪最好的能量来源。育肥期的能量饲料以玉米为主,蛋白质饲料以豆饼为主,要立足本地丰富的饲料原料进行合理搭配,做到既降低饲料成本,又保证肉猪一定的增重速度和胴体品质。可细分为育肥前期料、育肥中期料、育肥后期料。后备种猪料、妊娠母猪料、哺乳母猪料及种公猪料也都有不同的要求。

4.2 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

首先應当保障公母猪的繁殖状况良好,不出现体况过肥或过瘦的情况。在饲养管理中,以8成膘为标准,并且维持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均衡性。

其次针对母猪的空怀、怀孕和分娩哺乳等阶段也要采用差异化的饲养方式。比如在空怀阶段的母猪,要将发情和排卵作为重点;对怀孕期的母猪,需要确保受精卵在其子宫内不同位置进行着床和发育,最终形成有效胚胎,增加产仔量。因此,在妊娠期要保持母猪所处环境的安静,减少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另外,在母猪分娩前1个月,身体重量会急速增加,饲养人员要保证猪的营养供应,加大喂料量。在分娩前7 d,可减少饲喂量,并适当补充蛋白质。在分娩后再逐渐增加饲喂量,便于母猪分泌充足的母乳哺育仔猪。

最后对于仔猪的饲养需要注意3个阶段,第一是初生阶段,应保持所处环境温度在30~32 ℃;第二是断奶前,应保障奶和料的自然过渡;第三是断奶期间,应以奶和料为主自然过渡到完全以料为主[4]。

5 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由于规模化养猪模式的特点导致猪场内的猪群密度较大,很容易暴发各种传染性疾病。因此,需要对猪场进行定期消毒和防疫处理。为了防止病原体进入到养猪场内,要对进出人员及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定期灭鼠灭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进行预防免疫和强化免疫,如按照相关规范和流程注射疫苗,最大限度地降低猪群发病率[5]。同时,饲养人员需要随时观察猪的健康情况,对出现疾病或患病可能性较大的猪要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在诊疗过程中要对疫病进行仔细分析,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流行特点等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有传染性的病猪要及时进行隔离或扑杀处理,对其粪便和猪舍进行清扫、消毒,切断疾病传播途径,从而进一步保障猪群健康生长,提高规模化养猪的生产效益。

6 小结

综上所述,规模化养猪已经成为养猪业的发展方向,合理选择猪的品种、科学配备猪场硬件设施、合理运用生猪杂交及人工授精技术、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及执行严格的消毒、防疫制度,能够有效提高规模化养猪的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 岳家彩,岳 茂.交城县产业扶贫中规模化养猪的思考[J].畜禽业,2017,28(5):77.

[2] 杨惠永,钟日开,罗土玉,等.规模化猪场养猪设备应用概况[J].猪业科学,2017,34(4):100-101.

[3] 梁 桂.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生产管理绩效的途径探析[J].中国畜禽种业,2007,2(2):92,95.

[4] 王奔锋,何娜妮,侯春焕.提升规模化养猪场生产水平的关键技术[J].兽医导刊,2016(2):115.

[5] 早尔克.探究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发展趋势[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8(5):54.

猜你喜欢
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船舶碰撞事故的防范和应急措施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小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WTO:新增贸易限制措施 创2008年以来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