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研究

2021-06-28 09:45杨倩
成才之路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中专生计算机教学培养

杨倩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能力成为中专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能力之一。中专计算机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以促进学生就业。培养中专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的策略包括:建设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师资队伍,完善计算机专业教学设备,优化计算机教学模式,改进计算机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中专生;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7-0060-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普及,使其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必要工具,各领域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从而对计算机专业整体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中专计算机教学以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为主。在当前社会与教育背景下,中专计算机教学应加大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使毕业生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从而服务社会。本文主要分析中专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并对培养中专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一、中专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中专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水平较低,甚至个别中专学生从没使用过计算机,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他们对计算机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更别说实际操作与应用。对于没有计算机知识基础的学生,要在短期内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难度较大。通过何种方式能够更快地帮助中专学生习得计算机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并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是目前中專计算机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中专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

二、培养中专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必要性

1.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当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出行、工作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从事本职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如今,每个企事业单位招聘时,都会看重应聘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不同领域与不同职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又各不相同。可以说,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当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2.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中专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当前,中专学生要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必须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也是中专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教授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所以,教师既要教授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计算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通过实践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毕业后应聘工作创造条件,也能为学生将来给企事业单位创造价值打下基础。

三、培养中专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1.建设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师资队伍

计算机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实践环节占据着很大的比例。教师如果只是一味讲解计算机理论知识,忽视实践环节,就会使学生脱离实际应用,无法真正掌握计算机技术。因此,计算机教师既要具备系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这样的教师,才能帮助学生快速学习与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指导更多的学生学习新知、获得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比如,进行Flash教学时,教师可以以自己的Flash作品为例,从该作品的动画绘制、背景音乐添加、歌词同步,到各个镜头运动等,快速而全面地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知识与运用技术,使学生通过学习Flash了解MTV制作的知识与技术,从而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因此,中专学校应积极建设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师资队伍,为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2.完善计算机专业教学设备

计算机是一门偏重于实践的学科,如果中专学生仅仅学习理论知识而忽视实际操作,就会空有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要想让中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师就要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环境和条件。这就需要学校不断完善计算机教学设备,配备能够供学生每人一机的、专业的计算机教室。当教师讲解完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后,学生就可以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针对部分课程,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直接上机演示,让学生一边听理论知识,一边实际操作,在学习中进行实际应用。学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际操作,能够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断提高自身计算机应用能力。

3.优化计算机教学模式

在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这导致学生懂得很多理论知识,却不会实际应用。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不仅缺乏动脑的习惯,更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也就无法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与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讲解Word相关的文档与图片的排版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教学内容,然后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上机制作文档。接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或给予学生相关的提示。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实践的空间。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收获成功感,并能在教师的提示和讲解下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4.改进计算机教学方法

兴趣能够激发一个人对事物的探索欲望,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特别是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尤其需要学生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计算机学习有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计算机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传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习最终还要靠学生自己,教师只是领路人,而且教师的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都有限,而社会在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不断更新,所以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更多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

四、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行业对具备计算机专业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于中专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师资队伍不够强大,所以在中专计算机教学的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中专计算机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优化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中专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中专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白爽.浅谈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能力[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

[2]刘远庆.关于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6(18).

[3]米娜娃·买买提.中专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2(07).

[4]包立华.浅谈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猜你喜欢
中专生计算机教学培养
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
中专护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及SBI教学法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