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黄河文化遗产构成体系及保护策略研究

2021-06-24 22:57赵虎杨松郑敏
中国文化遗产 2021年1期
关键词:保护策略济南

赵虎 杨松 郑敏

摘要: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而待全面推进的工作,而黄河沿线各地需要根据自身基础园地制宜地展开。济南市地处黄河流域下游,存在现行河道流经历史不长和水工设施工程技术价值较高的特征。 “济南黄河文化遗产构成体系及保护策略研究”在对济南现行黄河河道和故道沿线29个街镇内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文化遗产提出的时代要求,从水工遗产、相关伴生遗存、历史街区村镇、文化景观和非物质遗产五个方面,构建了现存和可挖掘两个层次的济南黄河文化遗产构成体系,并从遗产普查、规划、管理和宣传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希望本研究能为济南相关政策和规划的编制提供资料支撑,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落实提供地方性案例参考。

关键词:济南;黄河文化遗产;构成体系;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兰州段和郑州段黄河水利工程之后,分别在郑州和北京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1]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2]。这两次重要会议的连续召开,在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同时,也把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提上行动日程,与之相关的工作势必成为国家及各省市未来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黄河流经地域广阔,沿线涉及地市州旗较多,多民族分布特征明显,由此造就了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多元性和地域性。所以,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既要强调统一性,又不能忽略地方性。笔者团队开展的济南黄河文化遗产构成体系及保护策略研究,在系统梳理济南黄河现行河道和故道沿线29个街镇①内的水工设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和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对济南市黄河文化遗产的体系进行了初步建构,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策略,以期为济南相关政策和规划的编制提供资料支撑,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落实提供地方性案例参考。

一、济南黄河文化遗产的环境特征

济南市属于黄河流域下游的城市,境内黄河河道约为183千米,约占山东境内河道长度的1/3。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截止2019年10月,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保”)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省保”)16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2个,“泉·城”文化景观也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就地域文化类型而言,济南是东夷文化高地和齐鲁文化中心,泉水文化、鲁菜文化、曲艺文化、红色文化等在这里交相辉映。从黄河在境内的流经环境来看,济南黄河文化遗产的整理和挖掘需要关注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现行黄河河道自1855年才开始流经济南,虽已有160余年的历史,但是相对于济南数千年的建城史而言,时段相对较短。如果以与黄河直接相关的文保单位为标准去界定济南段的黄河文化遗产,可能会存有较大的局限性。另外,济南黄河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至北宋河道北移时,黄河在济南北境流经千年,今天商河境内的大沙河就是当时黄河河道[3]。所以,对济南黄河文化遗产的界定,一是要选定适度的遗产认定标准,特别要考虑黄河文化遗产提出的时代意义;另一个是要划定合理的识别范围,现行黄河河道和故道沿线均应被纳入其中。

第二,黄河在改道初期曾经阶段性发挥了水运便利,并且境内泺口等河港码头在济南及区域的盐漕运输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改道济南之后引发的洪水灾害也对沿线的人民和城市造成了巨大破坏。因此,有别于中上游的地市,黄河在济南流经的百余年,也是济南人民防洪抗洪的百余年,境内诞生了一些优秀的水利工程和治水名人,黄河文化遗产的构成要体现防灾水工文化的要素。并且,黄河真正实现大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济南段黄河在防灾、灌溉、水源等水利工程建设上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造就了今天城市与黄河和谐共生的局面。

综上,济南黄河文化遗产构成应该是以水工遗产资源为核心,对现行河道和故道沿线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以展现当地人民与黄河相斗相融的进程和去害兴利的水工文化为主题,同时还要与济南当地的农耕文化、红色文化、鲁菜文化、盐运文化、名人文化、文化景观等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构建多层次的遗产体系。

二、济南黄河文化遗产构成体系

在参考《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相关河道遗产文件资料的基础上[4],“济南黄河文化遗产构成体系及保护策略研究”着重从水工遗产、伴生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个方面出发,以黄河沿线的乡、镇、街道边界为研究范围,对济南黄河文化遗产体系进行构建探索。同时,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的精神,从讲好黄河故事的时代需求出发,考虑与现有文物保护单位的關系(图1),体系中的遗产资源可分为现存遗产资源和可挖掘遗产资源两类。另外,相比较大运河遗产构成中侧重的是水运工程设施,而济南黄河文化遗产的构成类型则更加多元,防灾和灌溉工程设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见表1)。

(一)永工遗产资源分析

目前济南段黄河河道长度约183千米,上起平阴县东阿镇后蒋沟村,下止于济阳县仁风镇老桑家渡村。现黄河河道属于清末占据大清河河道而来,而大清河河道又可以追溯到古济水和古漯河的河道。该段河道上宽下窄,属于受工程控制的弯曲型河道,并且受沿线地形变化的影响,平阴和长清河段济南一侧地势较高。另黄河故道大沙河,位于商河县城北10千米处,东西横贯县境北部,穿越怀仁镇、殷巷镇、沙河镇、龙桑寺镇,全长约33千米,河宽处近百米。依托河道,济南段黄河在防灾、水运、灌溉、水源、水能和治沙等水利工程方面均有相应的遗存(图2)。

1.防灾工程设施资源

在防灾工程方面,济南段黄河的工程主要包含堤防、险工、控导工程及北展宽滞洪区工程[5]。据统计,目前堤防分为临黄堤、导流堤、北展宽堤三类,长度188.66千米。其中,临黄堤最长,长度为172.46千米,是在清朝1860年左右由沿线民众自发修建而成的民堤基础上加固拓展完成的,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几次建设,济南段黄河堤坝工程因质量优异先后荣获鲁班奖和大禹奖。其中,设有险工23处、控导工程48处、顺堤行洪防护工程2处。这些防灾水工设施,目前尚未被列入各级文保单位名录中,其价值值得大力研究挖掘。从工程科学价值上看,济南段黄河堤坝是黄河文化遗产的潜在资源,泺口段险工由于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前往视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另外,1971年的北展宽滞洪区工程是为了减缓济南窄河道凌洪威胁而兴建的一项防灾水利工程,在黄河下游河道防灾工程建设中具有代表性。

2.水运工程设施资源

在水运工程方面,自清朝末年临黄大堤修建成型开始,黄河段济南的水运开始进入黄金期,除去中间因黄河断流的年份,直到1980年代,黄河航运才基本停滞下来。在长达百年的水运历史中,黄河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串联起沿海和内陆、沟通了小清河和大运河,担负起了济南接入区域经济的通道使命,在济南段黄河沿线形成了泺口、董庄、郭口等一些港口码头及相关配套设施。清朝末年为了形成泺口港口与小清河、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之间的联通,也建设了泺口黄河铁桥、泺黄铁路支线、津浦铁路泺口站等铁路交通设施,直到今天有些部分仍然发挥着作用。其中,泺口黄河铁桥目前是国保单位,泺口港口及码头等遗存目前划入与之相邻的黄河百里公园内,得到了较好保存,是黄河文化遗产可挖掘的潜在资源。

3.灌溉工程设施资源

济南黄河段灌溉工程设施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毛主席提出“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的方针,灌溉工程设施的建设就是兴利的一项内容。因为黄河地上河的特性,对其引水的技术要求较高。自1955年开始,济南黄河段陆续形成虹吸管、引黄闸、提水站(含扬水站、排灌站、电灌站)等系统引黄灌溉工程体系。至1999年,所有虹吸管已经停止使用,被引黄闸替代。目前济南市共有引黄闸11座、提水站44座[6]。济南沿黄区县的黄河灌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平阴和长清的灌区,因为地势较高,其引水主要靠扬水站和电灌站,其中长清区归德红旗电灌站及胜天渡槽、长清区孝里东风电灌站及东风渡槽目前均属于市级文保单位。另一类灌区因地势较低,引水靠引黄闸和扬水站,并且各灌区相关的干渠也有多年的历史,可以作为黄河文化资产资源进行适度挖掘。同时,大沙河沿线的王尔茂村水闸与王东村水闸均为1960年代构筑物,现为市级文保单位,水闸风格端庄浑厚,极具时代特征且沿用至今,发挥着抗旱和泄洪的双重作用,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价值和历史艺术价值。对于这类遗产资源的利用,应与黄河大米和西郊盖韭栽培等济南当地的特色农业资源结合起来,构建一体化的遗产展示体系。

4.水源工程设施资源

济南城区真正大规模使用黄河水不过30年左右历史,直到1988年济南市建成引黄保泉供水工程第一期,才开始系统把黄河水作为城市水源。1999年和2000年,济南市建成了玉清湖和鵲山两个水库[7],实现了季节调蓄黄河水的目标,使得黄河水作为稳定的城市供水水源,与之相关的水工设施,可作为黄河文化资产资源进行适度挖掘。

5.其他水利设施资源

泺口水利枢纽遗存是济南黄河文化遗产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1954年黄河水利规划委员会(黄利委)编制的《黄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中,提出了46个梯级开发方案,泺口枢纽作为解决山东境内灌溉用水的最后一个梯级。1959年12月,山东省委向国务院、黄利委、水电部提出报告要求兴建泺口水利枢纽工程。1960年1月,该工程得到批准,2月动工建设,同年12月接到水利水电部通知停工。虽然泺口水利枢纽并未建成,但是经过10个月的建设,在黄河两岸的施工现场也留下了时代印迹,是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援建和黄河治理的历史性见证。

(二)相关伴生遗存分析

济南黄河段的伴生遗存数量较多,包括功能伴生遗存和空间伴生遗存两大类。其中,功能伴生遗存多与防灾工程、水运工程和灌溉工程相关联,而空间伴生遗存本研究限定为黄河沿线街镇范围内的其他文保单位[8]。

1.功能伴生遗存

在功能伴生遗存中,与防灾工程设施相关联的伴生遗存有张公祠、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黄河泺口段的纪念地、黄河神兽的雕塑、泺口水利展览馆等。其中,张公祠是清代山东巡抚张曜的祠堂,张曜因治理黄河耗费大量心血赢得了济南人民的爱戴,被百姓誉为“黄河大王”,并在大明湖北岸为其建立祠堂;与水运相关的伴生遗存,主要有省保单位“周总理视察泺口黄河铁桥纪念地”和“王士栋烈士纪念地”,还有津浦铁路泺口火车站等可作为黄河文化资产资源进行适度挖掘。此外,与兴盛时期泺口航运相关的仓库、铁路和税务机构等资源可适度恢复。与灌溉功能相关的伴生遗存主要是重要的电灌站,如田山电灌站及重要的引黄闸和干渠等设施。

2.空间伴生遗存

从空间伴生遗存上考虑,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与黄河流经济南同时期的文保单位。其中,现行河道自1855年开始流经,因此沿线主要关注的伴生遗存类型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包括长清影壁建筑群、长清钟楼建筑群、孝里二村孝里供销社财务室旧址等文保单位。而商河境内的黄河故道,由于其流经年代为东汉至北宋年间,经过分析现有的空间伴生遗存为少量墓葬和遗址。第二个层面是黄河沿线乡镇街道内的其他文保单位,只要是现在登录在册的国家、省、市、县(区)级文保单位都应纳入范畴。

另外,在空间伴生遗存上需要着重关注的另一个文化遗产类型是红色遗产(革命文物)。目前,济南黄河沿线街镇内拥有红色革命遗迹15处[9],空间上主要分布在长清区,在市区泺口附近也有泺口九烈士纪念碑、鹊山惨案纪念地等重要意义的革命遗迹(图3),应围绕红色文化主题进行系统保护和展示。

(三)历史街区村镇分析

根据对济南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统计[10],目前济南市拥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街区3处,经过对其历史渊源和形成过程分析,这3处历史文化街区与黄河的关联性较低,不宜划入黄河文化遗产的范围。

结合沿线街镇的行政区划范围,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平阴东阿镇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长清归德街道土屋村,可以划入黄河文化遗产的范围。同时,根据山东省发布的省级传统村落名单,长清区归德镇和孝里镇、平阴县榆山街道还有7个传统村落可以划入黄河文化遗产的范围(见表2)。

此外,黄河沿线的泺口古镇虽然不是历史文化名镇,但其历史久远,自古就是济水和大清河沿线的重要港口,金代开始设立市镇,明清时作为鲁盐外运的批验所驻地,异常繁华,有“小济南”的美誉。清末黄河占据大清河河道,繁荣时每天也有几百艘船自河南驶来,担负着区域盐粮运输的重任。因为1980年代采用於背技术加宽黄河大堤和1990年代修建绕城高速和济青高速公路等原因,泺口古镇紧靠黄河大堤的部分空间被占据,后来成为今天的黄河百里公园核心区,但是南部的近半街巷仍然保留,清末圩子墙拆除后改造为环城路,当地的鲁菜、盐运、铁路、码头等文化历史资源丰富[11]。如果得到充分的挖掘和保护,它将会在整个济南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中发挥巨大作用。

(四)文化景观分析

黄河济南段的文化景观首推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图4)。该景区于1992年开始建没,上迄济南市槐荫区宋庄,下至济南市历城区霍家溜村,总长度51.98千米(面积50多平方千米),以蜿蜒的黄河河道为主线,以黄河滩地、堤防、於背区、险工为依托,融工程景观、生态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内涵丰富,景色壮观。2003年该景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18年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之一[12]。同时,为了延续地方历史文脉,笔者在济南黄河沿线各县地方志中发现,与黄河相关的文化景观有明清历城县的鹊华烟雨②和民国济阳县的柳岸行吟③。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曾作《鹊华秋色图》,时至今日,济南百里黄河公园的泺口段堤坝仍是同时观赏鹊华二山的极佳位置。此外位于商河县黄河故道的大沙河湿地公园近年也逐渐成为当地知名文化景观。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

据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统计[13-19],与黄河沿线街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38项,其中主要分布在长清区和平阴县,类型以民间文学和传统技艺为主。其中,济阳的黄河泥塑属于传统美术类型,其原材料是黄河的河泥。在传统技艺类型中,草包包子、糖醋黄河鲤鱼和泺口醋等与鲁菜相关的餐饮技艺都与黄河边上的泺口有着紧密的联系④,虽然申报单位在空间上远离了黄河,但是仍然属于黄河文化遗产的范畴。长清区的黄河打夯号子具有典型的黄河地域特色,来源于治黄防灾时的鼓劲号子,节奏明显、曲调高亢有力,歌词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一些即兴创作更富时代性和娱乐性,让劳动者干劲十足,为防洪治黄作出过极大的贡献(见表3)。此外,黄河故道沿线商河县的鼓子秧歌是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中的“大八叉”等动作来源于旧时人们抗洪抢险的场景,也为东汉北宋黄河流经此处千年提供了佐证。

此外,还有一些有关黄河治理的人、故事和文献也应该作为黄河文化遗产未来的拓展内容。如,清朝光绪年间黄河图,清末张曜、刘鄂等人的治河事迹,应以名人故事的形式积极进行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同时,在黄河治理过程中,与水工设施修建有关的传统石砌技術、河工工具制作技术及堤坝的养护经验,也应该积极挖掘整理,申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济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其提出的初衷并不是简单保留现存的文化遗产,是要对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挖掘整理,为讲好黄河故事提供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因此,黄河文化遗产不应纠结于博大黄河文化统一的表达和严格文化遗产价值标准的评判,宜立足于延续历史文脉,着眼于新时代价值需求,在既定文物保护单位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扩容构建。同时,黄河文化遗产的认定也不宜泛化,应围绕体现千百年来人与黄河共生共存的历史过程为主线,是结合地域特征构建的多种文化遗产资源集合体和复杂系统。对于济南黄河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研究提出以下几项策略。

(一)加强黄河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登记

对济南黄河文化遗产构成的认定要把握好五个兼顾原则,即:人工要素与自然属性兼顾、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兼顾、流域共性和地域特性兼顾、历史厚重与时代需求兼顾、流域范围和行政区划兼顾。因此济南市黄河文化遗产资源的构成,需结合前文的分析操作,其中应既包括现有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也包括符合黄河水工文化和红色文化主题资源的纳入,还有文化景观要素的识别和保护。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构成方面同样适用,对于传统黄河水工修建和维护技术要及时挖掘整理,纳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系统保护。所以,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首要推进的就是加强黄河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登记工作,特别是潜在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整理工作。

(二)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协调

积极展开《济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以山东全省黄河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为基础,加强与现有《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总体规划(20182035)》《济南黄河国家公园规划设计》等规划的协调;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打造为引领,以泺口古镇周边区域为中心,积极构建“一主三副”⑤的空间规划结构;依托水工和红色文化两种遗产主题,结合沿线的其他文化遗产资源,明确不同分区内的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原则;在沿线重要节点,规划设计黄河文化遗产展示为主题的博物馆、文化馆等标志性建筑,谋划城市新地标。

(三)理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综合管理机构

目前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处在多头管理的局面中,相关职能机构包括济南市的文物局、文旅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委党史办等,同时,黄河水利管理机构——济南黄河河务局也对黄河的水利工程设施及沿线相关的文物拥有管理权,黄河文化遗产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现有管理机构的多元性。为了理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工作,相关地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水利工作的市级领导牵头组织,与水利、文物、文旅、自然资源和规划、市委党史办等职能机构共同实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

(四)加强黄河文化遗产教育宣传工作

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所以整理和挖掘黄河文化遗产,是讲好黄河故事的基础,这中间更是需要各级宣传和教育部门的精心组织。特别在教育上,要树立传承黄河文化精神为使命的理念共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抓住学校和基地两个载体,依托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积极展开黄河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工作。其中,针对中小学生,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黄河文化遗产读本读物,举办青少年主题夏令营等研学活动,打造一批教育实践基地;针对大中专学生,可以与驻济院校的考古、建筑、艺术等专业结合,增加与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有关的培养内容;针对普通公众,组织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增进对黄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黄河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结语

济南黄河段是万里黄河上的一个小段,对其文化遗产构成体系的研究仅是一次小小的尝试,其中必然有不成熟的地方。不过通过这种“解剖麻雀”式的研究,由小见大也可对黄河文化遗产构成形成两个基本认识。

第一,虽然黄河文化遗产的构成目前尚无权威性的界定,但是不宜直接照搬世界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要考虑其提出的时代背景和作用目的,立足黄河河道本体,在沿线已有各级文保单位的基础上,按照人文与自然、历史与现代、共性与特色、流域与政区、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挖掘文化要素,探寻一个适用于流域整体操作的全国性黄河文化遗产构成框架。

第二,黄河文化遗产体系的构建要结合黄河流经地域的实际情况,考虑上中下游河段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认真挖掘黄河文化的地域性主题,积极与当地的亚文化类型有机结合,梳理和挖掘水工遗产、伴生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做到符合当地实际、凸显地方特色,为讲好黄河故事提供素材支撑。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建议,为该项工作的系统展开提供地方性案例参考。

[本文受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典型地域文化在高校建筑类专业育人中的传承体现研究”(J18RAl61)和山东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教授工作室介入下的建筑类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研究”(SDYY18128)联合资助]

参考文献:

[1][20]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水利,2019(20):1—3

[2]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J]治黄科技信息,2020

[3]安作璋(主编)济南通史1.先秦秦汉卷[M]济南齐鲁书社,2008

[4]文化部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12] 33号)[EB/OL](201208-14) [2020—06-17]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2/content_2275425.html

[5]李明,陈汴生,唐丽娟济南段标准化堤防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民黄河,2006 (10)

[6][7]济南黄河河务局济南黄河志[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14

[8]济南市全国、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更新[EB/OL]http://jnwl .jinan gov.cn/art/2019/12/3/art_42917_3522854.html[9]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济南革命遗址概览[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IO]钱欢青.古村落里的济南[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7.

[11]赵虎等(编著).消逝的济南港口[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12]中共济南市委政策研究室,济南市黄河河务局黄河安澜·济南篇[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3

[13]济南市人民政府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E B/OL]http//www.linan.gov.cn/art/2008/8/7/art_2612_2044818.html

[14]济南市人民政府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E B/OL]http//www.Jinan gov cn/art/2008/6/5/art_2612_2044773. html

[15]济南市人民政府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EB/OL]http://www.Jinan.gov .cn/art/2010/10/19/art_261_32045167. h

[16]济南市人民政府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EB/OL].http://www .Jinan.gov.cn/art/2012/l0/22/art_2613_2045189.html

[17]济南市人民政府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EB/OL]http//www.Jinan.gov.cn/art/2015/5/6/art_2613_2045228.html

[18]济南市人民政府市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EB/OL] http://www.jinan .gov cn/art/201 7/1/1 9/art 261 3 2045290.html

[19]济南市人民政府市级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EB/OL] http://www.jinan .gov cn/art/2018/7/19/art 2613 2146752 .html

(责任编辑:孙秀丽)

⑤“一主”是指以天桥区泺口古镇为中心协同周边市区黄河沿线共同构成主体功能区, “三副”分别是东部的济阳章丘沿河片区、西部的平阴长清沿河片区和北部的商河北部黄河故道片区。

②为鹊华烟雨的延续,明崇祯《历城县志》卷二《封域志·山川》“鹊山”条下云:“历下客山胜,而北方之镇,鹊华并峙,每当阴云之际,两山连亘,烟雾环萦,若有若无,若离若合,凭高远望,可入画图,虽单椒浮黛,削壁涵青,各著灵异,乃昔人合标其胜日‘鹊华烟雨”。

③关于柳岸行吟景观。清代“济阳八景”之首的“济水澄波”实际是指大清河景色,不过在清末时由于黄河改道,大清河水由清变浊,济阳第一景“济水澄波”就此成为绝唱,在民国修《济阳县志》时第一景改成了黄河岸边的“柳岸行吟”,位列“济阳新八景”第一位。

④草包包子最早是由泺口人张文汉在泺口继镇祥饭馆学到的技艺,后在商埠区发扬光大。同时,被称为鲁菜中头道菜的糖醋黄河鲤鱼也是源于泺口继镇祥饭馆,其烹饪中所需的泺口醋也是泺口当地特产。

①济南市黄河沿线有街镇25个,分别是曲堤、济阳、回河、仁风、崔寨、华山、荷花路、遥墙、泺口、药山、大桥、桑梓店、孝里、归德、文昌、平安、安城、榆山、玫瑰、东阿、锦水、吴家堡、美里湖、黄河、高家寨。另外,商河境内黄河故道沿线有街镇4个,分别是怀仁、沙河、殷巷、龍桑寺。

猜你喜欢
保护策略济南
济南拍卖
浅析油气层损害机理及保护策略
湖北民间舞蹈的特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移动阅读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探究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庐山牯岭近代别墅旅游资源现状与保护策略研究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文化遗产豫方言的生态环境
Hi济南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