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中心”背景下数学教师的理答策略

2021-06-28 00:18何小刚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小学数学

何小刚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理答是教师组织教学、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有效方式,理答就是在学生回答教师问题之后,教师所给出的反应或者处理,可以将其视为教学行为,也可以将其作为教学评价。在“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基于学生本位开展理答,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为中心 理答

对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而言,师生对话在其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有效的师生对话不仅可以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师生对话包含四个重要环节: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作答以及教师理答。所谓理答,就是在学生回答教师问题之后,教师所给出的反应或者处理,可以将其视为教学行为,也可以将其作为教学评价。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所选择的理答方式过于随意,不具备教学价值,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生命力的鲜活个体,针对教师所设计的提问,他们常常会表现为四类不同的情况,除正确和错误之外,还包括模糊以及肤浅认知。针对学生的不同回答,教师应当在第一时间做出合适且准确的理答,这样才具有教学智慧,才能够成为架构灵动数学课堂的重要催化剂。

一、激励式理答,激发学习热情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而言,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展开有效的数学思考以及深入的数学探究。当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应当把握契机进行激励性理答,以此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1.因势利导,肯定中带幽默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所做出的正确回答,教师不仅要进行肯定或者激励性的理答,还要结合学情使用充满智慧或者幽默的语言表达因势利导,不仅可以打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参与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时,一位教师首先进行了初步的概念讲解,当学生对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有一定的认知之后,产生了以下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看一看,我的杯子上写了,它的容量为0.5升,大家换算一下,究竟应该是多少毫升呢?

生:应该是500毫升,因为1升=1000毫升。0.5升就是1升的一半,我想肯定和一瓶可乐的容量一样多。

师(理答):回答得可真快,看起来你平常很喜欢喝可乐呀,而且对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和理解非常到位!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的理答既有智慧也有幽默之处,肯定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只借助一个杯子以及一瓶可乐这些学生日常可见的事物,助其深化对容量单位的直观化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2.逐步推进,赞扬中带启发

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而言,必然要建立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而教师则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善于选择赞扬性的语言及时理答。同时这种语言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样才能够为之后发言的学生形成有效的思维启迪,才能有效地推进数学学习。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单元的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表”,就此生成了以下教学片段: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张加法表,你们能够从中发现什么?

生:如果竖着看的话,每一列由大到小分别为9加几、8加几、7加几……

师(理答):你的观察非常细致,即使是竖着看也能够拥有如此重大的发现。如果要求你使用一句话说一说其中的规律,你会怎样表达?或者说每一列竖着看哪个加数是相同的?

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在竖着观察加法表时发现了规律,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出了肯定性的理答,但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对学生提出表扬之后,再次对学生形成启发,促使其从中找到加法算式的共同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拓展。

二、纠正性理答,引导数学反思

很多学生的思维不够严谨,所以才会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对于当前的数学课堂而言,不能给予其简单的指责或者纠错,而应当选择具有纠正性的理答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促使学生完成自我反思和自我纠错,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以及纠错能力。

1.引导修正,谅解中带疏导

导致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比较多元,但是很难彻底避免对于学生所出现的各种数学错误。教师不仅要在理答时给予其相应的宽容,还要能够对其思维形成梳理和引导,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展开有效的错误反思,才能发现错误的根源,及时改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已经初步看到规律之后,教师再次出示练习: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长分别为2厘米和5厘米,求其周长。有学生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其一为周长为5+2+2=9(厘米),其二为5+5+2=12(厘米)。

针对学生的这一回答,教师给予理答:你选择了不同的维度展开思考,这一点非常好,而且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如果其周长为9厘米,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应该为2厘米,你能够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在交流以及操作之后,学生得出结论:如果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厘米,很显然,两腰之长小于另一条底边长,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因此这道题的答案只有一个:5+5+2=12(厘米)。

上述教学案例中,很显然,学生出现了认知错误,但是针对这一错误,教师没有立刻指出,而是首先肯定学生的解题思路,然后再结合有效的思维引导,带领学生展开反思,使他们可以自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将错就错,宽容中带鼓励

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应当将其视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不仅需要教师使用敏锐的目光及时捕捉,还要选择将错就错的理答方式,这样才能充分彰显其重要的教学价值。这种理答方式,不仅包含了宽容的态度,同时也具有鼓励的情绪,能够对学生形成有力的促进,就此展开高效的数学学习。

例如,一位教师在完成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练习之后,给出一道练习,要求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圆的半径,分别求周长和面积。在进行计算结果反馈时,生成以下教学片段:

生:有一个圆,它的半径为2厘米,我在计算时发现圆的周长和面积都是12.56,所以是相等的。

师(理答):你不仅掌握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还从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数学结论。你能不能把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画出来,让大家看一看它是不是真的相等呢?

生:我觉得我发现的这个结论错了。

师:能否说一说导致错误的原因?

生:因为面积和周长的单位不同,虽然结果都是12.56,但是不同的单位所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不能够进行比较。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的理答极具智慧,不仅促使学生完成了自主纠错,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深化了其对周长以及面积概念的认知,收获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3.延时性理答,引发数学探究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或者感受数学现象时,常常会存在过于肤浅的认知或者理解,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延时性理答,以促进他们透过肤浅的表象走向思维的深刻。

一位教师在完成《质数与合数》的教学之后,生成了以下教学片段:

师:如果给你12个小正方形,你能够拼成多少个长方形?

生:3个。

师:如果给你的正方形越多,所拼成的长方形——

生:也越多。

此时教师并没有肯定学生的回答,只是微笑着面对大家,瞬间课堂立刻安静下来。过一会儿,有学生发言:我认为不一定。

师:那么你有怎样的依据?

生:如果是13个小正方形,那么其结果只能拼成一種长方形,很显然,所拼出的长方形的种类比之前12个小正方形能够拼出的三种更少。

听到学生的这个回答,其他学生纷纷恍然大悟,主动展开深入探索,了解哪些情况下多个正方形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所设计的延时性理答,做到了理而不答,不仅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探究时间,同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打造生本课堂的过程中,要把握恰当的契机,分别选择合适的理答方式,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数学学习,这样才能够使数学课堂充满灵动。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小学数学
“学为中心”视角下学生阅读思维的导引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