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声喧哗”中如何挖出重磅独家新闻

2021-06-23 00:29郑亚丽
传媒评论 2021年12期
关键词:浙江文明生态

文_郑亚丽

在第22个记者节前夕,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布,浙江日报2020年5月7日头版刊发的独家报道《浙江,全国首个生态省》荣获文字消息类二等奖。

这是一个有“窗口”意义的报道,虽然只有919字,分量却重千钧——这是浙江16年一以贯之,在全国15个生态省试点建设中,全国首个和唯一一个通过国家验收的省份。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生态省建设,并把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如何把这一重大主题和浙江16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浓缩在这900多字的消息里,考验着记者扎实的行业知识积累和抽丝剥茧般的写作功力。

独家报道哪里来?一条线索跟了一年

这是一个“聊”出来的好新闻。2019年的一天,在一次例行走访中,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某位干部口中得知,浙江生态省评估即将通过验收。但由于当时时机还不成熟,无法立即发布。当时我们就意识到,这是一条有分量的线索,要一直跟下去。

浙江生态省建设,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决策部署和直接领导推动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浙江“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同意浙江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至2019年评估时,生态省战略已实施16年。

放眼全国,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等15个生态省建设试点中,正式通过评估的仍为零。这意味着,第一个生态省的建成,必然是零的突破,将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不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就难以理解这条线索的重大意义。十几年间,浙江的生态文明之路可谓丰富多彩。在“八八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浙江坚定不移地沿着生态文明之路砥砺前行,秉持浙江精神,战略思路一脉相承,持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连续实施四轮“811”生态环保专项行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省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在不断丰富拓展。这些,都是浙江成为全国首个生态省的生动注脚。

接下来一年中,记者牢牢“咬”住这一线索,动态掌握评估报告进展,同时对相关处室工作人员进行采访,详细了解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亮点、特点,为推出一盘“独家菜肴”做准备。

重要的报道,往往字数不多,却字字珠玑,内涵丰富。在和部门领导汇报和商量后,我们选择了消息的写作方式,用最浓缩的语言,把新闻最具“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的内容告诉读者。

越是短消息,越考验记者思想的深度和高度。《浙江,全国首个生态省》能从全国众多优秀新闻作品中脱颖而出,首先考验的是对新闻事件本身的认知能力,要对该领域的发展脉络有极为通透的了解,其次是对内容的驾驭能力。没有大量行业背景知识的积累,难以体会和写作出这篇独家报道。

重磅消息如何写?从经验中书写经验

2020年5月6日,我们第一时间获悉,浙江已通过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消息传来,我们一直在考虑的是,如何把这一重磅又独家的消息,写好,写透,写扎实。

标题,是新闻的题眼。起好了标题,消息也就成功了一半。事实上,起标题,花费了我们3位记者最多的精力。什么样的词汇和表达,能体现这条新闻的价值?在这个思路的引导下,我们反复修改,始终不能满意。事实最终证明,直奔主题的标题,简单却最能打动人心。“浙江,全国首个生态省”,9个字,没有任何修饰,却已经足够呈现其背后的分量。

标题起好了,接下来就要“解释”标题。全国首个生态省,为何是浙江?这个头衔含金量几何?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意味着什么?建成后对浙江来说有何价值?今后浙江的生态文明之路如何走?解答好这些问题,也就写好了这条消息。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相关部门、专家,甚至找到了当年的生态省推进有关负责人。他们用获评后的心情和视角,再次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

考虑到这是开全国之先,我们的视野决不能仅仅局限在浙江,而要跳出浙江、立足全国,进一步提高这条新闻的价值和高度。我们联系上参与这次评估的负责人,从全国的角度看首个生态省的意义和示范价值。“浙江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绿色发展综合得分、城乡均衡发展水平均为中国第一。”生态省评估报告中的一段话一锤定音,回答了为何是浙江的问题。该负责人的视野和解读,进一步帮我们把准了方向,拉高了格局,也为稿子“中奖”增加了加分项。

我们还采访了国内某著名生态领域专家,他表示,一定程度上说,浙江率先通过生态省验收,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范式,可以肩负起“重要窗口”和“先行示范”的重大使命。尽管这一表述没有用到稿子里,但也为我们的“全国视野”开了一扇窗。

事实上,浙江的生态文明实践,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源地,浙江的绿色实践不可谓不多,相关报道和成果也极为丰富。这条消息无疑要在经验中书写经验,好处是素材足够多,难点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写作出最具证明力和价值的内容。

为此,我们查阅了从2002年起所有生态文明相关权威报道,详细梳理了浙江从2002年底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2003年提出创建生态省成为“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进一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等重要时间节点;总结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河长制”等全国首创经验,点面结合,深入浅出,凝练有力,勾勒出浙江建成生态省的鲜明路径。这些内容,成为这篇报道最强健有力的主体。

报道在2020年5月7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际一经推出,就成为全网独家重磅报道。推出后两小时不到,主流媒体浙江新闻客户端上的点击量就达到34.6万+,关注度之高可见一斑。各路媒体纷纷跟进,省生态环境厅的电话被打成了“热线”……

舆论影响力如何聚?多形态全方位“三步走”

好新闻需要好的“食材”和“工艺”,当然也离不开“巧”传播。为了配合这条独家重磅新闻,我们还策划了一套全方位、多角度的“快”“慢”报道。

5月7日上午8点14分,在《浙江日报》头版刊出《浙江,全国首个生态省》后,我们在浙江新闻客户端发表了新媒体作品《读图丨16年干成一件事 全国首个生态省是怎么做到的?》并进行全网推送。这一作品以一条大河奔涌的表现形式,充分展现了浙江在不同时间节点的生态文明成就。既有扎实的背景知识,也有易读的科普性质。这一“快”“消化”的作品一经推出,迅速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央媒转发,浙江新闻客户端点击量达36.4万,高阅读量也代表了受众的关注度和接受度。

报道结束了吗?还不够。这条新闻的价值不仅仅是“成就”,背后还有一个追问:良好的生态环境究竟意味着什么?16年时间,浙江成功创建全国首个生态省,从发展观到生态观,从财富观到价值观,从生存观到执政观,生态两字,深度改变着浙江。

在《浙江,全国首个生态省》中,我们也表达了这层意思:“这些年来,浙江绘出了两条获得感满满的发展曲线:一条是金线,浙江GDP从2002年的8003.6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6197.2亿元,增长了7倍多;一条是绿线,同期,浙江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61.3% 、88.1% 。”

可这远远不够。如何在延伸报道中,生动回答这个问题?经过头脑风暴,我们认为可以从更小的切口来回答这个宏观问题。我们相继采访了这些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得较快、动作较大、成效明显的安吉、浦江、遂昌等地。在独家报道《浙江,全国首个生态省》发表后,我们紧接着发表了一篇深度解析报道《解码全国首个生态省 16年生态路“浙”里变化几何》,从“一户人家的生态账本”“一个村庄的绿色转型”“一座城市的价值重估”三个不同的维度,解析了生态省建设对浙江丝丝入扣的影响和经济发展的带动。至此,生态省的报道经历“三步走”的立体传播后,完成了“独家”“快”“慢”不同层次的出击,也满足了不同群体对这一消息或浅或深的需求。

这也充分印证,在全媒体时代,主力军挺进主战场时,我们依然拥有发现独家重磅报道的主流媒体优势。在传播过程中,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以高含金量“快、准、狠”地传播新闻,依然可以收获高阅读和掌声。

(《浙江,全国首个生态省》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二等奖)

猜你喜欢
浙江文明生态
“浙”十年:品读浙江文化 见证浙江变迁
请文明演绎
Mother
Task 2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