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农村小学中实践“团队育人”模式

2021-06-22 15:50张健燕
江西教育C 2021年5期
关键词:成员育人管理工作

张健燕

在农村小学的班级管理中,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目前农村小学的教育与管理效果不太理想。而“团队育人”工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团队教育与团队管理的积极作用,提升班级管理效率。本文以“团队育人”工作模式下的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团队育人”模式与小学班级管理的关系

“团队育人”模式,是以班主任为主体,其他课程的任课教师配合,共同开展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团队育人”模式中,虽然发挥主体作用的依然是班主任,但是具体的教育与管理过程则是以团队的形式展开。在“团队育人”模式中,班主任起核心作用,其他任课教师积极配合,共同開展丰富的管理活动,同时不断拓展班级管理团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

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十分适用于当前农村小学的发展现状,可以提升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是教育活动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团队育人”模式对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作用

(一)细化农村小学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团队育人”模式细化了常规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以往的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相对繁杂,班主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常规管理。例如,在教学管理中,班主任往往需要从其他的任课教师那里获取参考意见,这需要班主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班主任的时间被大量占用,就难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班级管理效果往往不佳。而在“团队育人”模式中,相关职能可以被团队内的其他成员分担,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得到了细化,因此管理效率得到了提升。

(二)提升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效率

在“团队育人”模式中,班主任虽是管理工作的核心,但是以往集中在班主任手头的工作被分配给了团队的其他成员,因此班主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细化管理工作,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可以被有效地细化,教学管理团队分工协作,团队内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这样可以使个人的工作量减少,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

三、“团队育人”模式下的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实践

(一)明确不同教育管理模式下的团队分工

在采用“团队育人”模式开展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不同教育管理模式下团队分工的区别。日常的班级管理需要一定的分工,如在进行学业管理的时候,班主任需要与不同课程的教师沟通,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出学习管理与干预。与此相对,在“团队育人”模式中,班主任需要根据不同的管理内容,吸纳其他教师进入管理团队。例如,在学业管理中,不同课程的教师负责相应的管理工作,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监督。在晨读、课间操、每周班会等活动中,管理团队的成员应进行分工,协同合作,有效分配班级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团队育人”模式的积极作用,提升团队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保障每个成员平等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二)团队协作开展育人活动

在“团队育人”模式中,各成员要以团队为单位开展育人活动。全面的班级管理可以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心理、思想品德、交际能力等方面获得相应的提升。“团队育人”活动需要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由团队负责人制订方案,让团队内部成员进行分工协作。例如,在举办班级文体活动时,可以由不同的团队成员负责不同的活动,比如语文教师负责猜灯谜、成语接龙活动,体育教师负责篮球比赛等。如此,不同的成员可以发挥出自身的特长,寓教于乐,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三)搭建家校共建机制

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团队共建的形式,与家长之间搭建沟通的渠道。班主任可以让团队成员与家长进行对接,与家长及时交流学生的综合情况,并将结果汇集成学生发展报告。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团队成员与家长进行直接交流。在主题班会上,团队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分工,与家长进行详细的沟通。◆(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金南镇卞塘小学)

猜你喜欢
成员育人管理工作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