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乡村的日子

2021-07-11 00:45赵勤
大理文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粮食村庄意象

那年

自从我们握手

自从我们相识

从此洒下阳光

从此播下未来

为了爱

我们

共同私奔到

生养我长大的

这个古老又神秘的村庄

我们回到乡村

学会了下田耕地

学会了栽秧除草

学会了打谷背粪

还读懂了那首

流传千年的二十四节气歌

在城市长大的你

来到我的乡村后

亲和地与乡民打成一片

在很短的时间内

学会我们地道的母语

还会幽默风趣地

与人交流、对话

学会了织渔网、扎染、补衣裳

甚至学会做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

酸辣鱼、生皮、土八大碗……

乡村的空气

纯净又新鲜

有时听见一群鸟儿

一粒又一粒

啄走冬天的声音

你常常停下手中的农活

一个劲儿地

幻想着春天

期盼春暖花开的日子

尽早绽放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的家

简之又简

陋之又陋

有时寒风从窗外吹进来

摇得板壁咯吱地响

偶尔下起雨

雨水滴在木盆里

你说,这是我们生活的眼泪

书架上

一层又一层书籍

也变得暗淡与潮湿

唯有几部诗稿

与我们相关的故事

以及乡村诗人的梦想

依旧清晰

依旧熠熠生光

朋友来了

你端上满桌丰盛的饭菜

酒杯里的深情

让友人们激动不已

我们夫唱妇随地

吟诵出动人的诗句

还有对乡村的情怀与期望——

用知识改变乡村的面貌

然而流言与不解

如同一片干涸的硬土

种下种子

却难以生根发芽

我们的抱负与理想

渴望破土而出

现实

有时让我们无奈

甚至难以用诗歌

表达内心的

孤独、忧伤……

转眼间

黑发人已变成白发人

我们也早已离开熟悉的村庄

但是,对村庄的感情

如同墙角下盛开的

簇簇不知名的野花

总能让我们想起生活过的村庄

它们的芬芳

是那么亲切与熟悉

时间让我们学会豁达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我们渐渐衰老

当年的激情与向往

已经慢慢减退

甚至不复存在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

随着时代的进步

在那蝴蝶泉邊

我们曾相濡以沫的小村庄

村民们又渐渐地

重新解读与认同

一个本土男儿与外来媳妇的故事

并在大街小巷流传

如此隽永、温暖……

编辑手记:

何永飞的这组诗主要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通过一系列令人惊奇、耳目一新的意象组合,表达深刻的个人经验和人生哲理。《惊闻》描绘了一个在梦与醒、实与虚、正与邪、现实与想象之间颠倒错乱的世界,然而在看似荒唐的情节背后却映射着现实社会的影子:善良的湮没、罪恶的狂欢、英雄的落寞……诗人给予我们重新打开世界的一种方式,换个角度去思考被正常逻辑支配之外的事物,然后再反思人类自身的处境,时刻保持警惕与敬畏之心。

杨军的《月光落在窗外》是一组描写美好爱情、自然风光和生活碎片的抒情组诗,诗中选取了大量源于大自然的意象,它们积极明丽,充满纯真、恬静的美,字里行间充溢着世间的温暖与美好。“这爱情的美好,灼热的味道/让两只隔江相望的蚂蚁夜夜无眠”,通过拟人的手法使自然之物沾有人的灵气与脾性,充满自然之趣。“时光如此美好/左手紧握羊鞭,右掌手持鲜花的少年/在这个季节趟过十八岁的河流”,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平等关系。生命的活力和爱情的美好,这才是一首好诗应该带给人们的幸福感。

凌峰的《乡间》表面写的是乡村生活,其实也反映了村庄、粮食与人之间互相依赖、彼此存在的亲密关系。村民们世代在村庄种植粮食、收获粮食、食用粮食、酿造粮食,粮食的价值在村民手上得以最大化地凸显和实现,而粮食也为村民带来了财富。在酒足饭饱之后,人们又会有精力和时间反过来审视生活已久的村庄,正如诗人说:“河岸上的村庄/是生命,逃离之后/赖以生存的世界。”粮食为人类带来物质的满足,而村庄存在的意义便是为人类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带来丰富的想象、内心的坚守与情感的寄托。

张至松的诗歌描写了乡村生活见闻和经历,用长句、短句搭配组合成整体简练的短诗,谋篇布局较为清晰,语言朴素,意象简明,风格清新,读起来通俗易懂。

赵勤的《我们在乡村的日子》讲述了夫妻二人回到家乡后经历的人情冷暖,真实地反映了在社会进步过程中农村与城市观念差异产生的碰撞与矛盾,尽管这些矛盾让诗人感到孤独和无奈,但这段夫妻休戚与共、相互扶持的经历,成为了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所有的误解也会随着时间烟消云散,善良的人终会被理解。

猜你喜欢
粮食村庄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初 春
来自林间的风
村庄在哪里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