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1-06-22 17:32熊担琴
江西教育C 2021年5期
关键词:负面学会心理健康

熊担琴

在幼儿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家庭作为幼儿生活、成长的主要环境,对幼儿的心理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对幼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幼儿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幼儿园教师要从家庭教育入手,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健康地成长。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家庭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一般来说,幼儿的情绪比较容易受到家长情绪的影响,能控制自身情绪的家长,不容易对幼儿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而无法控制好自身情绪的家长,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情绪。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长都无法控制自身的情绪,会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幼儿,从而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一定的伤害。

幼儿经常出现哭闹的行为,而家长错误的处理方式会对幼儿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幼儿之所以会哭闹,是因为幼儿存在负面情绪,需要通过哭闹的方式发泄出来,家长不正确的处理方式,虽然会让幼儿暂时屈服于家长,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针对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弥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保障幼儿的心理健康。

二、家庭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情绪领域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幼儿,与幼儿开展趣味的亲子游戏。家长要合理调控自身的情绪,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幼儿。在与幼儿互动时,家长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使用趣味性的语言或者通过扮演角色等方式,来引发幼儿放声大笑。对幼儿来讲,大笑是一种有效的放松方式,能将紧张、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释放出来。当幼儿有了负面情绪时,家长不能立刻制止,而要让幼儿发泄出来。家长要做的并不是批评和指责幼儿,而是让幼儿感受到來自家长的爱。家长要学会理解幼儿的哭闹,尝试站在幼儿的角度,寻找引发幼儿紧张不安的原因,然后用爱的方式帮助幼儿摆脱这些负面情绪。

(二)自信心领域

幼儿普遍都缺少自信心,在家庭教育环节,家长必须认识到幼儿的这一特性,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学会接纳幼儿,不仅要接纳幼儿的优点,也要接纳幼儿的不足,这样幼儿才会产生自信心,在保持优点的前提下逐渐弥补自身的不足。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学会使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抓住机会给予幼儿信心。对待幼儿的错误,家长要学会使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以宽容和接纳的态度,让幼儿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错误,这样幼儿在面对错误和挫折的时候,就不会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和解决。

(三)求知欲领域

由于年龄的特点,幼儿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家长要学会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适当地鼓励与引导幼儿,让幼儿将好奇心逐步转变为兴趣爱好。对于幼儿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引导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家长要通过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幼儿的兴趣,并用兴趣来引导幼儿学习。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家长要锻炼幼儿的专注力,为幼儿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完成任务,让幼儿在兴趣的引导下,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学习领域中。

(四)人际交往领域

在家庭教育环节,家长要鼓励幼儿与他人进行交往,当幼儿与他人交往遇到一定的困难时,家长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并适当帮助和引导幼儿,为幼儿提供一些可以选择的方案。此外,家长作为幼儿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友好对待他人,并逐渐扩展自己的交往面,为幼儿做好示范,让幼儿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幼儿能在倾听与被倾听中逐渐感受到语言表达的乐趣。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多为幼儿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让幼儿能充分地表达自己。◆(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第三幼儿园)

猜你喜欢
负面学会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远离负面情绪
学会分享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学会分享
论负面教育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