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别让教师的“导学”缺失

2021-06-22 15:56李琴
江西教育C 2021年5期
关键词:桑娜珍珠鸟随文

李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强化读写结合,推进随文练笔已经成为发展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举措,但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进行随文练笔时,要么直接布置任务,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要么事无巨细地深入指导,学生写出来的片段更是千篇一律。因此,借助随文练笔推动读写结合要强化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在落实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同时,彰显教师导学者的角色。

一、明晰训练方向,有目的性地“导学”

统编版语文教材创造性地设置了语文要素,以严谨的知识体系和编排结构,设置了单元训练的整体性目标,单元阅读教学和表达能力训练都应该以语文要素为导向。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设置随文练笔环节时,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训练方向,让学生学有榜样,练有目标。

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句了解一段话的意思”。因此,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借助典型语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关键句,一段话中哪一句是关键句,关键句有怎样的作用,关键句与其他语句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在学生初步对关键句形成了整体性认识后,笔者在教学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设置这样的随文练笔:一是结合本单元其他课文的方法,尝试为这篇课文分别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自然段加上一句关键句;二是运用关键句,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此时,学生进行实践练笔就可以顺势而下。笔者虽然没有对这一练笔进行专门的点拨和引领,但从整个单元的教学来看,其实就是对随文练笔的指导和点拨。

二、依循认知规律,有层次性地“导学”

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生命个体对事物的认知和体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整体的认知过程。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语文知识的获取、写作方法的内化,都需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然后回归整体的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因此,教师对随文练笔的导学不应操之过急,而需要依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层次地展开导学活动,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不断发展。

比如,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一文的课后就设置了这样一道随文练笔题:渔夫回来之后,两人在一阵寒暄之后陷入了沉默。此时,桑娜会想些什么呢?笔者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发展的脉络,推测桑娜此时的不安与纠结,为本次随文练笔提供积极的素材;其次,有了素材就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写作,为学生提供相关写作方法,引导学生關注课文中描写桑娜将西门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的语段,从遣词造句、层次设定和言语形式等不同角度进行心理描写。

三、针对常态问题,有针对性地“导学”

随文练笔的价值在于借助学生的阅读,迁移到实践运用中,用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为此,教师对学生练笔的指导就应该有针对性,不能在学生已经充分掌握的知识点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而要将随文练笔设置在学生最需要训练的地方。

比如进入四年级之后,很多学生在习作中叙事和记人时,对于活动的细节描写总是不能详细展开,总是抱怨没有什么可写的,对于一些经历过程,也总是习惯性地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为此,笔者从教材中选择适当的课文,设置随文练笔,进行专门的练笔练习。比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珍珠鸟》一文中,作者着重描写了小珍珠鸟与作者一步步接触的过程,对珍珠鸟的动作和活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描写。首先,关注文本中的顺序,引导学生圈画出语段中“起先”“然后”“紧接着”“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辨析这些词语在整个语段教学中的作用;其次,关注语段中的动词,一方面感受小珍珠鸟胆子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洞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进行搜寻相应的素材,将自己所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随文练笔的过程中。◆(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正余小学)

猜你喜欢
桑娜珍珠鸟随文
穷人
可爱的珍珠鸟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穷人》梗概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说谎的珍珠鸟
《珍珠鸟》文本解读
穷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