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根据地卫生防疫工作历史经验与启示

2021-07-08 14:26王玉堂
泰山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卫生防疫史志印刷厂

邓 云,王玉堂

(山东工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山东根据地”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的统称。当前,对山东根据地的研究,侧重于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动员等方面入手进行剖析,但对根据地的卫生防疫等工作却鲜有涉及,学术研究成果较少。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激起了我们对山东根据地卫生防疫工作的研究与思考,并从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视角,对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山东根据地党组织在马克思主义卫生观总体框架指导下,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疫病防治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全面分析,对其中形成的宝贵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以期对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一、山东根据地卫生防疫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一)山东根据地卫生防疫面临的问题

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史,与疾病和瘟疫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中国古代疫情流行年表》辑录公元前674年到1840年2500多年间就有826条记录(1)郑 洪.中国历史上的防疫斗争[J].求是,2020(4):70-75.,“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几成常态。“大战之后,必有大疫。”十余年间山东根据地深陷战乱之苦,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脊髓灰质、天花等疫病流行,种类名目繁多(详见表1)(2)钟 丽.民国时期山东疫病传播与卫生防疫[D].济南:山东大学,2007.。这些疫病传播力强、范围广,再加上当时卫生条件差,老百姓缺乏足够的预防意识和卫生常识,一旦染病,迅速传播,造成大量人员死亡(详见表2)(3)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山东卫生档案资料选编[Z].济南中华印刷厂,1986.,根据地人力、物力和财力遭受巨大损失。

表1 民国时期山东的流行疫病种类③

表2 1949年山东省传染病患死人数比较表④

在鲁西北,1943年秋季,日军在鲁西卫河两岸用飞机播撒霍乱菌,并扒开堤坝,导致洪水所到之处祸乱横行,很多村庄甚至一夜之间死亡上百人,尸横遍野,先后“有20万以上无辜的中国人民被霍乱病菌所杀害”(4)中央档案馆,等.细菌战与毒气战[M].上海:中华书局,1989:334.。

在滨海区,1944年春季传染病相当严重,痧子斑疹伤寒、回归热、流行性感冒等规律性的春季传染病流行很广,仅日照一个不过360人的西朱睦村,短短三个月就有192人病倒,12人死亡,春耕也较其他村庄晚了半个多月。肆虐的疫情不仅侵蚀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劳动力大量减少,而且严重影响根据地的生产建设。1946年滨海区因疟疾病流行,“全区平均患数约占千分之四,其余为结核、蛔虫、梅毒等病患者均甚严重。渤海区的寿光、临淄、德县、利津、桓台、博兴等县均发生疟疾,流行极盛,患者占全渤海区人口千分之四”(5)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山东卫生档案资料选编[Z].济南:中华印刷厂,1986.。

在鲁中区,1944年夏秋两季都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疫情。临朐县300多个村中有两万人在这灾难中病倒。据九山、嵩山、米山三区的统计,共病倒8305人,占全区人口的40%,全县病死1059人,占病人的13%,部分村庄村民无一幸免(6)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山东卫生历史报刊资料选编:第一辑[Z].济南:中华印刷厂,1986.。

在胶东区,1943年,回归热在蓬莱、黄县大面积流行,有的村几乎每户都有病例(7)钟 丽.民国时期山东疫病传播与卫生防疫[D].济南:山东大学,2007.。1946年根据牟平县不完全统计,“计有三万余患黑热病无药医治,停而待毙的人民。昆嵛县仅几个区的调查,即有患黑热病者一万五千六百余人”(8)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山东卫生历史报刊资料选编:第一辑[Z].济南:中华印刷厂,1986.。1948年的病灾较之以往更加严重,有三十多万人因为这场病灾在春荒时期倒下,很多更是全家一起病倒。如昌南县青龙山区仙姑村,患回归热者25户80多人(9)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山东卫生档案资料选编[Z].济南:中华印刷厂,1986.。

在鲁南区,回归热、天花、霍乱、黑死病等疾病席卷而来,短时间内死亡人数剧增,经过抢救和治疗,有八千多人痊愈。“赵镈的十二区赵庄一庄,全庄人口是一千一百多口,病倒了一半,死亡的有六十多口。五区一共七十二个庄子,即有四十多个庄子发生此病”(10)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山东卫生历史报刊资料选编:第一辑[Z].济南:中华印刷厂,1986.。1944年7月底至8月初,“莒南县伤寒、中暑、小儿腹泻等流行病,沟头、筵宾两区疫情最甚,在一个半月内就有900多人病倒。仅筵宾区在数天之内就死亡200多人”(11)临沂地区地方史志办公室.临沂百年大事记[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533.。1948年,诸城东行寺村共有人口494人,患回归热227人,其中儿童86人,青壮年88人,老年53人,死亡9人。莒北泉子崖村32户,小儿患麻疹等病者30家,小哨村儿童死于天花者30余人(12)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山东卫生历史报刊资料选编:第一辑[Z].济南:中华印刷厂,1986.。可见,山东根据地疫情频发且传播速度快、持续时间长,若不及时治疗和预防,严重危及百姓生命并影响生产生活。

(二)山东根据地卫生防疫面临问题的成因分析

1.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一书中说:“在近代之前,人类认为生病是因为空气不佳、恶魔作祟,或是神明发怒,却从未想过有细菌和病毒存在。”(13)[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M].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6-7.受儒家文化影响,山东民众的这种迷信思想尤为严重且顽固,每当发生传染病,往往不是采取科学的预防和救治措施,而是疑为鬼神附体,于是便求巫拜神,以驱鬼、避疫,从而贻误病情。1946年,临沂县朱陈镇出现严重的霍乱疫情,最高峰时一天死亡十七八人,一家双棺出殡者不在少数。7月19日深夜,临沂县写给山东省卫生总局的紧急报告称:“朱陈镇人户一千一百多户,在这五天当中已有二百多人受病,已死大人小孩二十余人,今天正在连夜治疗当中又死四人,此疫病如再不设法防治,将来不堪设想。”然而,面对严重的疫情,当地民众不是响应政府号召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而是相信“镇西南的桥是龟脖子,因为大家踩了,所以有病”等谣言,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同年,山东临朐地区发生传染病,很多民众听信巫婆谎言,认为喝“圣水”能喝好,甘愿跑十里二十里外去喝“圣水”也不接受医治(14)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山东卫生历史报刊资料选编:第一辑[Z].济南:中华印刷厂,1986.。正是这种愚昧的思想作祟,使很多人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也错过了防止疫情扩散的最佳时机,造成大量病亡。

2.不良生活习俗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15)王玉堂.让好习惯成为自然[N].江西日报,2020-04-09(10).。山东根据地时期,绝大多数群众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对必要的卫生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在一些地方故意让产妇穿破裤、不许安卧、用破席子包婴儿等陋习司空见惯。同时,对公共卫生也不讲究,诸如街道不清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饮用污染的生水等问题层出不穷。此外,山东的水井,井台普遍低于平地,又靠近村庄和厕所,下雨时粪便被雨水直接冲进井中,生活用水遭到污染,群众常年饮用,极易感染痢疾、霍乱等腹泻型肠胃传染病。

3.长年战乱不断的影响。十余年间,山东根据地战乱不断,群众颠簸流离,食不果腹,身体素质很差。临朐县1942年至1943年期间,由于日伪军烧杀掳掠,加上严重的旱灾和瘟疫,导致临朐县人民丧失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大量群众因饥饿、疾病死亡或逃亡,全县人口急剧减少,其中“王瑞庄死去一百多口,东西文山六家死绝”(16)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山东卫生历史报刊资料选编:第一辑[Z].济南:中华印刷厂,1986.。1947年,鲁中行署民政处谈及蔓延灾病的原因,认为病灾祸首即为蒋匪,早在1942年至1943年间,国民党吴化文部等盘踞沂(水)临(朐)蒙(阴)边区,配合日寇进攻八路军,当时该区人民在其残酷压榨下,成了灾难深重的无人区,因而痢疾及回归热等传染病到处流行(17)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山东卫生历史报刊资料选编:第一辑[Z].济南:中华印刷厂,1986.。

二、山东根据地卫生防疫工作具体举措

我们党始终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早在1933年,毛泽东同志在《长冈乡调查》一文中就说过:“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革命力量。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18)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10.1944年5月24日,他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进一步强调:“近来延安疫病流行,我们共产党在这里管事,就应当看得见,想办法加以解决。”(19)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54.山东根据地时期,各地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卫生防疫工作,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最终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保证。

(一)健全机构设置,加强业务指导

滨海区从1943年开始便设置了卫生科、平民医院和巡回医疗队,各县也都按照要求设立了卫生所,先后成立17个门诊单位,逐步健全了医疗卫生机构,并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为当地百姓提供诊疗服务上来。部队的卫生机构在服务好军队人员的同时,也把为百姓看病治病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来抓。据史料记载,滨海军区某卫生分所在拥政爱民运动中,一年诊疗群众1200余人,其中垂死而又救活的23人,且都是硬伤(20)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山东卫生历史报刊资料选编:第一辑[Z].济南:中华印刷厂,1986.。胶东区党组织面对疫情,及时健全卫生科,充实医疗人员。行署设卫生局,负责日常行政管理监督。各医院组建医疗队,深入乡村开展诊疗服务。各县卫生科主管全县卫生工作,各区生产救灾委员会设卫生委员,部分村也配备了卫生委员或卫生员,负责对流行病发生情况进行监控。抗战结束以后,山东解放区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对各类疫病的预防救治也更加规范有效。1946年,北掖吴家荼猩红热、脑膜炎流行,当地政府及时组织防疫卫生部,设挂号、诊断、宣传、检查四股,把该村中、西医都组织起来,由卫生部统一调度医疗资源。最严重时,县立济民医院和西海军分区一个医疗组,都携带药品赶来抢救,……十三日内,共治活二百三十四人。(21)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山东卫生历史报刊资料选编:第一辑[Z].济南:中华印刷厂,1986.

(二)实施疫苗接种,遏制疫情传播

为预防天花病爆发,根据地政府积极为群众免费种痘,最大限度控制疫病的扩散和蔓延。1945年春天,日照、临沭各区医救会按照统一安排部署的种痘任务,驻村为群众种痘。日照医救会还同时对根据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民生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工作间隙为群众提供诊疗服务,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通过接种疫苗,不仅有效阻断了传染性疾病扩散传播的途径,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进一步巩固了党在根据地的群众基础。

(三)广泛发动群众,加强宣传引导

卫生防疫工作群众性强,必须广泛进行社会动员。滨海区于1944年夏秋两季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卫生大扫除运动,清扫街道、打扫院子、清洁厕所,并进行检查评比,促进了人民群众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派遣干部到公共娱乐场所对群众进行卫生防疫宣传教育,各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再由学生回家后对家长进行宣传。通过广泛的宣传引导,许多群众慢慢摒弃了原来的迷信思想,养成了良好卫生习惯。

(四)动员社会力量,组建医药合作社

由于战乱影响,根据地物资匮乏,尤其是在一些防疫物资更显紧张。为解决药材来源与价格昂贵等问题,滨海区自1943年起相继在莒南、日照、临沭、莒县、海陵、赣榆、郯城、沭水、莒临边等县组织了医药界联合救国会,会员1200余人(包括兽医在内)(22)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山东卫生历史报刊资料选编:第一辑[Z].济南:中华印刷厂,1986.。医救会在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诊疗和卫生知识宣传等方面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为了团结中西医,推动实现中医科学化与西医中国化,解决群众买药困难,1944年6月间,滨海区成立了医药合作社,其宗旨是“推广医药合作社,普遍开展社会卫生工作;供给各分社药材,平抑药价,使群众得到好药贱药用;组织和改造旧医生;训练医药卫生人才,改良中药、创造成药”(23)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山东卫生档案资料选编[Z].济南:中华印刷厂,1986.,会员自愿入股,购买药物优惠,价格比私人药商便宜很多,有效打破了“黄金有价,药无价”的现象,保障了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

(五)联合组织巡回医疗队

为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山东根据地党组织迅速组织巡回医疗队,各地医疗骨干参与,成立专家团队,赴疫区治病救人、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宣传。1946年春天,博山、临朐一带发现严重的传染病疫情,山东省卫生总局和军区卫生部当即组织联合巡回医疗队十余人,携带大批特效药和化验器材赶赴疫区,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做好反奸与破除迷信工作。1946年3月,莒南筵宾区尹家钓鱼台村发现严重伤寒病,当地党组织闻讯后立即组织医疗队,进村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并召开村民大会,告诉群众隔离、护理、保护水井、不要借病户东西、及时埋葬病人排泄物等疫情防控常识,有效减少了群众发病。

三、山东根据地卫生防疫工作取得的成效

山东根据地党组织采取的一系列防疫举措,不仅有效防止了大规模疫病的蔓延,而且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病亡。同时,根据地群众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卫生环境、医疗条件等也同步得到改善。

(一)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1947年春天,天花、麻疹、伤寒、猩红热、肺炎等传染性疾病在胶东地区肆虐,当地党组织及时派出医疗队,携带大量药品、器械巡回诊疗。其中,东海医院抢救队3月上旬在昆嵛县管山、特秀两区星夜抢救患病群众四昼夜,治愈儿童九十余名(24)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山东卫生历史报刊资料选编:第一辑[Z].济南:中华印刷厂,1986.。鲁南军区卫生部医疗队1948年2月急赴赵镈县进行抗疫,2个多月“治好病人一百二十一名(内天花病三十名、伤寒病十四名、感冒二十三名、其它五十四名),施种牛痘四十二村,四千六百十一人”(25)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山东卫生历史报刊资料选编:第一辑[Z].济南:中华印刷厂,1986.。滨海区医疗队对抗属、贫民、难民进行数千次义务治疗,普遍施种牛痘,两年共有十九万多人免除了生天花的痛苦及死亡的危险(26)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山东卫生历史报刊资料选编:第一辑[Z].济南:中华印刷厂,1986.。

(二)加大卫生防疫知识宣传力度,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逐步养成

卫生防疫工作不单纯是一个防病治病、守护生命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提高群众、启发群众觉悟、破除封建迷信的过程。随着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摒弃以往落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洗澡、拆洗被褥、煮烫衣服等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逐步养成,巫婆“下针”“求神”等封建迷信活动慢慢被杜绝。1945年春天,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日照纸房区爆发,医救会在召集全区会员研究治疗办法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疫宣传和卫生教育,主动配合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三)进一步增强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

对当时流行的疫病,根据地党组织领导人民积极应对、妥善处置,大量生命得到挽救,并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度过生活难关,党在百姓中的影响力、号召力越来越强。1944年夏末秋初,临朐县疫病蔓延,情况严重,几乎殃及全县人口,受疫病影响者十之八九。省政委会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当即做出工作安排,抽调人员组成医疗救治队赶赴临朐组织施救。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先后有9671人得到了有效治疗(27)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山东卫生历史报刊资料选编:第一辑[Z].济南:中华印刷厂,1986.。根据地党组织在防控疫情、救治患者的同时,注意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极大地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山东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四、山东根据地卫生防疫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一)根据地党组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早在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就说过:“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2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山东根据地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疫病防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预防和救治措施,不仅减轻人民群众疾苦,而且极大地赢得了群众、赢得了民心,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二)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冲锋在前

医护人员是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的专业力量,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在根据地党组织领导下,广大医护工作者认真履行职责使命,大力宣传卫生防疫知识,解读政策规定,为群众及时解疑释惑,引导群众理解、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发生后,广大医护人员不惧危险、身先士卒,抱着“哪里的人民有疾病,我们就到哪里去”的决心奔赴各地,开展预防和救治工作,彰显了广大医护人员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担当尽责的职业精神。

(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马克思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0.救治靠医生,防控靠群众(30)王玉堂.在疫情大考中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力[J].新疆社科论坛,2020(2):22-24.。山东根据地党组织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面对当时农村卫生防疫的严峻形势以及医疗体系不完备的现状,单纯依靠医护人员单打独斗或者孤军奋战,很难取得实际成效,必须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让人民群众通过清扫卫生、参与灭鼠、接种疫苗等多种形式,变被动为主动、变旁观为支持,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形成专群结合、群防群控的合力。

(四)坚持科学防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31)习近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J].求是,2020(6):4-8.山东根据地党组织很早就认识到了科学防疫的重要性。疫情发生后,立足现有技术条件,严格进行入户排查,早发现早治疗;对患者用过的生活用品及时进行消毒隔离,病人的碗筷和衣服实行专用;在患者大门口挂上红布或写一“疫”字,以警告大家不要去患者家中串门;对因疫病亡的人,第一时间掩埋尸骨,阻隔传染。同时,打破门户之见,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换治疗经验等形式,积极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卫生防疫史志印刷厂
红嘴蓝鹊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省委史志研究室领导参加黑河市史志工作座谈会并调研指导基层史志工作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一种新型卫生防疫车结构设计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卫生防疫档案工作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