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1-06-28 13:38王琥
文教资料 2021年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课程思政

王琥

摘   要: 本文以最新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为指导,以川外中文系“创新创业导论”课为例,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思政改革,深度挖掘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的思政内涵。从“创新创业导论”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全过程育人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教学实践,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真正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力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课中的润物无声,探索塑魂与育才相融合的课程思政“德融课堂”模式,培育打造具有外语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典型范本。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导论”   课程思政   德融课堂   教学研究

一、“创新创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现状

“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新的进程中,探究和把握各个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弘扬和彰显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构建协同育人的教学合力,使学生从所有课程中汲取智慧,坚定理想信念,夯实价值基础,保持昂扬斗志,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59-62)。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创新创业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背景下,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引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既是以新思路、新方法为课程优化提供可能,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完善的逻辑必然”[2](242-246)。为此,我们以“创新创业导论”课为例,研究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思政改革,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创新创业导论”是川外中文系开设的通识教育必修课,是全校较早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型”课程。“创新创业导论”自开课以来,即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注重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德育元素融入课堂,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以持之以恒的努力实现创意到双创项目的孵化。“创新创业导论”开设四年来,授课效果好,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课程评价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课程引领学生亲身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品质,课程孵化120余项学生公益类文创项目,涌现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省级双创比赛获奖成果70余项,其中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省级获奖8项。

在已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课题组以最新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进一步研究实践创新创业课德融课堂“一三五”教学模式,创新推进具有外语类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培育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典型范本。研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另一方面,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思想与灵魂,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励更多学生亲身参与创新创业,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纵深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二、“创新创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研究塑魂与育才相融合的“创新创业导论”德融课堂“一三五”模式改革。具体而言,德融课堂模式指,“一”即在课程目标中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总目标为指引。“三”即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坚持三融合的课程思政改革理念:一是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业精神等德育元素深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二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服务社会的实践深度融合发展,让学生亲身参与创新创业调研实践、公益双创等。“五”即在五个核心教学环节全程实践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与实施、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着力增加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强化学习效果。我们从以下五方面做了研究与实践。

(一)研究具有思政教學目标的“创新创业导论”课程教学标准。

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金课“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标准为纲,深入挖掘“创新创业导论”的思政内涵,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总目标。研究确立具有思政元素深度融入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新标准,编制教学新大纲。在课程教学标准中分为知识目标和价值情感目标,强调两者并重。在课程标准的价值情感目标中,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要培育大学生于创业过程中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第二,要培育大学生于创业过程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第三,要培育大学生于创业过程中保持高尚的品德、诚信守法。第四,要培育大学生于创业过程中开拓进取、艰苦创业。”[3](183-184)比如在创业者与创业精神这一章节教学目标的制定中,不仅设立让学生了解掌握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独特技能和素质等知识目标,更重在强调让学生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深切领会创业者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内化为自身创新创业实践的理想与追寻。

(二)建设课程思政三融合理念下的“创新创业导论”教学内容。

“创新创业导论”课,教学内容分为创新思维与方法、创业者与创业精神、创业计划写作、专创融合前沿和创业计划演示等五部分。在最新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指导下,我们对教学内容作了以下改革:第一,教学内容深度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等,这些基本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塑造良好的创业品质和人格提供重要途径,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协作的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等,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二者相互贯通”[4](33-37)。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创新创业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深度提炼课程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业精神等德育元素,力争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均有思政元素融入。第二,教学内容深度融入专业教育元素。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每一章节均精心选择和学生专业高度相关的应用型实际案例,深度挖掘案例素材中蕴含的德育内涵和创新创业元素,激发学生基于专业发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学内容与学生服务社会的公益双创实践有机融合。最新的课程思政建设标准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意志品质提升、能力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德育元素,让学生亲身参与公益双创,在实践中体验和磨炼,在实践中感悟和成长,促进他们从学生思维到社会思维的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探索与课程思政相适应的“创新创业导论”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在课程思政指导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着力探索与课程思政改革相适应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情浸式教学模式。采用学习通、对分易等智慧教学工具,综合运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教学方法,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培养“敢闯会创”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通过一系列与课程思政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让思政元素如盐入水,真正融入课堂教学全程。

(四)推进思政教育导向的“创新创业导论”课程考核评价。

“衡量‘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就是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创新创业育德的实效性。合理的评价体系要在反映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同时,满足‘课程思政发展要求”[5](1-4)。在“创新创业导论”课程考核评价方面我们做了以下探索,一是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二是突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社会公益价值导向。一是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突出过程评价,在期末考查中形成有较强德育导向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以非标准化答案类试题评价学生对内含德育教学的课程内容掌握情况,考查思政教育教学效果。比如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先进事迹作为材料,让学生分析其中体现的家国情怀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二是在对课程所孵化的学生双创项目评价中,突出强调项目公益导向,强调项目应体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价值引领。

(五)以高尚师德、无私奉献的全过程育人,生动践行课程思政。

在“创新创业导论”的课堂教学、课后辅导、比赛项目指导等全过程教育教学环节,无私奉献,身体力行实践塑魂与育才相融合的“课程思政”。重视关爱每一名学生,重视“因材施教”,一对一精细化指导,温润每一个学子的创新创业成长路。具体做法是首先每学期均提前开启课堂。在学期末即建立下学期课程的QQ群,提前启动课程教学活动。在假期里,课程组通过QQ群给学生推荐双创书籍、双创经典影片、线上精品慕课等学习资源,供他们自主选学,关心他们假期在家自学的情况,及时通过线上答疑指导。其次,注重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打造有温度的教与学。在学期初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一对一给予学习指导和个性化建议;在学期中,注重对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堂作业的及时反馈,一对一详细反馈学生课业情况,收集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建议,及时改进调整;在实践教学和比赛辅導中,教师无私奉献、全心指导,和学生团队同甘共苦、一同拼搏,创造更好的成绩。

三、“创新创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经验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于高质量的一流“课程”。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必须有一流的课程。没有好的课程作为基础,“课程思政”理念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尊重学科特点和课程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提升课程育人实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基础。为此,在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质量评价中,应注重将“价值引领”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强化课程“育德”功能,切实加强课程建设,打造一流课程。“创新创业导论”课开设四年来,授课效果好,教学评价高,学生评教成绩居于全校最前列,课程的高质量为推进课程思政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强化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

“课程思政背景下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是建设一支创业理论知识扎实、创业实践经验丰富、思想道德素质高的师资队伍,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6](254-258)。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教师不仅在思想认识上达成全员育人的共识,而且在专业发展上具备较强的德育育人的能力。为此,应结合课程实际,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核心支撑。“创新创业导论”课的教学团队,拥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的丰富经验,为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师资保障。

(三)教师的人文关怀、言传身教是课程思政最生动的实践。

在课程思政实践中,教师应深怀家国热爱,不忘师者初心,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无悔韶华中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用自己的生命点亮“教师”这两个字的隆重分量和灿烂光华,用自己的全心付出和无私奉献温润每一个学子的成长路,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塑魂与育才的融合。“创新创业导论”课的师资团队全身心关爱学生,在爱学生如家人、治学严谨、无私奉献的言传身教中,生动实践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刘鹤,石瑛,金祥雷.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3).

[2]丁伟.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3]马俊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

[4]王占仁,吴晓庆.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贡献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8).

[5]朱丽.“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耦合与路径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5).

[6]雷雪芹,魏东.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

基金项目:2017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择优资助研究项目《基于CDIO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fdyzy2017006)研究成果;2018年重庆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模式研究》(项目号:182055)研究成果;2020年重庆市高等教育课程思政项目《课程思政视阈下“创新创业导论”“德融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号:201028S)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课程思政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