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词朗读欣赏策略

2021-06-30 07:43黄兴强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古诗词策略

黄兴强

[摘   要]古诗词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重点探究了农村初中语文古诗词朗读欣赏的方式与方法,以期能给其他教师一定的教学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朗读欣赏;古诗词;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8-0005-02

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我国的传统语文教育强调朗读感悟,重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这说明了“读”的重要性。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有的农村初中学校的课堂朗读时间只有5分钟左右,一些教师只是稍微点拨字词读音或范读一遍文本就算是朗读了,至于悟读、品读、赏读则走马观花,认为学生大致理解文意即可。

怎么才能让农村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诵读,提升他们的审美品位,提高他们的文本诵读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良好读书习惯?笔者认为具体应该这样做:让学生学会悟读、品读、赏读,以提升赏析能力。

基于此,笔者以古诗词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诵读欣赏能力提高的实践策略。

一、传授古诗词朗读技巧,有效示范

古诗词是最适合朗读的作品,因为它们韵律和谐,讲究平仄,节奏规整,句调抑扬顿挫。但要想把古诗词朗读好,并不容易。所以,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如重音、停连、语调、节奏的处理方式,以及如何根据古诗词的体裁特点、思想内容来有感情地朗读等。

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要读重音,重音是通过加强声音并配合发音的延长来表现的。停连指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连接。语调是由语气决定的,大致可分为平调、声调、降调和曲调四类。节奏的种类较多,有紧张型、轻快型、高亢型、低沉型、凝重型、舒缓型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技巧综合运用到具体的朗读实践中。

如教学《赤壁》(杜牧)一文时,先做朗诵指导:诗题和作者名读平稳,吐字清楚。读第一句“折戟沉沙铁未销”时,语气要温和且隐含愁情;“铁”发音后稍做停顿,不换气,读出发现古物后的些许惊异;把“销”读成次重音,且音稍拖长,读出看到旧物沧桑时的感受。用平稳的语调来读第二句“自将磨洗认前朝”,语速前面快而后面慢,运用快中显慢、前后停歇的技巧使节奏富于变化;“认”后稍做停顿,不换气。读第三句“东风不与周郎便”时重读“东风”这两个字;“与”发音后稍做停顿;把“便”读成次重音,读出感慨。读第四句“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春深”时用升调,语气饱满;读“锁二乔”时用降调,语速渐慢,声音渐小;把“锁”读成次重音,表达出诗人由愤而悲的感情。

示范朗读后,让学生跟读,这样学生便很容易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进而悟出诗人抒发的愁情。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不仅能营造情感氛围,感染学生,还能把学生带进古诗词赏读的情境中,使他们学会朗读古诗词的基本技巧。

二、不同古诗词的朗读形式不同

有些农村学生识字少,普通话不标准,语感差。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这些学生有效朗读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朗读形式的多样化与灵活化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能使他们深入把握诗词的思想。在课堂上,可以交替使用散读、齐读、跟读、个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形式,可以根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析读、品读、研读、评读等,可以根据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说读、写读、听读、背读、赛读等,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进行想读、联读、比读等。各种形式的读都有其特点和作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对象和目的来做出相应的选择。

如教学《次北固山下》(王湾)时,先進行“音频范读,学生跟读”,接着进行“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最后进行“个人读”。音频的感染力强,学生通过聆听能够正音,明晰节奏。教师通过范读能够与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把握感情基调。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能够领会朗读的要领,有效把握节奏,处理情感的抑扬。在琅琅书声中,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慢慢进入诗歌所构建的意境里:北固山下,潮水上涨,水面开阔,白帆高悬,残夜将尽,红日升起,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寄出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能替我捎到洛阳。

在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再开展比赛读、当堂背诵等活动。

有些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相通之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研读。如《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说人老了,不可能重回青春年少?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呢。这写出了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而刘禹锡的《秋词》则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古人的悲秋情感,而诗人却发出“秋日胜春朝”的感慨。学生容易感受其情感。后两句由鹤引发的豪情,学生理解起来就有点难度了。在此要点拨,写鹤飞冲天是用比喻的手法,抒发诗人旷达奋发的情感。

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助意象表乐观之情。比较赏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三、结合学生疑问思考教读角度

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有效指导意识,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应做到鲜活、有效。教师必须知道学生有疑之处,再指导他们思考、解决,以构建有效课堂。

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有学生在朗读、自己查找资料了解其的大意后,提出疑问:“词人是不是想到天上生活?毕竟天上那么美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讨论起来。这样便自动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局面。之后,笔者提问:“‘我欲乘风归去是词人的打算,他想忘掉人间的一切失意,让精神有所寄托。那么,有哪些句子写他的心理呢?”学生思考后得出:“‘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顾虑高处寒冷。其实天上、人间都吸引他,但他最终愿意在人间‘起舞弄清影,表明他还是对人间生活充满喜爱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也体现出在苏轼眼中人间仍是美好的,此时的他虽然和弟弟分离,且仕途失意,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而‘不应有恨。这种处世态度是积极的、乐观的。”

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疑问点并引导他们深入探究,便能使学生很好地感悟诗词的意境及思想情感。

从一方面看,学生若善于思考、发现问题,便说明他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从另一方面看,教师也应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如在教学《迢迢牵牛星》时,完成教师范读,学生仿读、个性读、齐读后,让学生对照注解理解诗意,品析写作表现手法。之后教师抛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认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牛郎织女也应该这样,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两种看法。一是牛郎织女应接受现实,隔河相望,只要心中有爱,又岂在朝朝暮暮。二是牛郎织女应想尽办法团聚,相爱的人应该在一起。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后,教师继续抛出第二个问题:“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学生深思讨论之后明白:作者借神话故事写人间夫妻不能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反抗意识。天下有情人应终成眷属。至此,审美鉴赏便完成了。

基于上述论述,笔者认为,教师若能有效指导朗读,且开展多種形式的朗读活动,则能使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且加快他们背诵古诗词的速度。基于学生的疑问开展的古诗词欣赏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走进古诗词的世界,对古诗词蕴含的情意进行积极探索。

古诗词教学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有:古诗词中所用的典故学生难以理解,一些学生对古诗词的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等的认识流于表面,等等。这其实受到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平时阅读量的影响。朗读欣赏的意义还体现在考试中“古诗词”板块的得分率上。通过有效的教学,10分的识记默写名句题,学生一般都可以得到7分以上,2分的古诗赏析题,得分率在60%左右。

古诗词阅读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想让学生习得朗读技巧、发展能力、训练思维,教师便需要设话题、做示范、给抓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张颂.朗读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2]  马显彬,赵越.普通话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3]  孙绍振.朗诵不可滥用[J].中学语文教学,2008(4):14-17.

[4]  刘占泉.谈诵读技能的运用[J].语文建设,2009(6):41-42.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古诗词策略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