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替普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探究

2021-07-12 03:29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300270闫国亮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消肿溶栓血栓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300270)闫国亮

天津海滨人民医院(300280)王雅楠

近年来,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病率日趋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倘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患者病情加重后可发展为肺动脉栓塞,威胁生命安全。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消除患者血栓是主要治疗目的。在治疗期间,患者多采用尿激酶、瑞替普酶等溶栓药物进行治疗[1]。实施尿激酶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患者并发症比较多,影响整体治疗效果。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瑞替普酶治疗方案,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择取本院接收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时段:2017年4月~2020年1月),观察瑞替普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段:2017年4月~2020年1月,选择本院接收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7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瑞替普酶治疗),各35例,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界限值为62~78岁,均龄(70.41±0.67)岁。观察组: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年龄界限值为63~77岁,均龄(70.39±0.71)岁。两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不大(P>0.05)。本次研究获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诊断标准;②患者病程时间<14d;③临床资料完整患者;④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⑤出血风险性较低患者。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②排除存在溶栓药物过敏史患者;③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④排除合并胃肠道出血史患者;⑤排除合并严重高血压患者;⑥排除最近有严重外伤患者;⑦排除合并心脏内血栓患者;⑧排除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利用溶栓导管实施血管腔内溶栓处理,从患侧静脉穿刺插管后置入导管,在血栓近心端放置导管近端,并将微量泵和导管连接在一起,尿激酶的首次使用剂量为20万单位,注入时间控制在10min,然后持续静脉泵入尿激酶,每天泵入剂量为60~80万单位范围。在实施溶栓治疗过程中,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剂量为5000单位/12h,纤维蛋白原维持在2.5~3.0g/L。

观察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导管置入方法和对照组保持一致,然后相关医务人员利用微量泵将瑞替普酶输注,一般情况下,剂量为1.0单位/h,患者瑞替普酶的使用剂量范围控制在2.5~42单位,然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剂量为5000单位/12h,和凝血酶时间正常值相比,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升高1.5~2倍,且纤维蛋白原维持在2.5~3.0g/L。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治疗效果,显效:症状消失,有效:症状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有效率显效+有效[2]。②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浅表出血、发热、内脏出血、脑出血等,密切观察患者实际情况,详细记录并实施对比。③分析生活质量,利用SF-36测评量表进行评价,主要分析社会关系、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等四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3]。④分析消肿率,密切观察患者实际情况,详细记录并实施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检验,生活质量、消肿情况以形式(±s)表述并实施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n/(%)]表述并实施X2检验,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0.00%(28/35)相比,观察组的97.14%(34/35)更高,差异显著(P<0.05)。

2.2 分析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20.00%)相比,观察组(2.86%)更低,P<0.05。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分析生活质量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见附表2。

附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附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n=35) 精神状态 社会关系 躯体功能 生理功能对照组 48.36±6.85 53.65±5.67 49.64±1.49 50.06±3.47观察组 63.21±7.06 69.55±4.76 70.85±1.67 68.02±1.74 t 8.9309 12.7061 56.0659 27.3719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4 分析消肿情况 结果显示,对照组大腿消肿率为(57.14±6.33)%、小腿消肿率为(58.02±6.51)%,观察组大腿消肿率为(62.69±4.17)%、小腿消肿率为(63.55±5.69)%,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P<0.05。

3 讨论

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而言,该疾病属于血管外科常见疾病。有关数据显示,在外周血管疾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40%[4]。一旦患病,患者易出现肺栓塞,对其生命健康危害较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仍会出现残疾症状,因此,需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瑞替普酶是有效药物,在急性脑梗死及心肌梗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5]。瑞替普酶属于第3代溶栓药物,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使用后可改善其症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6]。

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00%)相比,观察组(97.14%)更高,P<0.05。由此可见,实施瑞替普酶治疗方案,延长其半衰期,能够有效增强渗入血栓能力,药物起效速度比较快,可获得良好的溶栓治疗效果。实施瑞替普酶治疗方案,开通阻塞血管腔,将瑞替普酶药物输注,有助于增加局部浓度,能够让血栓迅速溶解,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20.00%)相比,观察组(2.86%)更低,P<0.05。可以发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实施瑞替普酶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浅表出血、发热、内脏出血、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例数,有助于提高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分析消肿情况,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P<0.05。瑞替普酶属于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的缺失突变体,具有强大的溶栓作用,能够迅速将患者纤维蛋白原降低,从而改善其临床症状,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消肿率[7]。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遵循“早发现、早治疗”原则,患者溶栓治疗越早实施,血栓溶解的效果就越好。实施瑞替普酶治疗方案,在24h内静脉泵入药物,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患者使用瑞替普酶药物治疗后,精神状态有所好转,和谐了社会关系,且躯体功能和生理功能有所改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开展瑞替普酶治疗方案,不但提高了治疗效果,还减少了并发症。

猜你喜欢
消肿溶栓血栓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大城市“消肿”的国外经验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