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技术在肉牛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2021-06-21 09:17朱伟陈炼王维田碧园
湖北畜牧兽医 2021年3期
关键词:应用

朱伟 陈炼 王维 田碧园

摘要:近年来,随着《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的完善修订,清退了部分污染大的养牛场,在此情形下,发酵床技术凭借其环保化、生态化的优势在肉牛养殖产业中脱颖而出。基于此,首先梳理了影响发酵床使用效果的因素,进一步对肉牛养殖中发酵床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肉牛养殖中发酵床技术的优缺点,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发酵床技术;肉牛养殖;应用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21)03-0013-02

发酵床是运用秸秆等农副产品混合发酵菌制成的垫床,借助发酵菌的活性分解粪便,可杜绝牛粪大量堆积造成的污染问题,同时可在发酵菌内添加各类有益微生物,其在生产繁殖期间将产生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促进肉牛成长。引入发酵床后,可在发酵菌作用下及时处理牛粪,生成菌体蛋白,缓解牛舍臭气,给肉牛营造适宜生长的环境。

1 肉牛养殖中影响发酵床效果的因素

C/N、pH、温度及含水量等因素可对发酵床效果产生干扰,在后续牛舍发酵床管理中,应注意维护与控制,以此保障发酵床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1.1 C/N

发酵床内的微生物生产及繁殖需碳源、氮素等营养源,以此满足微生物细胞成长,因此C/N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酵床微生物的繁殖效率,C/N作为发酵菌微生物所需营养条件,只有在其适宜的情况下才能确保牛粪分解效率。正常情况下,C/N=30∶1是发酵菌微生物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为维持发酵床微生物平衡,可将C/N<25∶1与C/N>25∶1的发酵床垫料混合,既可维持发酵菌微生物生长,又可延长垫料寿命,确保垫料发酵效果[1]。

1.2 pH

通常情况下,发酵床菌群需弱碱环境,并通过调节pH控制氨气与铵根离子,若pH<6.0,则会导致氨气挥发降低,菌群发酵效率降低,继而阻碍牛粪分解速率,若pH>8.0,则氨气过量挥发,同样制约牛粪分解速率,不利于发酵床发挥效果,因此需在发酵床维护管理期间控制其pH。

1.3 温度

温度可直接影响微生物化学反应,若温度超出阈值,则可导致微生物代谢降低,生长缓慢,甚至可引发微生物死亡。

1.4 含水量

含水量是维持垫料内菌群对粪污分解能力的关键因素。垫料含水量过低,则微生物菌群在干燥的环境下繁殖受阻;若含水量太高,又会制约菌群发酵效率。因此,在发酵床维护上要适时调整垫料湿度,使垫料含水量保持在适宜的水平,维持微生物菌群对粪污分解消化的能力,延长发酵床使用时间。

2 发酵床技术在肉牛养殖中的具体应用

2.1 建造牛舍

发酵床牛舍多为卷帘框架式结构,牛舍建造条件同样可影响发酵床技术应用效果,通常情况下,牛舍需坐北朝南、东西走向,长度控制在100 m左右,宽度控制在10~15 m,为便于牛舍管理,发酵床内需预留约3.5 m宽的过道。为满足肉牛及发酵床微生物生长环境,牛舍应南北通透,通风及采光条件良好,牛舍墙高3~4 m,设置卷帘结构,发酵场地设置在牛床后方,便于阳光直射,提高发酵速率,为微生物分解牛粪提供有利条件。为便于控制牛舍内温度,满足肉牛及微生物生长,需于牛舍内准备遮阳网,用以夏季降温,准备卷帘布,用以冬季保温,将牛舍发酵床表面温度控制在25 ℃左右,确保肉牛在冬季安全生长。

2.2 垫料制作

肉牛体重远高于其他养殖种类,因此发酵床的制作需考虑肉牛重力。发酵床垫料制作前需准备好锯末、稻壳、秸秆等农副产品,根据环境条件选择外源微生物种类,发酵床垫料高度一般为30~40 cm,最高不超过50 cm,铺垫时需注意检查垫料状态,垫料含水量通常控制在20%~50%,因季节和气候不同可适度调节。发酵床垫料菌剂应严格控制,按照10 g/m2添加复合发酵菌剂,可采用湿式和干撒式两种发酵床制作方法。

2.3 维护管理

为保障发酵床效果,需牛舍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处理,保持发酵床的微生态平衡,促使发酵床中微生物菌群长久保持活跃状态,提高发酵床对粪污的消化分解能力。若发酵床牛粪堆积集中,为确保其及时分解发酵,需人工疏散,将集中的牛粪均匀摊铺,散开至发酵床表面,并人工将其与发酵床垫料混合。发酵床垫料需定期翻抛,保持垫料的通透性,对发酵床翻抛可用小型旋耕机进行旋耕,一般7~10 d旋耕1次。发酵床运转一段时间后,应当根据垫料情况适时补充垫料,发酵床垫料表面湿度控制在30%左右,表面温度25 ℃为宜,防止出现垫料发臭、板结等问题而降低垫料使用寿命,若出现发臭、板结等现象,需由牛舍管理人员挖出较湿垫料,将其与干燥处垫料交换,确保发酵床整体温湿度处于适宜范围内。在牛舍日常管理中,应根据肉牛体重调节养殖密度,100 kg的肉牛为3 m2/头,成年小牛体重约为400 kg,一般5~8 m2/头,而成年大牛为10~15 m2/头。肉牛体重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变化,牛舍管理人员应合理控制肉牛养殖密度,确保养殖质量[2]。肉牛在生长期间,会以发酵床表面细碎秸秆为食,为确保发酵效果,若垫料厚度下降至10 cm左右,需按特定比例添加锯末与稻壳,营造适宜发酵环境。

3 发酵床技术在肉牛养殖中的优点

3.1 可有效改善牛舍环境

发酵菌可及时分解牛粪,降低对牛舍环境的污染,消除牛舍臭气,具有环保性特点,且降低了垫草使用量,在牛舍内营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肉牛生长环境得以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生长发育。此外当发酵床无法继续使用后,还可将垫料堆积,经发酵后成为优质有机肥,实现零排放、无污染[3]。

3.2 可提高肉牛品质

在发酵菌作用下,可基于发酵床垫料构建微生物平衡环境,环境稳定,肉牛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同时,发酵床内无抗生素添加,可有效改善肉牛肉质,肉牛无药物残留,更符合现代化健康饮食理念。

3.3 可降低部分饲养成本

粪便由发酵菌直接分解,无需人工清除粪便,可降低牛舍劳动量,更便于日常维护管理,同时发酵床垫料中存在大量纤维素、木质素,在发酵菌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在分解过程中将释放大量热量,而牛粪在发酵床上被垫料吸收,保留了部分热量及水分,同时发酵菌微生物自身活动将产生代谢热,在发酵床热量效果下提升牛舍内平均温度,可降低部分取暖费用。

4 发酵床技术在肉牛养殖中的缺点

4.1 增加牛舍建设成本

引入发酵床技术后,需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具体根据肉牛体重确定,要求较高,所占面积较大,提升了牛舍建造成本。

4.2 牛感染蹄腐病的概率提高

运用发酵床技术后,发酵床湿度长时间保持在20%~50%,牛长期在湿润环境下,皮肤病和蹄腐病发病概率显著提高,直接影响牛正常行动能力。

4.3 牛粪有机肥收入降低

发酵床可分解牛粪,虽生态环保效果较好,且可营造良好牛舍环境,但对于养牛场而言,牛粪可对外出售,引入发酵床后则降低了该部分收入,虽发酵床垫料可直接成为有機肥,但其产量少,堆积发酵时间较长,由此可见,引入发酵床技术后降低了养殖场部分收入。

5 小结

综上所述,发酵床技术在肉牛养殖中具有显著优点,但其前期投资成本较大,不适用于小型养殖场。为最大程度保障发酵床效果,在发酵床技术应用时,应注意C/N、pH、温度及含水量等因素,需在发酵床日常维护管理中注意控制牛舍及垫料状态。在发酵床技术应用中,应汲取现有经验,结合肉牛养殖实际环境,不断完善、客观评估,最大程度激发出发酵床技术在肉牛养殖中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汤 漫,高云航,张霞霞,等.宁夏夏季肉牛舍生物发酵床的应用效果[J/OL].中国畜牧杂志,2020,DOI:10.19556/j.0258-7033. 20200630-03.

[2] 李晓锋,王 平,杨前平.肉牛发酵床养殖模式与传统拴系养殖模式效益比较[J].科学种养,2019(3):43-45.

[3] 韩永胜,佟桂芝,丁昕颖,等.发酵床养殖肉牛技术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4):89-90.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