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砂之美 荥经砂器

2021-07-07 13:55白英
旅游 2021年6期
关键词:轮盘砂锅师傅

白英

1百年老窑。

2滎经砂器馒头窑。

《荥经县志》记载:“荥经六合乡古城村多粘土,砂器生产历史悠久。”此中的荥经为四川荥经县,古称严道,曾是蜚声中外的中国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以砂器闻名,被称为“中华砂器第一乡”。其中用料讲究的荥经砂器采用当地特有的黄白色优质黏土“白善泥”,制出的砂器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所以也有“东有宜兴紫砂,西有荥经黑砂”的美誉。

龙砂锅 初成形

在六合乡的古城村有着著名的“砂器一条街”,两百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有作坊,户户卖砂器,个个是匠人。而千百年来,荥经砂器的烧造几乎保留了石器时代最古朴的大地气息,展现着“土与火”真正的艺术魅力。它的烧制工艺也一直是全凭经验积累、心传口授的手工制作,经过筛土、和泥、捏坯、成型、烘干、窑烧、烟熏等工序生产。

古城村的天刚亮,108国道旁“嘎吱嘎吱”的开门声此起彼伏,当地百姓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店里的黑陶砂锅搬到道路两旁,一层一层垒在一起。放眼望去,黑压压一片,绵绵延延,煞是壮观。等到搬完了砂锅,村民才回屋梳洗打扮,不久就能听到鼓风机“呼呼”的转动声,见房屋里熊熊的火光起,这就是荥经砂器人新一天的开始。

3荥经砂器龙字锅。

村里40多岁的程大姐,正在堆放着黑油油的泥巴边上捏砂锅,她看起来文文静静,干起活来却英姿飒爽。小时候家里人在院里捏砂锅,她就在旁边玩泥巴,就像现在孩子们的橡皮泥玩具,想捏什么就捏什么,十分有趣。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和兴趣使然,程大姐也学会了捏砂锅,现如今她和丈夫一起经营着一个砂器作坊,能烧制砂锅、茶杯、茶壶、花盆等不少品种。

4程师傅捏砂锅。

5劳动之美。

1龙砂锅。

程大姐手上的原料已经过了好几道工序的加工,先是采挖黏土,这个黏土便是荥经砂器的独特原料——白善泥,土质细腻、黏性较强,广泛分布在严道古城附近。将采挖的白善泥放在露天场地,贮存一段时间,再粉碎成块粒,加水与荥经当地出产的优质无烟煤和煤燃烧过的灰渣按照比例揉和、反复翻打,直到泥团不沾手就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器物坯。

她的面前有一圆形的轮盘,直径有半米多一点,只见她先铺一层黄土粉,再把练好的泥放上去,揉到适当软度时,一边旋转轮盘,一边用手拍打,瞬间毛坯就变成薄厚均匀、表面光滑的圆饼。接着拿过胎具,把坯子底朝下放在轮盘中间,旋转轮盘,不一会,砂锅的雏形就显现出来;紧接着又用毛毡蘸水把边沾湿,用“砂刀”把坯口切齐,一个砂货坯子就做成了,放置自然晾干。

而在荥经砂器里,名气最大的是龙砂锅,顾名思义锅身、锅盖雕有陶龙,程大姐就掌握着这一绝技。一个龙砂锅,从制坯到焙烧、上釉,中间有十多道工序,最考手艺的便是雕龙。龙砂锅上要贴龙两条,锅盖一条,锅身一条,边上还饰有云彩。“没有模具,想做成什么就是什么”,程大姐边制作边说着,如坯子成型、贴花、雕刻都是用手工来完成,手上用力的轻重、图案的精致、打磨的程度都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每件成品因着手工制作也都不尽相同,做成什么样全凭经验与心境。

2上釉。

3挑砂锅。

5洒木屑。

只见程大姐脚踩制陶器,抚弄旋转着轮盘,用双手在轮盘上翻来覆去地揉着泥团,把泥按在锅身上,依次捏出龙角、尾巴、胡须,接着又在龙身上点出星星点点的鳞甲,再给龙点上睛。龙头是龙砂锅的魂,龙首上昂,龙睛炯炯有神,一团黑泥巴在她手中就成一条条神采奕奕的龙,最后,她拿起一枚印章,郑重地在砂锅盖子上印下了“荥经砂器”四个字。

馒头窑 演传奇

在作坊中间,有一个直径约1.5米的大圆坑,坑里填满了碎煤,一根5米长的铁管上悬着绑满细铁丝的窑盖,另一头拴着石磨,这是烧制荥经砂锅特有的馒头窑,合盖与揭盖的过程如同买菜称重。姜师傅便是专门负责烧砂锅的“火头”,干这一行有十来年了,可能是常年在高温环境里劳作,他虽然仅45岁,脸色黑黝黝,看起来显得有些沧桑,但多年的工作经验,也使得他拥有敏捷的身手。

砂锅烧制出炉的瞬间是最绚烂,也是最繁忙的时候。此时姜师傅头带斗笠,身披棉毡,护着头部与身体,古怪的装扮像是从古代穿越而来,但其实是为了抵挡1200℃多的高温。当锅盖吊起来离开地坑,眼前一个个砂锅全身通红透亮,玲珑剔透,很有秩序地排在炉中。虽然没有一点火焰,看着平静,但几米开外就能感觉到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姜师傅手拿长长的铁钩,要以最快的速度将砂器钩到另一个窑中上釉。加入木屑后,釉炉的火焰蹿向空中,释放着生生不息的绚烂。半小时冷却后,出现在面前的是一个个带着银色的、油光锃亮的砂器,这就是荥经砂器独特的工艺——取釉。

“别看这做砂锅手艺小,全家人的生活全靠它了”,姜师傅觉得虽然劳作辛苦点,但毕竟能养家。20世纪80年代,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砂器市场不断扩大,荥经砂器的种类也多了起来,那也是姜师傅最忙碌的时候。然而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其他日用替代品的不断出现和更新,荥经砂器市场骤然缩小,姜师傅几乎失业。传统产业的发展,加上回归自然观念的提倡,特别是2008年荥经砂器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荥经的砂器产业也顺应形势,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研制创新品种,包装宣传品牌,产业又迎来了新的春天。现在的古城村已是有规模的砂器一条街了,他们的砂器作坊又开始红火起来,姜师傅由衷地感到:“还是忙点好,做惯这营生了,还是感觉站在窑边心里踏实。”

古技艺 保原味

1泥火交响。

2力量。 

3精細。

4整理。

荥经砂器最独特的地方在烧成后,表面亮晶晶的有一层金属光泽,闪烁着一层炫目的镀银光芒。烧锅师傅说:“秘诀”就在“馒头窑”旁边的深坑,这坑为还原坑。开窑的同时,窑工迅速往还原坑里倒进锯木屑,再覆上一层煤灰,红彤彤的砂器出火后迅速挑入坑中,燃烧的火焰随即蹿起,发出“嗞嗞”响声,等完全冷却下来后再起锅。这样,砂锅就如同上了一层黑釉,成为亮晶晶、光闪闪、无砂眼、无裂纹、不夹生、不变形的荥经砂器。同时在烧制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两个“急”——急起温、急降温,但这个火候的把握不是一般人短时间能掌握的,必须由有经验的砂器“火头”来决定。从烧制到出炉,这土陶时代的产品,烧制过程如此的简单,而结果又如此的神奇,真叫人不可思议。

荥经砂器的制作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当年的古城村为严道治所,人丁兴旺,需要大批简单生活用具就只能有一个途径——就地取材,就地制造。据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从当地发掘的秦汉文物考证,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砂器生产。在众多出土文物中,有一大批造型各异的生活陶器,从制作原料、制作方法、火候特征、造型风格、生活用途等都与今天的荥经砂器极其相似。

至今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体系,不仅造型古朴大方、釉色独特,而且轻巧耐用、绿色环保,还因其用料、工艺等方面的特殊性,耐高温、不变形、烧不裂。用它烹煮食物,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食物、药物不变味,这是因为砂器的加热过程和退热过程都是渐进的,食物的本味容易得到充分激发,肉嫩汤鲜,最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用作煎制中药,不会因发生化学、物理变化而改变药性,影响疗效;用作泡茶品尝,无损茶性,能最大限度保持茶叶的清香甘醇。现代人生活中注重健康环保的理念,砂器的耐酸、耐碱、绿色环保成为了人们回归大自然的理想日用品。“原汁原味”是蕴藏在荥经砂器中的一种境界,其实也是很多人苦苦求索而不得的一种生活真味!

荥经砂器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砂器,千百年来默默地演绎着泥与火的传奇。当根植生活的黏土经过巧手浴火涅槃,水与土的流变与可塑揉成了令人惊叹的美,火的秉性将其烧结为生活的便捷与艺术的情趣,不由得让人发自内心地倾心、仰慕、礼赞!程师傅、姜师傅这些荥经砂器人对前景非常有信心,“因为荥经砂器最是崇尚自然,我们值得坚守,也希望把这干年‘土与火融为一体的老手艺传承下去。”

TIPS

·交通:“荥经砂锅一条街”地处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距雅安市约40公里,驾车沿G108国道可达。

·饮食:砂锅雅鱼、挞挞面、棒棒鸡、凉粉、高鸭子、椒盐饼都是非常有名的当地美食。

·住宿:荥经饭店、古城大酒店等。

猜你喜欢
轮盘砂锅师傅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澳门葡京睹城
燃气轮机轮盘数控加工技术分析
做炖菜砂锅最好选无釉的
命运的轮盘谁玩儿谁尴尬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砂锅里也有重金属
打破砂锅问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