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追问,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

2021-06-28 08:40蒋双双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

蒋双双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应致力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思维表现的高级形式是高阶思维。在提升学生高阶思维时,应充分发挥“追问”功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没有疑惑”“回答正确”“前后矛盾”“浅层理解”之处进行有效追问,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清晰度、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课堂追问 高阶思维 学生思维力提升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必须致力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思维表现的高级形式是高阶思维。在提升学生高阶思维时,可以运用追问的技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没有疑惑”“回答正确”“前后矛盾”“浅层理解”之处进行有效追问,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清晰度、广度和深度。

一、连环追问“没有疑惑”之处,促成深度思维的发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学生感觉到疑惑才会诱发出求知的欲望;没有感觉到疑惑,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和深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转化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展开追问,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发现问题,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思维冲突,从而激起求知欲和主动参与的热情。

在学习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文《太阳》时,学生已经知道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了,很容易就能说出作者的写作特色——“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太阳离我们很远”。学到这,学生认为已经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特色,对这篇课文已经不存在疑惑了。

这时候,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作者是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写太阳的。那老师想问问你们,为什么作者选择了步行和坐飞机的例子,不举其他的例子?”学生放松的思维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第一次深入思考开始发生。

交流结束,学生很满意,思维又将放松时,教师还是紧追不放,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还不够吗,为什么还要举两个?”学生没有想到教师还有第二个问题,再次被吸引,再次深入品析,继续跟着教师进行思维的二次“爬梯”。

连续两次追问,是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进行指向性的延伸和拓展。连环式的追问方式也帮助了学生突破既有的认知结构,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视角。

二、追问知识点的“回答正确”之处,提升思维的广度

“回答正确”的知识不一定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那些有难度、大空间的问题很多时候也不是真的明白,可能只是碰巧,凭着经验主观猜测和判断出来的,这次可能答对了,但是对于怎么思考出来的是不清楚的。课堂上对这些“回答正确”的知识点进行追问,既可以检验学生是不是“真的理解”,巩固已有经验,强化重要知识点;又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让他们多角度、多方面对同一知识点进行思考。

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一文中有一个教学难点。“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发,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一句中“诸元素之女”的意思比较难理解。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诸元素之女”,但是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工作做得比较充分,他们可能在各种学习教辅书上看到了答案。于是,课上有个学生就回答了出来:“老师,我知道诸元素之女是四季之女的意思。”这位学生的回答很正确,但是是不是自己思考出来的结果还有待檢验。教师开始追问:“你怎么知道诸元素指的是四季?”学生有点错愕,他没想到老师会追问答案。“后面写到了冬、春、夏、秋。”学生底气有点不足。教师看出了学生思维的模糊之处,稍做解释后继续追问全班:“这位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这句话中有一个标点符号提示了你‘诸元素就是四季,能找出来吗?”学生再次深入品读句子。思考过后,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句中的冒号就给我们解释了诸元素是哪些元素。”教师总结:“看样子,阅读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读文字,也要关注一下标点符号啊。”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正是有了学生“回答正确”后的追问,才有了学生对答案的强化,同时也扩充了“冒号的作用之一是解释说明”这个知识点。

三、反诘式追问“前后矛盾”之处,突围价值思考的模糊不清

一节精彩的语文课能产生很多的观点。但是,有些观点与观点之间本身就存在矛盾。此时,教师如果利用好学生语言中自相矛盾的点,用反诘式追问让他认知到思维的不清晰,加以引导,就能帮他明晰思维,促进理解的生成。

教学《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时,教师做了如下的处理:

师:有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爱因斯坦连打扫卫生都不会,不值得尊敬。你的看法是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观点不对,爱因斯坦是不会打扫卫生,可是他提出了最有价值的“相对论”。

师:你的意思是打扫卫生没有价值?

生(结结巴巴):不是,打扫卫生有价值……

师(故作思考):同样有价值,为什么爱因斯坦花更多的时间在科学研究上?

生:爱因斯坦在为人类共同的价值奋斗。

师(追问):爱因斯坦是不是真的不会收拾自己和打扫房间?

生(快速从书本中寻找):不是,从第二次和小女孩见面,他穿得整整齐齐可以看出来他会收拾自己,只是因为他太忙了,顾不上自己的个人形象。

文中小姑娘的纳闷也是学生心中的疑惑,他们对“有瑕疵”的人可以成为伟人是存在疑惑的。通过几次追问,学生分析出爱因斯坦所做工作的价值以及平日的生活状态,更好地走近了爱因斯坦,对爱因斯坦人物形象的认知也更加明晰。

四、渐进式追问“浅层理解”之处,深度对话文本

学生的高阶思维不是自动、天然产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高阶思维的发展有赖于低阶思维,是在完成低阶思维问题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拾级而上,逐层拓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停留在表层时,教师可以通过渐进式的追问帮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

在《父爱之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题目叫《父爱之舟》,父爱就父爱,为什么要用‘舟呢?”学生很容易从文中找到原因——和父爱有关的“摇船送我去上线被臭虫咬”和“摇船送我报考无锡师范”这两件事都在“船”上发生的。但是,这样的回答比较粗浅,只了解到了文本的最浅层。于是教师继续追问:“是呀,作者写了和父爱有关的七件事情,只有两件和‘舟有关,那还能叫‘父爱之舟吗?”学生有点愣住了。教师给一个问题支架:“其他五件事情虽然没在船上发生,也能反映‘父爱如舟吗?”学生开始讨论和交流。“父爱像舟一样,载着作者走过一个一个的关口。”“爱无法具体表现给读者,用‘舟载来形容则可以把爱有多深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样精彩的回答层出不穷。

在上述的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通过教师渐进式的追问和问题支架,学生的思维和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表层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从而达到了对语言文字、对课文的深度理解。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时也要求人类的思维方式进行变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响应时代的号召,灵活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深入理解追问的价值,采用有效的追问策略,营造“深度学习”的氛围,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清晰度、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加,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
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军校大学数学教学策略设计
化学教师高阶思维教学现状探析
设置“问题链”,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问题设计差之毫厘 课堂效果谬以千里
摭谈群文阅读的核心价值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在高阶思维的理论指导下,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
物理教学中培养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