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与尿激酶联用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07-13 00:17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康明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尿激酶阿托溶栓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康明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心血管内科急重症,它是由于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造成的心肌坏死。临床上根据心电图ST段的变化特点,将该疾病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明显升高且呈动态变化。据统计,90%以上的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栓形成引起的[1]。该疾病发作的诱因主要有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脱水、出血等。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剧烈胸骨后疼痛、发热、乏力、严重者可发生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危及到生命安全,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由于心肌细胞的不可再生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避免梗死面积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并发症[2]。目前,对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仍然是最好的治疗。有相关研究表明,对发病3小时以内的患者采取溶栓治疗,其即刻效果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基本相同。目前,溶栓药物的选择主要为有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如常用的尿激酶、瑞替普酶、尿激酶等。由于他汀类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的效果,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治疗中[3]。本文探讨了阿伐托他汀和尿激酶联合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6~75岁,平均(61.38±12.45)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10h,平均(3.24±1.46)h;心功能分级:Ⅰ级35例,Ⅱ级10例,Ⅲ级5例;心肌梗死部位:前间壁17例,广泛前壁21例,下壁9例,前壁以及前间壁3例;合并高血压35例,高血脂症23例,糖尿病11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6~76岁,平均(61.46±12.23)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1 1 h,平均(3.37±1.25)h;心功能分级:Ⅰ级31例,Ⅱ级13例,Ⅲ级6例;心肌梗死部位:前间壁16例,广泛前壁22例,下壁8例,前壁以及前间壁4例;合并高血压36例,高血脂症22例,糖尿病11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以静脉滴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每次150万U,每天1次,0.5h内滴注完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每次80mg,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①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2h内心电图抬高段降>50%,胸痛在2h内缓解;②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胸痛未出现明显的改善,2h内心电图抬高段回降>50%;③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变。比较两组的CK-MB以及cTnI恢复时间、峰值浓度。记录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再梗死、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x± s)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0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的CK-MB以及cTnI恢复时间、峰值浓度比较 观察组的CK-MB以及cTnI恢复时间、峰值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的CK-MB以及cTnI恢复时间、峰值浓度比较(±s)

附表1 两组的CK-MB以及cTnI恢复时间、峰值浓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CK-MB cTnI恢复时间(h) 峰值浓度(ng/mL) 恢复时间(h) 峰值浓度(ng/mL)对照组 50 30.27±5.34 154.32±26.39 79.23±14.15 2.93±1.24观察组 50 25.19±4.36* 141.72±22.48* 72.52±11.36* 2.36±1.13*t - 5.2106 2.5701 2.6147 2.4025 P - 0.0000 0.0117 0.0103 0.0182

2.3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附表2。

附表2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一种急危重症,是内科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5]。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大约占到急性心肌梗死的30%。该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其临床病症包括心律失常、胸部闷痛、心力衰竭等[6]。溶栓是临床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促进局部血液流通、疏通梗阻的心血管以及增加血液灌注量等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患者如果在病情发作后,能及时就诊,进行有效的溶栓治疗,将有利于获得较好的预后[7]。

尿激酶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溶栓制剂,它是从健康人尿中分离所提取的一种酶蛋白质,可以激发纤溶酶的活性,并且无抗原性,因此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很低;尿激酶还可以直接渗入到血栓中,激活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从而促进血栓发生溶解,对整个凝血系统各组分具有系统性作用。尿激酶具有毒性较低、无明显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和抗原性等特点,并且罕见过敏反应发生[8]。阿托伐他汀药物是临床中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疾病的重要药物,具有较好的降血脂功效[5],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相比于其他治疗心肌梗死药物发挥着明显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将阿托伐他汀用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可以起到调节血脂、保护心血管、控制血压和维持心率的效果。同时,阿托伐他汀口服吸收后在体内分解的产物有助于促进心功能的恢复,避免心肌出现再次损害[9][10]。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K-MB和cTnI恢复时间、峰值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为24.00%,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与尿激酶联用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可以有效降低CK-MB以及cTnI峰值浓度,并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同时减少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尿激酶阿托溶栓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