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医宝鉴》中失音的辨治规律浅析*

2021-06-28 08:47段淑文王小荣姚蕙莹李喜云张鸿彬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宝鉴杂病诃子

段淑文,王小荣,姚蕙莹,李喜云,张鸿彬

(1.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兰州 730000; 2. 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兰州 730000;3. 张士卿名医工作室,兰州 730000; 4. 苍溪县中医院中医科,四川 广元 628400)

“东医”是韩国传统医学的专用名,《东医宝鉴》是朝鲜太医许浚结合中医学与韩国固有医药学编纂而成的一部医学百科大辞典,于1610年撰成,1613年刊行。《东医宝鉴》中辑录中国传统医学典籍180种,其中40种原典籍已经散佚[1],是当前最负盛名的朝韩汉方医书,也是研究中医学重要的参考书目之一。作为“东医学”的经典,《东医宝鉴》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东医宝鉴》有5篇23卷,其中《内景篇》4卷,《外形篇》4卷,《杂病篇》11卷,《汤液篇》3卷,《针灸篇》1卷。全书以人体本身的脏腑形体官窍为纲对其正常状态、病因病机、察病辨证、汤药针灸等进行了论述。失音在古籍文献中被称为“喑”或“瘖”,为临床耳鼻喉科常见病,《东医宝鉴·内景篇》中有不少关于失音的记载。本文对其辨治规律进行总结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开拓思路。

1 参诸家之理,阐声音之义

许浚将朝鲜王朝所藏中国明代以前医书中的理论、方剂与药物去粗取精,结合朝鲜本土医学,并融入自己的宇宙观、人体观、疾病观、治疗观而撰成《东医宝鉴》。《东医宝鉴》尤其推崇《黄帝内经》理论,书中对声音的基本认识就是以《黄帝内经》为骨干,以后世医家的理论为血肉,如《难经》《仁斋直指方》《医学纲目》等[2]。《东医宝鉴》认为声音的发出与五脏及喉咙、会厌、悬雍垂、舌等密切相关,此尊《灵枢·忧恚无言第六十九》:“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喉主天气”;《仁斋直指方·咳嗽》:“心为声音之主,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3];《难经·四十九难》:“自入为哭,入肾为呻,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4]”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声音的发出与发声器官(如声带、喉腔、舌)和动力器官(如肺)的协同作用密不可分[5]。《东医宝鉴》认为,音质与发声器官的形态之间联系紧密,此论引自《灵枢·忧恚无言》:“厌小而疾薄,则发声疾,其开阖利,其出气易;其厌大而厚,则开阖难,其气出迟,故重言也。”书中将失音按发声器官分为“舌喑”与“喉喑”,舌喑者,“但舌本不能转运言语,而喉咽音声如故”;喉喑者,“但喉中声嘶,而舌本则能转运、言语”。此尊《医学纲目·瘖》[6]:“然(瘖)有二症:一曰舌瘖……一曰喉瘖。”

2 探失音之因,思病变之机

《东医宝鉴》记载失音之病机分虚实两端,所谓不荣则失音,不通则失音。若风寒、邪热、痰浊、瘀血阻滞舌脉、咽喉,可使舌体强硬不能运转言语;或致气机不利,声门开合失常,喉中声不得出,此皆属于不通则失音。如 “醉卧当风,使人发喑”“咽喉生疮,冷闭声不出”“痰涎乘虚闭塞其脉道,而舌不能转运言语也”“败血干心,心气闭塞,故舌强不语”“中风舌喑……其气厥不至舌下”。若气血虚弱、舌喉失养,亦可出现舌不能运转、喉不能出声,属于不荣则失音。如“讴歌失音”“三脉亡血,则舌无血营养而喑”“内夺而厥,则为喑痱”。

3 分失音猝久,辨虚实而论治

《东医宝鉴·声音》有云:“风寒暑湿,气血痰热……随证解之”,是以书中所载失音之辨治多为辨证论治。《东医宝鉴》记载患失音之人,有猝然失音者,有因杂病失音者,其辨证首当辨虚实。

3.1 猝然失音

猝然失音病势较急、病程较短。《东医宝鉴》对猝然失音的认识较为单纯,认为皆为猝感风寒,使气道闭塞而失音,属表实证。如 “失音乃感风寒卒病耳”“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治以发散风寒、化痰通窍,方用荆芥汤及人参荆芥汤。荆芥汤组成:荆芥穗、紫苏叶、木通、橘红、当归、肉桂、石菖蒲各一钱;人参荆芥汤组成:人参、荆芥穗、陈皮、桔梗、半夏、细辛、杏仁、通草、麻黄、甘草各一钱,姜五片;若风寒郁而化热者,加射干五分。

3.2 因杂病失音

因杂病失音者由它病发展而来,病程较长,病势较缓,有实有虚,实证多为痰浊、瘀血阻于喉、舌,或热毒壅喉;虚证多属肺肾气虚,当随证治之。

3.2.1 实证 因杂病失音属实证者,或为痰,或为瘀,或为热毒,痰瘀热多交织为病,临床需综合考虑,随证治之。痰瘀内阻当活血散结,祛痰开音;热毒壅喉当清热解毒。如“喑大惊入心,则败血顽痰填塞心窍,故不能言,宜密陀僧散”。密陀僧研细末,茶清调下,或麝香汤调下,此方坠痰定心气,茶清可清利咽喉,麝香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中风喑哑,宜解语丸”,此为风痰阻于舌络,舌强不语而失音。解语丸组成:白附子、石菖蒲、远志、全蝎、羌活、天麻、胆南星、白僵蚕等份为末,蜜丸,姜汤吞下,诸药合方搜风通络,祛痰开音;“痰塞不语”,此为湿痰塞于喉,气之通道被阻致声音不出,宜导痰汤加味。方剂组成:半夏、南星、茯苓、枳实、陈皮、香附子、乌药各一钱,木香、沉香、甘草各五分。此方顺气导痰以开音,有热者酌加黄芩、黄连、栀子,有寒者加干姜、附子、肉桂;“因喉痛生疮声哑”,此为热毒壅盛,治当清热解毒、化痰开音,宜通隘散。通隘散组成:白硼砂二钱,孩儿茶、青黛、滑石、寒水石各一钱,蒲黄、马牙硝、枯白矾各六分,黄连、黄柏各五分,冰片二分。

3.2.2 虚证 病属虚证者,素体本虚或久病体虚,致肺肾气虚,鼓动无力;或过用咽喉而耗伤,故使失音。如“有肾虚及老人言不出者”“肾虚声不出”“足废不能用,肾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下”。肾虚而失音者治以补肾填精,方用滋肾汤。滋肾汤组成:人参、川芎、当归、熟地、白芍、白茯苓、菟丝子、五味子、杜仲、巴戟、橘红、半夏曲各六分,牛膝、白术、破故纸、胡芦巴、益智、甘草炙各三分,石菖蒲二分,姜三片,枣二枚。“久嗽失音”“久嗽声嘶,语音不出”,乃久嗽致肺气虚而失音,治以敛肺止咳,生津开音,方用润肺丸。润肺丸组成:诃子皮、五倍子、五味子、黄芩、甘草等分研末、蜜丸、噙化;“讴歌失音”者,治当轻清疏散,利咽开音,方用响声破笛丸。响声破笛丸组成:薄荷四两,连翘、桔梗、甘草各二两半,百药煎二两,川芎一两半,缩砂、诃子炒、大黄酒炒各一两。另有妇人产前失音者,不需治可自愈。

4 拟专治之方,辨病而通治

疾病内在的病理生理变化决定方药的选择,此种模式称为“方病对应”,是基于辨病论治而言,与基于辨证论治而言的“方证对应”互为羽翼[7]。《东医宝鉴》对失音的辨治以辨证论治为主,但也有辨病论治对其进行补充。如“声音”后附有极具特色的“通治声音药”,共计方剂7首,治疗失音者2首,分别是嘹亮丸、诃子清音汤。嘹亮丸组成及服用方法:香椿芽汁四两,人乳、白蜜、梨汁各四两,和匀煮熟,不拘时服,白汤送下。方中香椿芽透热消肿;人乳清肺润燥,白蜜润燥解毒,叶天士《本草经解》言人乳气降大于升,白蜜气升大于降[8];梨汁润肺,诸药合方透热润肺而开音。诃子清音汤组成及服用方法:诃子49个去核半生半炮,桔梗一两半生半炮,甘草二钱半生半炙,水煎去滓,入童尿一盏调服。《雷公炮制药性解》言诃子[9]生津止渴、敛肺;桔梗利咽清喉、宣肺,《长沙药解》言其疗咽痛如神;甘草清热润肺,诸药合方清热生津、调肺开音。分析通治声音方可发现,《东医宝鉴》认为各种失音皆可从清热润肺、宣降肺气而解,溯本求源、清热润肺是顺应肺之喜润恶燥,宣降肺气是顺应肺之主宣降,故《东医宝鉴》治失音实乃调肺,肺调则天籁自鸣。

5 察邪中何经,审位而施针

《东医宝鉴》所载失音后附有针灸法,操作简便易于实施,临床实用价值较高。《东医宝鉴》认为,失音与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密切相关。如“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手少阴之别脉系舌本,故此三脉虚……而舌不能运转、言语也。若此三脉亡血,则舌无血荣养而喑”。又如“手少阴之别脉,名曰通里,别而上行,入于心中,系舌本,虚则不能言”。再如“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失音之施针当先辨病在何经,病在少阴者当选照海、神门、涌泉、阳交、腹通谷、涌泉、通里,病足太阴者可选三阴交;因廉泉主舌、天突主喉,故无论病在何经,属“但舌本不能运转、言语,而喉咽音声如故”之舌喑者加廉泉,属“但喉中声嘶,而舌本则能运转、言语”之喉喑者加天突。

6 出单方一味,力大且功专

“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单方即单味药易于施行,力专功大。《东医宝鉴·集例》曰:“古人云,欲学医,先读《本草》以知药性。但《本草》浩繁……当撮取方今行用者。”故《东医宝鉴》中每一门后均附有治疗单方,如“石菖蒲,出音声,煎服或末服并佳”。书中治疗失音的单方共12味,其中润肺药6味,即杏仁、梨、干柿、胡麻油、童尿、鸡子(白);清热药3味即八月札、通草、苦竹叶;化痰药2味即石菖蒲、橘皮;发散风寒药1味即桂心,体现出《东医宝鉴》治疗失音重视润肺、清热、化痰的思想。

7 小结

《东医宝鉴》是“东医学”的集大成之作,书中记载的失音有猝然失音,有因杂病失音,其辨治自成体系,以辨证论治为主,辅以辨病论治。失音的辨证分虚实两端,猝然无音属表实证;因杂病失音者,有实有虚,实证多为痰浊、瘀血、热毒阻于喉、舌,虚证多属肺、肾气虚。书中还记载有基于辨病论治的通治声音方及单方,临床实用价值很高。通过对专方及专药的分析可知,《东医宝鉴》认为润燥、清热、宣降肺气可通治失音。并认为针刺治疗失音收效亦佳,选穴重视循经而选,多取手少阴、足少阴、足太阴之穴,循经取穴完成后属舌喑者加廉泉,属喉喑者加天突。

猜你喜欢
宝鉴杂病诃子
永德县诃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廖志峰运用六味地黄汤治疗杂病经验
诃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妇人杂病乳结核候”导引法
Abstracts of Major Articles
萧沛(一首)
永德县诃子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张喜奎教授临证运用白鲜皮经验举隅
诃子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萧郎镜”与“风月宝鉴”:兼论明末清初戏曲中的镜鉴刻绘对《红楼梦》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