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联动策略探究

2021-06-22 15:56李晓红
江西教育C 2021年5期
关键词:古诗词课文文本

李晓红

读写联动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以教材文本为基础,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读写联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现象,导致学生无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读写联动的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段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 立足于教材文本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为“下笔”提供资源,只有不断对教材文本进行探索,才能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过题目猜测文章主要描写什么主题和内容,大多数学生都猜测这篇课文属于叙事类文章。接着,笔者指导学生从初读题目到研读写景片段,再到熟读整篇课文,并让学生寻找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这说明学生在不同连接点中已经能深切感受到钱塘江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再如,《走月亮》一课的语言具有想象与联想色彩,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现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并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作者在月光下散步的画面,从而深刻感知文章的主题。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是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 立足于生活素材

学习语文无法脱离实际生活,教师可以借助生活素材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如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将阅读写作与生活相联系。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改写、续写,使学生提高文本创作能力,从而达到读写一体化的目的。以《蝙蝠与雷达》一课为例,笔者首先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收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为学习该课做好充分准备。在学习课文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并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飞机在夜里也能安全飞行?”这有利于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重要信息,并结合自己收集的材料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习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抓住它们的特点进行描写,也可以让学生阅览相关的书籍,从而完成习作任务,这也能增强读写联动的教学效果。

三、 立足于读写积累

在读写联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和联系生活,还要带领学生从会读到会写。如果学生语言积累不足,没有充分掌握写作技巧或表达技巧,就难以提高读写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和积累写作素材。针对不同的文本,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读写联动训练。例如,叙事类或写景类课文具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式,教师可引导学生补写、续写省略的部分,并在写作时借鉴作者的描写手法;针对古诗词文本,教师可根据古诗词的具体内容,指导学生将古诗词改写为记叙文;对于游记、故事类文本,教师可指导学生仿写课文片段。教师针对不同的文本设置不同的写作训练,能有效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并不断总结表达方法,从而提高认知水平,提升写作能力。除了积累语言素材外,教师还可以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创造力。

四、 立足于情感共鸣

小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感受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师可利用文本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走近人物,感知人物的情感,以读促悟,以悟促写。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抒发读后感。读后感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經历结合文本内容产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经验、知识、情感,让学生走进文本,领会主旨。当学生能感受到文本中的情感,并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联系时,学生的表达欲望才能被触发,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在如学习了《父爱之舟》《慈母情深》等课文后,笔者问学生:“读了课文,再对照自己与父母的情感,你们有什么感想呢?请你与大家分享你的感受。”学生在阅读课文后,有了深刻的情感共鸣,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样的读写联动策略能促使学生表达自身的感受。◆(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姜堰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课文文本
踏青古诗词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背课文
古诗词中的新年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