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写作的现状及教学策略

2021-07-11 18:07张小仙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积累观察写作教学

[摘 要] 写作水平能够综合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了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注重语文素材的积累,养成良好的写作实践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等,均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写作教学;观察;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写作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诚然,新课标十分重视语文写作教学,写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教学可谓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在课堂写作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了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下学生的写作问题

(一)作文内容空洞,选材陈旧

学生作文中的素材往往过于陈旧,给人积累浅薄的印象。学生不注重平时的生活积累,缺少生动、鲜活的素材,仅仅记住了有限的事例,一用便是一个学期甚至几年。材料尽管取自现实生活,但被滥用且形式老套。作文的语言浮华却空洞,大多句式整齐,只注重外在形式,忽略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例如,以“感悟春节”为题,学生如此描述自己在乡下过春节的情形:“循着新年的气息,祝福问候欢声笑。开门问声‘新年好,一年到头心情好;打开贺卡,字里行间……飘着祝福的馨香;电话铃响,祝福的歌声在春光里飘荡。”这段作文言辞华美,注重形式,但核心内容十分空洞,让人难以领略乡间春节的特色。

(二)作文内容杂乱,中心思想不明,条理混乱

不少学生在写作时十分随意,边写边想,缺少提纲;一旦词穷,便东拉西扯,东拼西凑,让人不知所云。学生在构思时常常只知粗略地理解题目大意,确定大致的写作方向,不知从文章的整体布局上下功夫。这必然会造成文章思路不顺、内容不协调,或文章的结构不严谨。

(三)语言平淡无文采,缺少文化底蕴,不够生动

作文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现今,大多学生作文中的语言直来直去,不够含蓄、委婉,表意过于直白,一览无余,了无趣味。语言平平淡淡,宛如一潭死水,毫无波澜。各种句式手段和修辞方法没有得到灵活运用,会出现语言生硬、用词不当的现象,难以吸引读者眼球。

二、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因素

学生的生活圈子小,每天只在校园和家庭范围内活动,与外界接触少,对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了解或欣赏得不多;视野狭窄,阅历有限,难以做到“胸中有丘壑”,自然难以形成文章的气势。生活阅历不够,生活感悟贫乏,导致学生在写作时经常无话可说,不是矫揉造作,就是无病呻吟。

在封閉式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大量刷题,阅读时间被挤占,阅读量远远不够。仅有的课内阅读“杯水车薪”,既不能满足学生写作的需要,又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外阅读更是贫乏,有的学生甚至还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名著,根本达不到新课标对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

阅读环境的缺失影响了学生的写作。阅读需要场所和氛围。社会、学校、家庭中若缺少阅读的氛围,学生难以养成读书的习惯。没有阅读,何谈写作?只有多读多练,融会贯通,学生才能爱上写作。

三、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细心观察,获取生活素材

细心观察生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金钥匙”。每逢写作文时,学生最头疼的是缺少典型事例和生动的材料。其实,日常生活并不缺少感人事迹,只是缺少善于捕捉灵动事物的双眼。只要留心生活,用心观察,处处皆是生动的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生活,从纷繁精彩的生活中收集和获取各类写作素材。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说真话、抒真情。只有让学生投入生活,回到广阔的天空下,自由自在地感悟人生,才能获得丰富的体验。

唐代诗人李贺为了写好诗,每天早上骑着马,沿着小溪闲游,细心观察沿途的自然风光, 有时还即兴吟诗。每每想到佳句就立刻记在纸条上,装进口袋,由此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为他的诗歌提供了丰富的“源头活水”。正因李贺不辞辛劳地积累素材,勤奋刻苦地创作诗歌,精雕细琢,他的诗篇才得以千古传诵。可见,观察生活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更是写作的重要源泉。

(二)勤写日记,注重“一记一得”

俗话说:“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是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坚持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收获、见闻、感受记下来,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身边的问题,提高分析社会问题和观察生活的能力,促进自我进步。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有效方法,也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写日记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定一个主题,采用短片训练和专题训练,截取事物的一个侧面、一个特点,或是一件事、一个场景(如运动会);还可以描写人物(如同桌)的外貌、神态、对话、心理活动、动作(如跳绳、打篮球),或写景状物(如花朵、小草、大树)。在描写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只要每篇日记都有重点,即便仅写了一句优美的话,也算是一种收获。

(三)多写多评,在实践中提升

新课标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写作没有捷径,既要多读,更要多练。课堂上,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话题或写作材料,要求学生一气呵成,完成写作。笔者通常只给大约5分钟让学生审题、选材、构思,并要求学生列出作文提纲,然后用35~40分钟完成500字左右的作文。训练伊始,总有学生不适应,但经过多次练习,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完成高质量的作文。日积月累,学生定能熟能生巧,写作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

每次完成写作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遣词造句、篇章结构、选材主题等方面,自评、互评,要求有旁批、眉批和总评。新课标提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又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可见新课标十分重视让学生修改作文。每篇作文必须由3位同学互相批改,同时,每位学生也必须批改、点评其他3位同学的作文。自评可以给学生自我审视的机会,强化学生对写作标准的理解,以熟练掌握写作技巧。互评效果更好,能取长补短、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激活思维,增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作文展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展示自我风采,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是每位学生内心的渴望。即便是写作能力不强的学生,也有这种强烈的欲望。对此,笔者经常在课堂上组织相关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精彩作品的机会。例如,口头现场作文,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佳作,可以直接看图说话,也可以指物说话;课前三分钟精彩演讲,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依次轮流演讲,争取每个学期每位同学都能上台,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又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班刊、墙报、手抄报,鼓励人人参与办刊、设计、投稿、组稿,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采纳并贴在墙报上,心里会比吃了蜜还甜,成就感满满,劲头十足,兴趣高涨。教师应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的写作兴趣才会越发浓厚,学生也会情不自禁地爱上写作。

叶圣陶先生有言:“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大量积累素材,让写作走进生活,执笔来描写生活;以我手写我心,多读多写,写出精彩的人生。如此,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张小仙(1976—    ),女,江西广丰人,上饶市广丰区实验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积累观察写作教学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