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海拼争, 岂止是方法不当?

2021-06-30 06:56杨先武
师道(人文) 2021年6期
关键词:加班加点题海战术课业负担

杨先武

近年来, 经常看到中小学生受课业负担过重、 考试成绩下降、 精神压力太大等因素影响而自杀的报道, 心情十分沉重。 正值花季少年的他们以这种方式告别人世, 既是个人最大的不幸, 也是其家庭最大的不幸。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 学习本应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 但在当今中国, 许多渴求知识的学子却无缘享受这种快乐。 他们竟日为分数耗费精力, 整天为名次提心吊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压力, 使他们失去了童趣, 失去了自由, 失去了完善的人格, 失去了鲜明的个性……这种状况是极不正常的。

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 只有把莘莘学子从“分数决定命运” 的现实中解脱出来, 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 才能真正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此同时, 作为身负重任的教育工作者, 则不应消极等待评价制度的改革; 而应敢于逆 “一切为了考试” 的潮流而动, 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这就必须摒弃 “时间加汗水” 的做法, 具有向题海战术挑战的勇气。 虽然在 “以分数论英雄” 的环境中, 这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但有没有这样的勇气, 是考量一个教育工作者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学生之所以不堪重负, 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分数竞争的压力下, 热衷于题海战术, 不但在课堂上大搞应试训练, 而且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 从小学到高中, 学生总在没完没了地背书和 “刷题”, 哪有时间自由支配? 哪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些教师为了提升本学科考试的高分率, 竞相争夺学生的课余时间,大打疲劳战。 这种做法如不加以遏止, 减负只会成为空谈。 而现时的情况是, 大多数学校的领导都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 一些地方政府则把高考升学率当作一项政绩工程, 对通过加重学生负担而 “取胜” 的做法非但不加制止, 反而予以表彰和奖励。 这便导致教师加班加点和大量布置课外作业之风盛行, 五花八门的课外补习使中小学生疲惫不堪。 虽然新一轮课程改革从启动至今已有20 个年头, 但学生的课业负担却愈来愈重。 作为教育工作者, 应该为此而汗颜。

笔者以为, 加班加点, 题海战术, 不只是教学方法上的问题, 还关系到一个教师的师德。 那种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任意侵占他们的休息时间、 加重他们课业负担的做法, 是缺乏良好师德的表现。 你若真正关心和爱护学生, 就不应该置他们的身心健康于不顾, 剥夺他们的课外自由, 用多布置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低效, 靠题海战术来争胜。 虽然这种 “时间加汗水” 的做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但它是以摧残学生的身体、 泯灭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代价的, 完全背离了课程改革的大方向。 因此, 只要听到某位教师慷慨激昂地介绍自己废寝忘食甚至带病与学生一道加班加点的 “先进事迹” 时, 我便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悲哀——为学生, 也为教师本人。 他们这样做与其说是对工作认真负责, 不如说是出于无奈。 应试教育带来的残酷竞争, 不但使学生失去了童年和青春的欢乐, 而且扭曲了教师的师德。

有鉴于此, 笔者在教学中一直坚持不加班加点, 不搞题海战术,恪守不布置课外作业的原则 (语文练习在课堂上完成)。 我对学生布置的唯一任务就是每天抽出一定的课余时间 (不少于半小时) 阅读以文学作品为主的课外书籍。 这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和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是完全一致的。

我知道, 坚持为学生减负的原则是 “冒险” 之举, 如果学生的考试成绩上不去, 无论多么先进的理念和做法都会显得不堪一击。 但我相信, 只要改进教学方法, 就能与题海战术一争高下, 同样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 因此, 我力求把功夫下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上。 有位老师曾经劝告我:“学生的课余时间你不去占用, 别的老师照样会占用, 到时候吃亏的是你自己。 你何必这么傻!” 我的回答很干脆: “我宁可自己吃亏,也不会给学生雪上加霜!” 话虽这么说, 我却不甘心自己所教的学科因受到其他学科的 “排挤” 而使学生成绩下降, 生存在相同的 “应试” 环境下的我, 何尝不是如履薄冰! 但我实在不忍心加重学生的负担, 面对无法回避的分数比拼, 我唯一的选择就是改革课堂教学, 让学生学得主动, 学得轻松, 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把必要的训练放在课堂上完成, 力求通过精选精练培养学生的能力。 自踏上三尺讲台以来, 我一直坚守自定的原则, 即便是进入中考、 高考的复习阶段, 也绝不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

实践证明, 只要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就不必害怕考试。 笔者先后执教过初中和高中,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中考、 高考,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笔者所教的学生中先后有 40 余人在市级以上作文竞赛中获奖 (其中一人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奖), 有不少学生在省级以上语文报刊发表习作。 看到学生们的成长和进步, 笔者感到由衷的喜悦和自豪。

当然, 笔者最希望看到的是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尽快实施, 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桎梏早日打破。 值得期待的是, 去年 10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 “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 教育部门、 学校和教师”, “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但愿上述禁令能在不久的将来落到实处, 但愿那种靠题海战术、 魔鬼训练换取高分的做法不再受到推崇, 那些靠剥夺学生休息的权利、加重学生负担而赢得考试佳绩的教师不再受到表彰和奖励。 诚如是,则莘莘学子幸甚, 中国教育幸甚。

猜你喜欢
加班加点题海战术课业负担
从陷入题海到没于人海
注重解题反思 回避题海战术——一道导数压轴题的多角度思考
当代家长不易做
验收
我国劳动工时和休息休假制度的价值选择与制度完善
新课改后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障碍的现状调查
编辑部的“神回复”
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减轻高二数学课业负担
同题异学(1)
魔幻薪题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