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换,高效推动学生改错

2021-06-22 17:10张婷婷
江西教育C 2021年5期
关键词:角色转换班级管理

张婷婷

摘要: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领者,教师在面对学生犯的错误时,常常扮演着评价者、处置者或惩罚者的角色,对学生犯的错误进行武断、草率的处理,难以起到育人作用。本文提出教师在面对学生犯的错误时,一要强化分析,淡化评价,从“评价者”转变为“分析者”;二要强化示范,淡化处置,从“处置者”转变为“示范者”;三要强化引导,淡化惩罚,从“惩罚者”转变为“引导者”。

关键词:班级管理   学生犯错   角色转换

《周易》有云:“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领者,在面对学生犯的错误时,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笔者以教师角色转换为切入点,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一、从“评价者”转变为“分析者”

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总是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严肃的模样,学生一旦犯了错误,教师总是以高高在上的评价者的身份自居。这种“评价”往往不是从学生犯错的动机和学生表现出来的具体细节出发,而是紧盯住学生犯错的结果不放,忽略了学生犯错的本质原因。评价对于被评价者而言,具有较强的外部侵入性。因此,这种“自以为是”的评价者角色,不仅不能让学生找到犯错的根源,而且对学生后期改正错误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对此,教师在面对学生犯的错误时,要强化分析,淡化评价,激发学生改错的意识。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他们凭借自身的经验难以形成深刻的认知,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其改正错误。因此,教师不应该扮演一个评价者的角色,而应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体悟犯错所产生的后果。首先,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本身的社会经验不足,对整个事件的过程缺乏整体、全面的认识,更缺乏对错误行为的辨识力和控制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犯错误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深刻认识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借机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其次,教师面对学生犯的错误不能一味批评,而要鼓励学生从错误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其内在的合理性,对于其中不合理的因素,要及时抑制和消除。

教师从一个武断的“评价者”变成一个客观的“分析者”,这样的角色转变凸显了学生在改正错误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教师重在点拨和引领,而不仅是一个评价者,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改错意识,为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开辟道路。

二、从“处置者”转变为“示范者”

在学生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的处理方式总是着眼于短期内的发展,而没有关注学生长期的发展,教师更多的是以对问题和错误进行处置的身份出现在學生的面前。在这种角色的驱使下,教师急于取得教育成果,就会对犯下错误的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和足够的爱心,甚至会出现违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现象。教师以处置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会严重打击学生改正错误的信心,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处置学生犯的错误,会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鉴于此,教师要强化示范,提升学生改错的内在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多样化的,不仅是管理者,也是教育者。如果说教师的管理价值是短期的,那么教育价值则是长久的。因此,教师的角色要从“处置者”向“示范者”转变。学生之所以犯下错误或者在犯错误之后习惯性地以说谎的方式来推脱,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相对淡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以身作则,勇于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行示范,引导学生改正错误。一方面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多个角度让学生看到错误带来的负面影响,鼓励学生自主探寻、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改错能力。教师的角色从“处置者”向“示范者”转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从“惩罚者”转变为“引导者”

惩罚是最低效的教学手段。面对学生犯的错误,引导学生改正是最终目的。基于这一目标,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情感支持,而不是做一个惩罚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本就是民主、和谐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无端惩罚不仅是一种认知上的错误,也是对师生和谐关系的破坏,还是导致教育走向“高耗低效”境地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师要强化引导,淡化惩罚,发展学生改错的能力。教师在学生改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粗暴的惩罚,忽视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学生被动地成了教师训诫和规劝的对象。因此,淡化惩罚、强化引导有助于学生在认识到自己犯的错误之后,朝着改正错误的方向前进,这对于学生认识自身错误、改正错误和自我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对学生来说,在犯错之后改正错误是个体遵从社会规则的必然选择,也是生命个体在道德发展中的必经路径。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犯的错误,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错误进行改正,并在改正的过程中与其他人构建和谐、融洽的关系,从而为学生营造契合生命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奠基。

纵观这一过程,教师的角色从原本的“惩罚者”转变为“引导者”,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改正错误的过程是自我反省与自我认知的过程,是基于主体视角的能动性行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点拨和引领的作用,通过转变角色,在学生改正错误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如林. 给学生最适合的教育[N]. 江苏教育报,2018-04-04(004).

[2]赵怀卿. 如何对待自暴自弃的学生[N]. 阳泉日报,2017-11-03(008).◆(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大姜小学)

猜你喜欢
角色转换班级管理
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解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