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初探

2021-07-11 11:18童斐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昆虫记法布尔寓言

童斐

【摘要】课堂教学引导的最终目的,其实是指向课外阅读的。老师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做些什么,来帮助学生在课外花时间读好“名著”呢?笔者以八年级上册的《昆虫记》为例,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关键字】整本书;阅读策略;指导;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引导的最终目的,其实是指向课外阅读的,老师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做些什么,来帮助学生在课外花时间读好“名著”呢?笔者以八年级上册的《昆虫记》为例,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一、打开书之前的导读课:初遇——浅尝引趣,初识魅力

在《昆虫记》一书的导读课中,笔者采用了寓言激趣法。

《蝉和蚂蚁》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蝉在夏日中抱着琴歌唱,到了冬日只能瑟瑟发抖地求勤劳的蚂蚁分一口吃的。蝉在这个寓言里,是得过且过者的代表,蚂蚁是脚踏实地未雨绸缪的劳动者。在课的一开始,回顾这个寓言,然后抛出疑问: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学生的视野被打开了。他们发现,《昆虫记》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充斥着难懂的专业术语来介绍各种昆虫,而是那么有趣生动,放下了原本的成见,再去读这本书,就心情愉悦多了。

二、打开书之后的阅读指导课:陪伴——寻点共读,且行且思

《昆虫记》是一部科普作品,兼有科学的知识性和文学的艺术性。《昆虫记》读什么?怎么读?不妨和孩子们一起探讨探讨。经过第一堂课的铺垫,我请同学们思考讨论:《昆虫记》是怎么样的一本书?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关注些什么?经过讨论,我们寻找到了一些阅读点和相应的可参考的阅读策略。

1.昆虫的百科全书——科学知识的获取和分析

作为一部科普巨著,《昆虫记》是法布尔花了三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他在“荒石园”观察实验,获得了大量的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记录了下来,揭开了一个又一个奥秘。

2.文学家的笔触——生活诙谐的语言、曲折的故事情节

《昆虫记》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展现给读者一个神奇的昆虫世界:红蚁黑蚁混战,他写“红蚂蚁大获全胜,它们带着战利品匆忙打道回府”,在法布尔的眼里,昆虫的世界俨然成了人类社会。

3.哲学家的思考——科学的思维、理念和精神

法布尔在对昆虫的观察过程中,处处体现出哲学家般的思考。比如法布尔通过记录昆虫们掠夺蝉“挖的水井”的一段描写得出了一个结论:“事实和寓言里虚构的角色恰恰相反。在抢夺时肆无忌惮、毫不退缩的求食者是蚂蚁;甘愿与受难者分享泉水的能工巧匠则是蝉。”

三、合上书以后的阶段总结

以《昆虫记》为例,在总结阶段,我们设计了如下活动,由学生来完成:选择一种昆虫,以第一人称,代它写一份《告白书》。

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教学,是一个不断尝试和探索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閱读思维,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参考书目:

[1]温儒敏.“整本书阅读”功夫在课外[J].语文学习.2018(1).

[2]萝拉·罗伯.阅读教学实战策略[M].台北天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16.

猜你喜欢
昆虫记法布尔寓言
法布尔
读《昆虫记》有感
时装寓言
夜读《昆虫记》
夜读《昆虫记》
我想对法布尔先生说
我的昆虫朋友
蝉壳
读《“怪人”法布尔》有感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