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雷火灸配合消肿生肌方在混合痔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6-28 04:16陈婷婷
中国临床护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肛周消肿性反应

陈婷婷

痔疮为最常见的肛肠疾病,近年来,我国居民肛肠疾病的患病率为50.10%,且痔疮的患病率高达49.14%[1]。混合痔是以肛门齿状线上下的静脉曲张,内外相连形成肿物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主要的痔病类型。患者除了肛门肿物外,还可出现反复便血、肛周瘙痒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外剥内扎术是广泛应用于混合痔治疗的术式,既可消除临床症状,又可保护肛门功能[2]。但是术后创面疼痛、出血、肛周水肿等问题,严重困扰患者,甚至导致创面愈合延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西医以镇痛、消炎等对症处理为主,但药物不良反应也较为明显,应用效果不理想。中医学有丰富的痔病治疗经验,认为术后疼痛、水肿等与经络损伤、气血运行不畅等有关[3]。张相安[4]认为采用消肿止痛汤熏洗坐浴可以起到清利湿热、消肿止痛之功效;雷火灸是用中药粉末加上艾绒制成艾条,施灸于穴位上的一种灸法;王伟[5]提出揿针配合雷火灸可以有效缓解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水肿,促进创面愈合。基于以上基础研究,本文探讨了子午流注雷火灸配合消肿生肌方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炎症因子及创面愈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2019年8月的68例混合痔行外剥内扎术后患者。纳入标准: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6]中混合痔的诊断标准且符合手术指征者。排除标准:合并肛周脓肿等其他严重肛肠疾病或者既往有肛肠手术史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证者;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等不能配合治疗及评估者;妊娠、哺乳期以及药物过敏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男11例,女23例,年龄23~67岁,平均(41.57±4.13)岁,病程(4.82±1.19)年,手术时间(27.31±8.17)min,术中出血量(19.69±6.59)mL。对照组,男13例,女21例,年龄24~63岁,平均(44.97±4.02)岁,病程(4.70±1.17)年,手术时间(26.18±6.95)min,术中出血量(18.92±7.14)mL。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研究方案

2组均由同一手术团队完成外剥内扎术,术后常规给予行气通便贴(贵州康琦药械有限公司生产)通便,并给予饮食指导,嘱患者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膳食以保持大便通畅等。

对照组采用消肿生肌方外洗肛门患处。消肿生肌方的方药组成为:制川乌10 g,紫草10 g,五倍子10 g,金银花30 g,没药10 g,苍术15 g,黄柏10 g,苦参30 g,蒲公英30 g,白芷10 g,乳香10 g,石菖蒲10 g,川芎10 g。上述中药经笔者所在医院中药房煎煮后分装于中药袋中,1剂2袋。使用时,将2包中药加入中药熏洗机中,温度调至38℃,常规清洁、消毒患者局部创面后,进行熏洗治疗。每天熏洗1次,连续治疗1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雷火灸。选择长强穴、八髎穴作为施灸穴位。根据子午流注理论,选择大肠经经气最旺盛的时间-早上5∶00-7∶00(卯时)进行雷火灸(重庆市渝中区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生产)治疗。治疗时先扭开灸盒中部,盒口小孔插入大头针固定植物柱。点燃植物柱后对准施灸穴位,植物柱点燃端距离皮肤表面2~3 cm,以患者自觉温热感,局部皮肤发红为度。治疗过程应避免烫伤皮肤,治疗完成后应彻底熄灭植物柱,收拾整理好相关物品。每次治疗时间约30 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7]评估术后1、3、5、7 d的疼痛程度。(2)分别于术后1 d和术后7 d收集患者创面水肿、出血及愈合时间,评估术后创面的恢复情况。肛周水肿、创面出血的程度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进行评分。(3)分别于术后1 d和术后7 d采集外周静脉血,以ELISA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VAS评分比较

2组VAS评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VAS评分比较分)

2.2 2组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术后1 d,2组肛周水肿、创面出血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观察组肛周水肿、创面出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的比较

2.3 2组hs-CRP、TNF-α水平比较

术后1 d,2组hs-CRP、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观察组hs-CRP、TNF-α均低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hs-CRP、TNF-α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肛门周围分布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对疼痛等刺激十分敏感,局部的创伤、感染等有害性刺激均可引起明显的疼痛感觉[9]。混合痔术后常伴随明显的疼痛,且在换药、排便等过程中疼痛加重,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困扰,甚至影响术后康复。对于存在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过于剧烈的疼痛还存在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西医镇痛药物存在头晕、嗜睡、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中药外洗广泛用于术后创面治疗, 但存在起效较慢等局限性[10]。因此,有必要不断优化混合痔术后创面的干预方案, 以更有效促进术后康复。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子午流注雷火灸配合消肿生肌方可显著减轻疼痛程度。同时,观察组术后7 d肛周水肿、创面出血的评分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子午流注雷火灸配合消肿生肌方可显著减轻肛周水肿、创面出血的程度,促进创面愈合。肛周水肿、创面出血主要是因为局部血管、淋巴管的损伤,加上炎性反应等,毛细血管通透性上升,组织液外渗而产生水肿、出血等[11-12]。根据中医学理论,混合痔患者术后由于脉络损伤、血瘀脉外、气血运行受阻、脉络瘀塞不畅而产生疼痛。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筋肉、肌肤因气血津液濡养减少而出血水肿、创面愈合延迟[13]。因此,治疗上应强调修复损伤的脉络,恢复局部正常的气血运行,使筋肉、肌肤得到血液充分的濡养而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消肿生肌方由制川乌、紫草、苍术、黄柏等中药制成,具有清热消肿、凉血解毒等作用,主要用于痔疮术后创面止痛、消炎。雷火灸是利用植物柱燃烧所发出的热量和红外线作用于特定的经络、穴位,具有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14]。相对于普通艾灸,雷火灸的药物配方更为丰富,产生的热力更大,更能透达穴位,更有效刺激穴位而发挥治疗作用[15]。子午流注是根据经脉气血在不同时辰的盛衰规律,辨证循经按时取穴针灸以提高治疗效果的理论。痔病是风湿热毒内蕴大肠,气血下堕,结聚肛门而成。浊气、瘀血阻滞,静脉纵横交错是痔病主要的病理改变,病变经脉主要在大肠经,病位在肛门。本研究根据子午流注的理论,选择大肠经经气最旺盛的早上5∶00-7∶00(卯时)施灸,可有效激发经气,清利大肠之湿热,调和肠道气血运行。长强穴、八髎穴均是具有调节肠道功能,治疗痔病的功效[16-17]。选择上述穴位作为施灸穴位,可温通局部气血经脉而发挥消肿止痛、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此外,雷火灸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18]。TNF-α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活化后分泌,参与机体的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等,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同时,TNF-α还可以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对炎性反应起到调节作用[19]。因此,监测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机体炎性反应的强度。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7 d的hs-CRP、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子午流注雷火灸配合消肿生肌方可显著减轻炎性反应,这也可能是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减轻、创面愈合加速导致。动物实验[20]证实,雷火灸可调节局部的免疫反应,抑制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减轻炎性反应损伤。同时,消肿生肌方中黄柏、苦参、蒲公英、金银花等成分也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因此,雷火灸配合消肿生肌方可发挥互补功效,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子午流注雷火灸配合消肿生肌方可显著提高混合痔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轻炎性反应,促进创面愈合。

猜你喜欢
肛周消肿性反应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肺功能与气道炎性反应特征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男人像灯泡 女人像熨斗
大城市“消肿”的国外经验
赤小豆鲫鱼汤日常消肿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女性的性反应能力
肛周赘生物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