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尔德活动雕塑的语言特征探微

2021-06-29 08:07
陶瓷 2021年5期
关键词:尔德铁丝雕塑

姚 放

(上海立达学院 上海 201609)

亚历山大·考尔德(1898—1976)出生于雕塑世家,自小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之后凭借超凡的艺术创造力成为举世闻名的雕塑家。考尔德的创作领域很广,绘画、雕塑、工艺等都有涉及,他的艺术之路受到二十世纪初期各现代艺术流派和康定斯基、米罗、蒙德里安、杜尚等一群前卫艺术家的极大影响。雕塑作品使用材料都是常见的铁丝、碎骨片、木头、金属片和彩绘钢等,作品的表现形式有动态、静态或静态与动态相混合,但最有影响是一种新创造的雕塑艺术形式,被称为“活动雕塑”或“动态雕塑”。作品中所展现的非线性动态构成特征、抽象绘画性构成特征形成了考尔德“活动雕塑”的创作风格,也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1 “活动雕塑”的构成方式

1.1 非线性动态构成的语言特征

考尔德的“动态雕塑”大多是由挂在细铁杆或细铁丝上的被涂了色的金属片所组成,所呈现的各种形态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空间构成。当这些装置一旦受到周围环境的外力影响,原本的平衡被打破,相互关系也随即被改变了。“动态雕塑”作品平衡支点的位置,铁丝的长度以及翼片的重量之类的因素是作品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这些多变性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实验而得到的动态构成,也是被称为“活动雕塑”或“动态雕塑”最为重要的特征[1]。非线性简单地说是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线的关系,代表不规则的运动和突变。它最早是一个数学名词,现已渗透到各个领域。考尔德的雕塑也具有非常典型的非线性构成特点,作品中呈现多样化的随机构成形态让观者产生一种连续非固化的视觉享受。考尔德的大量作品都顺应了非线性理论之说,他在制作作品时,总是从尾端吊着的小单元开始,从铁丝在指尖的摇晃中,慢慢找出支点,时而也会先用绳子吊着它们想办法找出支点,再用铁丝弯出具体形状,作品的各种形状、大小和角度是由考尔德的艺术意念和艺术品位来决定的。

“动态构成”的视觉呈现强调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这种创作观念的源头追溯到二十世纪初各种现代艺术流派的兴起和包豪斯的艺术实验中。考尔德一系列的动态雕塑创作打破了与传统雕塑的形态边界,不同之处是它能够在空间中借助各种力量——空气的流动、水力以及机械动力等产生形体上的变化或者空间中的位移。

考尔德入选费城美术馆举办的“第三届国际雕塑大展”作品“国际动态”,是一件高6.1米的大型动态雕塑,也是一件特征非常明显的“非线性动态构成”雕塑作品。作品上端有一个铁丝连接的支撑点,由这个支撑点引入数个支撑点,再由这些支撑点悬挂形状、大小不同的金属片构成延伸、飘浮的形态,当作品受到外部力量影响时,铁丝和金属片就会抖动,形成不规则的构成变化,可称为“非线性构成”动态雕塑。“一个红色四个黑色加上一个白色的X”、“自水平伸展之竖立”等很多作品,都是考尔德典型的“非线性构成”动态雕塑作品。

1.2 抽象绘画性构成的语言特征

雕塑是三维空间的形态表现,绘画是二维空间的形态表现,这两者是立体和平面不同的视觉形态。考尔德在作品中使用了很多平面构成的元素,使得作品呈现了两种与观众交流的方式,第一种是把它作为在外界作用下,可以产生变化的“活动雕塑”实体,但当作品没有产生运动或是静止在某些角度状态下,第二种方式就呈现了,那就是抽象构成的绘画性平面特征。考尔德在他的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平面图案元素和只有绘画才使用的色彩构成元素,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抽象绘画特点,这两种形式都能在同件作品中共存的可能性是他的作品备受大众喜爱的缘由之一,同时也表明了三维空间作品和二维空间作品的区别[2]。

考尔德作品中很多元素的综合构成,具有强烈的平面绘画性的语言特征,例如:作品“S形蔓藤”,整个雕塑造型是通过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叶片平衡组合,展现出优美的S形曲线。将单个元素抽离来看就是抽象的植物叶子外形,连接这些叶子的铁丝不只是起到固定和运动的作用,每一根的长度和曲度都不一样,就像抽象绘画中的线一样具有美感,最后运用独特的点、线、面构成语言,表现自然美与和谐美。作品“南十字”(见图1),上部的叶片与铁丝的使用了平面化的铁片与铁丝的线面构成,底部是静态的圆雕式的抽象构成,整件作品在某些角度下会是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共存的一种状态,这种不同空间组合形式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具有绘画性构成意味的奇特审美体验[3]。

图1 《南十字》 1963年 金属片、铁丝、颜料81.3×78.7cm

从考尔德在作品中使用的三原色和黑白灰的色彩构成中,也凸显了抽象绘画性构成的语言特征,也窥视到蒙德里安的几何抽象色彩和米罗材料的多样性对考尔德作品产生的影响。例如:“圆圈”,在一个大圆圈中,以铁丝悬吊各种装饰物和现成物,作品材料包括铁丝、金属片、木头、陶、绳子等。这些涂有颜色装饰物和现成物形状不一、上下错落,组成了抽象的色彩构成。

考尔德就是将这些抽象绘画中使用的技法和元素,按照力学原理和审美法则变成了一件雕塑作品,使一件可360度观看的雕塑作品又具有强烈的抽象绘画的感觉,所以考尔德把自己的作品定义为“会动的抽象雕塑”。

2 “活动雕塑”的审美方式

二十世纪初期,是个艺术革命时代,自罗丹、布朗库西等艺术家敲开现代雕塑艺术的大门后,雕塑艺术的呈现方式已不拘泥于传统形而下的造型,各种艺术流派百花齐放,为人类提供了新的审美可能,考尔德的“活动雕塑”除了带给观众视觉体验的同时还与观众之间存在着互动性和时间性[4]。

2.1 互动性

18世纪法国的学院派雕塑及以前的传统雕塑基本以静态的人物或动物为主题,呈现方式以写实的手法为主,力求作品在解剖和动态上的清晰准确。作为观者在欣赏这些作品时是带有个人审美经验去欣赏的,作品表现并不会超出观众对人体或动物的认知和理解,这也就是常在美术馆听到周围观者讨论的象不象和看不懂的问题。到了19世纪晚期,罗丹作品“跳舞的人”,就让观众产生了新的审美感受,已经不能用以往的认知经验去欣赏作品了。虽然“跳舞的人”题材还是人物,但是作品中的人物看上去只是像人的泥巴,而不是精确塑造的泥巴人物,观众看到新的作品形式时,就会建立新的审美经验,从而获得某种顿悟式的心理感受与艺术体验。考尔德的作品也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观众在欣赏作品的时候随着作品的运动其审美经验是不停变化的,是一个建立经验——打破经验——再建立经验的循环,是一个活动的过程。考尔德追求雕塑与人的“互动”,借助环境中的气流、风向等外力,让作品产生变幻莫测的形态,在这个过程中将观众的参与视为作品的重要意义,作品不像静态雕塑那样完全由艺术家把控,作者也不能完全把控自己的作品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会呈现什么形态,观众在作品中获得的审美体验很大程度上由观众自己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决定的。面对考尔德的“活动雕塑”,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的观众心中都有不同的样子和感受,作品与观众之间有着很强的互动性,这就缩短了作品与大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融入在有趣的、好玩的、好看的作品中,而且这个作品需要观众在现场才能完全体验、感受和理解作品。

2.2 时间性

莱辛在美学论著《拉奥孔》中,把古典艺术分为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但同时也提出:“所有物体不仅存在于空间中,也存在于时间中”。就像很多经典古典雕塑作品一样为了表达作品最美的瞬间会把不符合生理形态的动态前后组合在一起,这个动态是建立在艺术家对运动的感知之上,即表达了运动又隐含的暗示了时间。但是在考尔德的作品里面破除了这种固定的空间和暗含的时间观念,正是由于他的作品是运动的,是建立经验——打破经验——再建立经验的过程,所以使他的作品更像是“表演艺术”。观众不光是看一个静止的画面,而是看考尔德作品在时间里的变化,它的形式存在于时间不停地流动中,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意义。考尔德的“动态雕塑”是观众在时间和过程中感受和体验作品。正因为有了时间和过程,使得观众对作品不能像传统雕塑那样有着瞬间的视觉体验,而是给观众留下了未尽意味的、变化的、模糊的诗意期待。

3 结语

通过探微考尔德的活动雕塑的语言特征,我们发现考尔德很多用铁片.铁丝.钢板等材料制作的活动雕塑作品,都是以点、线、面、体和形、色、质等为元素,进行动态的、抽象的、非线性的多重空间构成综合,亦能看出考尔德对现代构成的研究和感悟。时至今日,中国进入后工业时代,如何借鉴世界公共艺术的精髓为中国设计创新所构思实践,是现当代的设计主体与观者客体需要理解与思考的公共艺术及社会学问题。考尔德的活动雕塑语言特征给予我们大量的案例参考与系统思考,动态主题雕塑逐渐引申,表现疆界扩展到当代人生活与思想中去,亦可当作兼具情感与功能的造型载体,融入到当代公共艺术空间中,成为新的艺术形态与造型语言,展示雕塑新的动态实践、造型美感及空间畅想。

猜你喜欢
尔德铁丝雕塑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铁丝有多长
COMPLEX INTERPOLATION OF NONCOMMUTATIVE HARDY SPACES ASSOCIATED WITH SEMIFINITE VON NEUMANN ALGEBRAS∗
铁丝的幽默世界
写实雕塑
两长两短
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
十四、彼尔德爱睡懒觉
熟练的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