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阅读与历史理解

2021-07-07 07:16王波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0期
关键词:行政区划诸侯史料

[摘要]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史学阅读是前提。基于“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一课教学,通过史学阅读,选取适用学生、符合教学立意的史料,设置有效问题加以展开,既有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更利于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史学阅读;历史理解;地方行政区划

“不钻进史料中去,不能研究历史;从史料中跑不出来,也不能懂得历史。”[1]通过对史料的选择、甄别和运用,培养学生用历史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成为当前历史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为例,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对其解读相对简单,但从课程标准和专题主线来看,探究其演变的具体历程显然更有助于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提升。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是历史的进步,但为什么汉初统治者采用郡国并行制?汉、唐、宋地方管理普遍采用三级制,有何异同?为什么说元代行省的设置较好解决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这些都需要史料来解读。“只有符合了教学目标的定位,史料才能够补充教材内容的不足,才能够更好地凸显课堂教学的价值。”[2]

为达成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笔者阅读相关史学成果,梳理出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的大致脉络。[3]针对学情,设置问题,分三部分展开教学,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探究一 秦汉时期的郡县两级制

材料一: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二

材料二:分封制的弊端逐渐凸显,出现了“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下虐民”(《韩非子·和氏》)的混乱局面……秦早在作为周的附庸时,就位于对西戎作战的前线。周平王东迁后。秦被正式封为诸侯,“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史记·秦本纪》)。这就使秦直接与犬戎对抗。西周的灭亡,使秦深切意识到诸侯的不可靠。

——摘自黄栋法《综论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设问]阅读材料,结合书本,补充材料二的省略部分。

[设计意图]补充史料,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习惯,增强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呈现,让学生知道郡县制的设置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渐进的历史过程,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同时郡县制的设置是在分封制弊端逐渐凸显的情况下进行的,体现了历史的进步性。

材料三:“高祖创业,目不暇给,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女主之难,成太宗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四:汉初,战争导致“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载十二三”;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凋敝……与此同时,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导致难以制定统一的经济政策,加大了施行“令出于一”的单一郡县制的执行难度……汉中央给予封国较大的经济、政治等权力,将权力适度下放,令诸侯“掌治其国”,“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刘邦分封同姓之初,便已意识到对于封国的离心倾向必须加强控制,并且制定了一些法令措施以限制地方权力过大。首先从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其次在军事上,地方封国虽有郡国兵,但“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验也”;此外,王国须向中央交纳献费,诸侯王须定期到京都朝见皇帝等等。

——据汤其领《西汉郡国并行论》等整理

[设计意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汉初郡国并行制的确立是建立在社会经济提供的现实基础之上的,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不是对郡县制的否定,亦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对建立中央必要集权和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的纵向关系模式的初步探索,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统治。通过解读,学生学会把历史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去考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通过史料呈现,问题引导,体会汉代封国与周代封国的异同,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五:文帝时,吴王濞“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景帝时,胶西王端“数犯法,汉公卿数请诛端,天子弗忍,而端所为滋甚”。

——据《汉书》《史记》等整理

材料六: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惜乎措虑不远,封爵过制,中世以后,尾大之势浸成,而遂兆吴、楚七国之变……故贾谊在文帝时建言,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至武帝时,主父偃复请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武帝从之。于是蕃国始分,而支庶毕侯,列国之势,浸以削弱,终西都之世无复反者。

——徐天麟《东汉会要·封建上》

[设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中央与地方矛盾斗争的过程。

[設计意图]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但因统治者对诸侯采取纵容政策且“措虑不远,封爵过制”,导致诸侯逐渐做大,为巩固统治不得不采取削弱诸侯的措施,郡国并行制向郡县制演变。汉代中央政权与地方之间既有斗争性,又有统一性,其关系演变经历了控制——失控——再控制的过程,以寻求两者之间“度”的平衡。通过上述解读,培养学生阅读史实,理性归纳、阐述历史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探究二 汉唐以来三级行政体制的演变

材料一:汉武帝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十四部,作为监察区。首都附近诸郡由司隶校尉部所辖,其他郡国则分属十三个刺史部。每部设刺史一人,按六条规定检查地方长官的行为,但不管理地方行政事务……东汉大部分时间,州一直是以监察区域的形式存在。直到东汉末年……朝廷不得不派中央的高级官吏——九卿,出任州牧,授予其兵权、财权和政权,以镇压农民起义军。这样一来,州就成了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但彻底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各地州牧,渐成割据独立之势,东汉王朝最终在军阀混战中覆亡。

——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材料二:两晋南北朝时期州、郡、县政区数量简表:

朝代 州 郡 县

西晋 19 172 1232

南北朝 220 999 1300

北周 211 508 1124

[设问]根据材料一,指出州的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汉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设计意图]了解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史料价值,多角度解读历史,培养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通过纵横对比寻找历史的演进轨迹,感悟历史变化的渐进性和复杂性。

材料三:高祖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洎于九载,廓定江表,尋以户口滋多,析置州县。

——《隋书·地理志》

材料四:隋唐的二级制,虽然模仿秦汉制度,但行政管理形势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隋的疆域比秦大,唐的统治比汉深入,对中央政府来说,管理二三百个州却是很大的问题,派遣监察官员势在必行。贞观元年(627年),按山川形便分全国为十道,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将贞观十道分割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职”……天宝末年,为扑灭安禄山及其后继者史思明的叛乱,唐朝政府在全国普遍设置方镇,等到平叛战争结束,这些战时区划保留下来,节度使兼采访使的制度也固定下来,而且两使兼而为一,州县之上自然形成了新的一级政区……唐代最终亡于藩镇割据。

——摘自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设计意图]阅读材料,捕捉材料的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通过材料的阅读,引导学生梳理材料的核心观点,明确隋唐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轨迹,并与汉代地方行政区划作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材料五:“节镇太重,君弱臣强”是汉唐两代留下的最为惨痛和深重的历史教训,但汉唐两代的经验又表明,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里,施行纯粹的两级制是有很大困难的。赵宋王朝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以天下土地形势,俾之分路而治”……该机构的设置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每路设四个机构,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

——摘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等

材料六:宋惩五季之乱,削藩镇,建郡邑,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亦以寖弱。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一县则一县惨,中原陆沉,痛悔何及。

——《宋史·文天祥传》

[设计意图]制度的变迁有其内在的规律并呈现阶段性特点。通过材料的呈现,让学生明白宋代的“路”是统治者总结历史经验并结合时代条件所创设的,同时宋代的路与前代行政区划相比又有其独特的特点。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新的制度创设一定比旧制度进步,路的设置也有其局限性,它使中央王朝对外边防的能力大大减弱,有宋一代,外患不止,宋朝也亡于外敌入侵。

探究三 元朝以降行省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材料:中央政府以命令授权形式将部分权力交予行省行使,一切治权皆属中央政府,行省只是中央的代理而已。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元代行省的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将行省的设置放到中国历史的长时段中考察,探究其背后隐藏着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发展历程,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从秦汉到明清,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一脉相承,但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地方管理制度也随之演变。因此,当我们以今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的智慧时,应对历史保持更多的温情与敬意。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理解历史,理解那个逝去的时代。以上教学流程体现了教师通过史学阅读,选取适用学生、符合教学立意的史料,设置有效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过程。该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史料研习的过程,教师基于史学阅读、教学设计提升了专业素养,学生基于历史问题的解决,历史理解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参考文献]

[1]翦伯赞.史料与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60.

[2]袁廷虎.基于学科素养建构的史料教学研究[J].历史教学,2015(12):15.

[3]王波.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从2015年浙江高考第15题说开去[J].中学历史教学,2016(10):50-51.

猜你喜欢
行政区划诸侯史料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五张羊皮
烽火戏诸侯
GIS在贵阳市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中的应用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邯郸—邢台城市团整合发展探讨
烽火戏诸侯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区划名称需体现历史文化特征
烽火戏诸侯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一保定”的融合发展思路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