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021-06-28 10:15林绍海
成才之路 2021年16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效果数学教学

林绍海

摘 要:数学教学要基于儿童立场,通过找准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起点、数学学习方式以及数学思维的切入点,让互动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文章以“认识周长”为例探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深度学习;教学效果;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6-0132-02

“儿童立场应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教育者应树立儿童是学习主动的“建立者”观念,站在儿童立场,满足儿童通向真实世界的需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沟通儿童世界与数学学习的桥梁。教师要创设充满挑战性、趣味性的数学情境,通过兴趣驱动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乐于倾听、乐于思考、乐于表达,最大限度地促进深度学习。下面以“认识周长”为例探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

一、找准学生认知起点,让互动言之有序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准认识的起点,激活学生的认知需求,使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溝通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结,以形成新的知识生长点,构建系统的知识经验结构。

1.知识起点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把知识作为一种静态式、客观式、敬为真理的知识传授,课堂是僵硬的、死气沉沉的。深度学习就要改变对知识的机械传授,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获得价值、体验、经验,从而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情感领域和价值结构。学生的学习要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结,以此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如“认识周长”是在教学平面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第一层次,从描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摸身边物体的面的边线等操作活动,初步感识物体的一周。第二层次,通过找一找实物(数学课本封面、树叶、钟面等)的一周在哪,想一想实物的这一周是什么图形,丰富对周长的感性认识。第三层次,运用课件演示这些实物(数学课本封面、树叶、钟面)的一周,引导学生比较观察,哪个长,哪个短,认识到图形的一周是有长度的,从而揭示周长的概念,形成对于周长的理性认识。第四层次,通过判断“下面各图中,哪些图形有周长?为什么”(出示梯形、L形、M形、日字形四种图形)强化对于周长的认识。第五层次,通过动手测量周长,形成关于周长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第六层次,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经验起点

教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问题导向原则,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改造,使学生原有的经验、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起联系。课堂上,笔者利用学生已有数学课本边沿、操场跑道一圈等生活经验,设计了以下操作环节:(1)试一试,边绕边说,数学课本封面的一周在哪里?(2)议一议,你的绕法和同桌相同吗?汇报时,学生上台一边用手指绕着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一边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笔者接着追问:“谁的方法与这名同学的方法不一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绕的方向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绕的起点也可以从“指定点”到“任意点”。笔者再问:“通过以上学习,你对‘一周有什么新的认识?”丰富学生对于“一周”的理解。通过操作、思考、解答,再到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学生发现从物体边沿的某点起,绕边线一圈,又回到起点,就是它的一周,揭示了一周的本质属性。

二、找准数学学习方式,让互动言之有物

教师要从儿童思维、儿童的视觉出发,通过适合学生的方式比如画图、多媒体展示、肢体动作等,将学生的思维可视化,让教学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契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1.思维可视化

“思维可视化”就是学生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不可视的思维清晰可见地呈现出来。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相对比较弱。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在“周长”教学中,教师可以用铁丝围成几种图形,这几种图形都是由同一长度的铁丝围成,所以他们周长相等,只是形状不同,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形状不同的图形,周长也可能相等,这也是通过操作展示思维的过程,让思维可视化,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这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认知结构产生积极的影响。

2.具身认知

瑞士数学家欧拉曾说过:“数学这门学科,需要观察,更需要实验。”数学学习更应重视基于身体、源于身体的具身学习价值。笔者根据周长的应用设计了如下实验:(1)动一动:一条长50厘米的铁丝,能围成什么图形(首尾相连)?(2)想一想: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你又发现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实验与互动发现:围成图形的周长都是用同一根铁丝围成的,铁丝的长短不变说明这些图形的周长相等。这样的实验与互动,将学生置身于课堂,使学生在与课堂的互动中,深刻地理解、把握周长的本质与图形的形状无关,仅与围成图形铁丝的长短有关。

三、找准数学思维的切入点,让互动言之有理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反思是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思考与思辩的时间与空间,同时要引导学生,让学生独立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验证,最后收获成功,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让数学思考变得有深度。

1.对比式提炼

类比方法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和思维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类比方法进行学习,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学生在类比中想像,升华数学思维,提炼数学本质。课件演示(出示数学课本、树叶、电子钟),观察比较,哪个图形的一周更长,哪个更短。通过聚焦三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寻求共性、提炼总结,形成结论,从而揭示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测量出三种图形结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周长,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说明图形的周长与图形的形状、大小无关,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可以形状不同,也可以大小不同,揭示了周长关于形状、大小的非本质属性。关于周长测量方法的类比,比较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周长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发现了用直尺测量长方形和三角形,然后将各线段长度累加比较方便,而测量圆形用软尺比较方便。

2.个性化拓展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采用向不同方向绕,从不同起点绕的方法,去探索数学课本封面的一周,这是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在比较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时,不仅说明使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比较方便,还让学生探索其他的测量方法,如用“绕线法”,可以先用绳子绕课本、树叶、钟面一周,拉直绳子,再量出绳子的周长,其运用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综上所述,开展教学活动就应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这样开展的教学活动才有意义。基于“儿童立场”的视界,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能使学生真实、主动、有深度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田欢.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06).

[2]程明喜.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04).

[3]李晓飞.深度学习导向下小学数学交流策略的探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08).

[4]徐章韬.指向深度学习:根植学科的数学学习理论[J].中国教育学刊,2017(08).

[5]马云鹏.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模式——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7(04).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教学效果数学教学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