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教育之我见

2021-06-22 15:50颜三君
江西教育C 2021年5期
关键词:惩戒惩罚错误

颜三君

惩戒教育是和正面教育相对的教育方式,它和正面教育一起,構成了完整的教育。

一、惩戒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惩戒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及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人们才开始认真思考惩戒教育的利与弊。在赏识教育兴起之后,惩戒教育一度被认为是非人道的、落后的教育方式,于是教师在教育中开始一味表扬学生,甚至教师有时会处于弱势地位,偏离正常的教育轨道。有些教师甚至对教育产生了无力感,不愿也不敢管教学生。

笔者认为,合理有度的惩戒教育应该被支持。惩戒教育是与正面教育相对的教育方式,和正面教育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惩戒就是以警戒学生为目的,对违规的学生实行惩罚,比如采取训诫、惩罚性值日、惩罚性作业等措施,从而使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倘若违规,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惩戒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受罚,而是让学生牢记犯下的错误,避免今后再犯。

可以打一个比方。正面教育就像日常生活中的食盐一样,是主要调味品;而批评和惩罚等惩戒教育就像白糖一样,是次要调味品。假如只保留盐,则无法体会甜与咸的不同,生活中会缺少一份甜蜜。事实上,若没有惩戒教育,正面教育就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教育的效率低下。

此外,教育的现实也在呼唤惩戒教育的回归。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教育界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然而少数学生在这样的浪潮下,对教育制度产生了曲解,变得无法接受惩戒教育,甚至对教师的惩戒做出过激的行为。更有甚者,拿“自由的教育”当挡箭牌,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目中无人,顶撞教师。而许多教师由于难以把握惩戒的尺度,干脆放弃了惩戒教育,只会用一些没有威慑力的、苍白的说教来教育学生。这样的方式不但无法帮助个别学生改正恶习,反而会助长他们的恶劣行为。因此,教师要明确惩戒教育与体罚的本质区别,在教育过程中合理使用惩戒方式。同时,教师应使学生明白,未成年人虽然应该得到保护,受到关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辱骂师长、不守规矩、胡作非为。当然,教师在施教时,特别是在实行惩戒教育时,应该注意方法,让惩戒教育合理、有度。

二、惩戒教育中的“度”

在惩戒教育中,最关键的是正确把握惩罚的力度。不够力度的惩罚不能产生威慑力,不能让学生对之有所忌惮,因此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过度的惩罚,就成了体罚,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违背了惩戒教育的原则。因此,惩戒教育的“度”是以受罚者的身心健康不受到伤害为前提,在此前提下令其进行真正的反省。故惩戒教育不重形式,而重结果。例如,让学生吓得全身发抖的恐吓,就超出了惩戒教育的范围。此外,有辱人格的斥责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也超出了惩戒教育的范围。

三、惩戒教育的及时性原则

在学生做出不当行为时,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错误的根源,并承担后果。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印象深刻,让学生引以为戒。否则,惩戒就失去了依据,不能发挥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惩戒教育中的安抚环节

教师在实行惩戒教育后,应与学生进行深入交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受罚。即使学生当时的情绪不佳,无法进行交谈,教师也应在事后及时找学生沟通,让学生心服口服,避免他们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大部分学生受罚后,经过谈心,都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一般来说,只要教师能坦诚面对学生,学生就能理解教师的教育方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安抚是惩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总之,在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惩戒对教育工作有促进作用。适度的惩戒能让学生明辨是非,改正缺点,学会承担责任。这样的学生,才能成长为负责任、讲道理的社会栋梁。◆(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东城小学)

猜你喜欢
惩戒惩罚错误
忘却歌
在错误中成长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神的惩罚
也谈“教育惩戒权”
Jokes笑话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惩罚
真正的惩罚等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