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定制式资源共享”学科服务模式解析
——以宁夏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为例

2021-07-14 08:28陈晓波肖国举宁夏大学图书馆宁夏大学环境工程研究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宁夏大学双一流资源共享

刘 芸,陈晓波,肖国举(.宁夏大学图书馆;.宁夏大学环境工程研究院)

2015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高校建设出台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方向[1]。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2],宁夏大学入围国家高校“双一流”建设行列,宁夏大学提出到2025年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的西部一流大学的目标。

高校图书馆如何抓住“双一流”学科建设这一重大机遇,乘势而为,努力拓展和创新学科服务内容、模式与管理制度,将对图书馆提升知识信息资源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建设与“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一流图书馆并提供一流服务,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用户呈现出多元化、知识化、精品化的新特点,图书馆如何为学科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学科服务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基础上,系统回顾总结了宁夏大学“定制式资源共享”学科服务模式的发展历程,具体分析了“定制式资源共享”学科服务的建设内容及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1 学科服务现状

学科服务起源于1950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设立的学科馆员制度[3];我国的学科服务肇始于1998年清华大学建立的学科馆员制度[4]。目前也有许多高校图书馆广泛应用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科研服务模式、智慧化学科服务模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5]。从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到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开展,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模式。

从发展历程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从以资源提供为中心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再到融入教学科研工作,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6]。2009年之前,我国108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中已有83所开展学科服务,所占比例为76.8%。2009年至今,几乎所有的“211工程”高校和许多非“211工程”高校都已开展了学科服务[7]。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后发现(见图1):2005-2018年,关于学科服务的期刊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09年以后,学科服务的发文量大幅增加,表明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

图1 2005-2018年关于学科服务的期刊论文发表量

高校图书馆是提供知识信息资源及学科服务最为重要的机构之一,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抓住机遇做好服务转型和提升,成为高校图书馆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用户多元化需求的驱动以及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关键组成要素资源、服务、人才、空间均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变化将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需求的转变而继续加深加快,并深刻影响着图书馆未来的服务变革。近年来,宁夏大学在学科建设和学科服务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08年被列为“省部共建”与“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以来,在SCI-E、CPCI-S、EI、CSCD与CSSCI收录的期刊论文发表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见图2)。

图2 宁夏大学历年在SCI-E、CPCI-S、EI、CSCD与CSSCI收录的期刊论文发表量

2 宁夏大学学科化服务发展历程

学科服务是指基于教学和科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学科馆员为主体,依托图书馆特有数据、信息与技术资源,面向特定机构和用户群体,形成多方协同的一种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8]。

2.1 信息资源的阅览管理期

2013年之前,宁夏大学图书馆信息部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工具书的阅览管理、CALIS服务以及负责部分院系大学生文献检索课程的讲授。图书馆的国内电子资源只有Apabi年鉴、Apabi工具书、方正数字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中国知网、万方视频等数据库;国外电子资源只有Elsevier、Springerlink两个资源。这个时期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有限,且学科馆员数量较少,所开展的学科服务严重滞后于用户需求。

2.2 学科馆员模式的借鉴期

2013年5月,宁夏大学图书馆以信息部馆员为主,与其他各部门合作为辅,开始借鉴其他高校开展最普遍的学科化服务模式——学科馆员模式,与人文学院、政法学院、资源环境学院通过会议的形式确定了各院系的信息专员以及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但是当时的会议尚未明确学科服务开展的具体内容与具体制度。2014年,宁夏大学图书馆信息部转变思维,决定以数计学院为试点,做好精准学科服务。每隔一段时间通过会议的方式收集信息专员所做的师生信息需求调查报告。在此期间,图书馆还购买了SCI、EI、ProQuest、DIALOG等商业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为学科服务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资源保障作用。

2.3 “定制式资源共享”学科服务模式的形成期

2015年,在国务院统筹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以及宁夏党委政府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宁夏大学规划处等职能部门为本校的“双一流”建设进行规划。以此为契机,2015—2016年图书馆与科技处、发展规划处等职能部门进行合作,开展了SCI、SSCI、CSCD、EI等发文的查收查引工作,期间完成各个部门定制的数据分析工作。2017年,图书馆与科技处合作完成《宁夏大学学科现状与发展态势分析研究》。此外,图书馆根据每年SCI、EI、CPCI、CSCD、CSSCI等收录的论文情况对学科发展进行追踪分析并形成学科综合分析报告以及一级学科ESI期刊情况分析报告。2018年,图书馆开展了固定馆员对固定学院及职能部门的学科需求分析及学科发展态势精准分析等工作。2019年,为适应信息用户需求多元化、精品化的学科服务新特点,图书馆提高了定制资源的精准高效利用,并建立了资源共享平台。

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宁夏大学在借鉴其他高校的学科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自身学科环境的定制式资源共享学科服务模式,建立了学科服务团队,提升了“双一流”学科服务建设水平,得到学校、学院、读者与用户的认可。

3 “定制式资源共享”学科服务模式的建设内容

宁夏大学图书馆形成的“定制式资源共享”学科服务模式紧密围绕“双一流”学科建设需求(包括学科需求机构、用户和读者群体),遵循网络环境下用户行为方式的特点,即依赖“网络与微信足不出户”的客观事实,将图书馆特有的电子信息数据源、数据库及书刊等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学科馆员、院系信息专员及采访专职人员组成的学科服务团队即人力社会资源,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资源,通过“双一流”学科服务需求深度融合,保障学科服务的资源性建设,建立大众化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突出用户对信息资源需求的精准化定制式服务,形成多方协同的学科服务新模式。

资源共享与定制化服务已经成为“双一流”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举措。“定制式资源共享”学科服务有利于打破学科馆员仅来源于图书馆某一部门的惯例,扩充了学科馆员队伍,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图书馆学科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9]。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从用户对数据资源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让更多个性化元素融入到学科创新之中,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信息需求产品。“定制式资源共享”学科服务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3.1 大众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双一流”建设着力于优化学科整体结构,把握学科发展走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关注学科交叉取向,发挥学科建设优势,彰显学科建设特色,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从学科建设的系统性上实现“双一流”建设能力和水平的总体跃升[10]。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向数据密集型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通过建立科学数据知识库和开展跨学科研究,强化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当前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硕士、博士研究生群体,用户更倾向于外文文献资源的获取,文献类型集中在期刊与图书,不同学科领域的用户对服务的依赖度有所差别。为此,宁夏大学学科服务建设紧密围绕“双一流”学科建设,以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建设为基点,强化数据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与信息技术资源的有机结合,整合学校现有的31个一级学科数据资料,建立了大众化的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3.2 精准化定制式学科信息服务

如果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文献信息资源,实现大众化的信息资源需求服务,那么定制化学科信息服务则强调用户与读者的个性化资源需求,实现精准化服务。定制化学科服务应加强对用户需求的调研,否则会出现脱离用户需求的现象,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近几年,宁夏大学图书馆从SCI论文查收查引入手,为规划处、科技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及院系逐步开展精准化定制学科服务。如,2016年图书馆为科技处定制了宁夏大学在中国知网的发文情况及SCI数据分析报告,2017年为人事处定制了引进人才资料的分析报告,2016-2019年在各学院举办了“人文社会科学文献”、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及学科服务、学位论文信息资源利用等十余场定制讲座。同期与科技处合作开展《宁夏大学学科现状与发展态势分析》以及高校专利数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统计分析工作。此外,图书馆对国内“部省合建”高校在一流学科建设中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学校编制“双一流”学科建设规划起到了重要参考。

3.3 保障性学科资源建设

(1)文献信息资源。在支持“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图书馆最大的贡献就是能够保障信息资源建设,包括纸质和电子资源的建设。学科资源建设是学科服务的基础,一流学科建设离不开该学科文献资源的有力保障,学科服务反过来也推动学科资源建设。一流学科资源建设以保障重点数字资源为主,适应网络环境下用户使用习惯及文献出版特色。国内“部省合建”与地方高校图书馆可尝试建立“学科资源建设+学科服务”相结合的资源建设模式[11]。宁夏大学在深入调研用户及重点学科团队对学科专著、教参教辅文献、特殊研究领域文献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扩充网络信息数据源与数据库等资源,优先保障一流学科建设。

(2)学科服务团队。在图书馆学科服务中,学科馆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科服务水平。馆员是创新服务的提供者、教学研的合作者,馆员应有主动服务和创新服务的意识,具有对信息智能技术发展的敏锐洞察力、对学科知识的判断和运用力[12]。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基本都建立了学科馆员队伍,只是每所高校学科馆员配备的人数与对口学科服务的匹配度有所不同。部分地方综合性院校,学科建设力量分散,图书馆员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宁夏大学开展“双一流”学科服务后,非常重视学科馆员的素质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素质过硬的学科服务团队:①围绕学校一流学科,引进硕士、博士层次的优秀人才,逐步改善图书馆存在大量低学历人才的现状;②通过完善馆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培养,为用户与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知识情报服务;③按照岗位分配资源和绩效薪酬,利用物质利益杠杆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

(3)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图书馆的发展历来受到新时代与新技术的深刻影响。5G时代,图书馆应深刻认识5G对图书馆界产生的积极影响,为图书馆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高校图书馆需要与时俱进,利用日益发展的移动技术,突破资源的时空制约,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开创学科服务的创新模式。特别是社交媒体与学科服务相结合,在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架起新的桥梁,成为实现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的有效途径。遵循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学科服务方式,拓展院系学科服务。如,宁夏大学团委与图书馆合作,通过“到梦空间”软件,并采用学分制的方式促进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志愿者活动。此外,为了提高读者文献获取的服务效率,先后建立了正式的读者微信服务群4个、试用微信群2个和QQ群1个,读者人数达到3,000多人,在科研活跃人员的带动下,读者文献需求量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7月,提供文献服务共计6,667次,在学校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力。

4 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国内学者在“双一流”背景下对学科服务建设在学术研究和实践方面已经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认为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①学科服务建设目标、愿景以及顶层规划的研究还比较少[8];②图书馆的主动谋划尚显不足,资源采集与保存体系有待被赋予新的内涵;③体制机制改革中仍存在某些错位与不到位的问题;④优化资源建设的经验性研究比较多,有效的评估方法和手段以及系统化的评估还比较少[13]。开展“定制式资源共享”学科服务模式实践,理应综合考虑“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建设内容,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4.1 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学科服务共享运行机制

为适应“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馆需要突破传统业务流程的组织机构,加快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以完善绩效管理和薪酬分配制度为核心,强化目标管理制度建设,使工作部署安排更加科学化,实现图书馆管理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必须优化学科建设结构和布局,制定整体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形成调动各方积极参与的长效建设机制。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正在由基于文献阅览管理的布局模式转变为基于职能强化的布局模式[14]。如,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由资源与公共服务、学习与研究支持、文化与特藏服务等6个部门组成;2018年,宁夏大学在开展学科服务建设的过程中针对学科服务团队建设、跨部门协作运行机制、馆员学科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开展组织机构改革,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了学科资源服务共享运行机制。

4.2 确保建设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建立学科服务协同创新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主要通过使用Lib Guides内容管理与知识共享平台、纬度信息管理平台提供学科服务,但内容质量有待提升、更新速度需要加快、推广与宣传措施难以到位,商业运行机制存在不畅[15]。学科服务建设内容是学科服务保持独特性的核心,在实践中,学科服务模式不能只注重形式,而要做到建设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专职学科馆员是学科馆员制度的主流形式,专职学科馆员主要由学科馆员、图情顾问(专家)和学生顾问三类人员组成[3]。宁夏大学起初借鉴学科馆员模式,各学院在没有形成自身的学科服务团队的情况下只是以学位点为基础建立信息专员,由于信息专员缺乏积极主动性,学科服务开展的水平较低,服务质量和层次不高。而在采用定制式资源共享学科服务模式之后,确保了学科服务建设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建立起协同创新机制,从而保障了学科资源服务运行的顺利进行。

4.3 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建立学科资源服务保障机制

优质的文献资源、专业化的学科馆员、先进的信息技术等资源是开展学科服务的重要资源保障。①2013年后,宁夏大学图书馆聘任年轻人才,40岁以下工作人员的比例显著提高,学科服务团队向年轻化发展,团队结构也趋于合理化。②从2014年开始,宁夏大学图书馆逐渐购买新的数据库,到2019年新增了ESI、InCites、ACS、ACM、SIAM、ASCE、APS、Science、Nature、NoteExpress、鼎秀古籍、畅想之星电子书等12个数据库及工具平台,目前数据库达到102个。③图书馆采用大量的自助服务系统、智能感知系统、3 D打印系统、云服务平台等,逐步引入智能机器人,实现传统业务如馆藏整理、编目、借阅等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等[16],极大提升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了读者的满意度。

4.4 确保长远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建立学科服务系统化评估机制

“双一流”学科建设与“211工程”和“985工程”相比,“双一流”学科建设增强了评审制度,增加了竞争和退出机制。为此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战略目标需要重新定位,应从科学数据服务、学科情报服务、智库建设服务、知识实验室和创客空间建设服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竞争情报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估,并从文献资源建设、核心服务能力建设、设备系统智能化建设和服务团队建设等方面推进实施[16]。建立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的系统化学科评估机制,要达到与“双一流”学科相匹配的图书馆服务水平,在资源目标建设评估方面应考虑:①紧紧围绕ESI学科主题,建立一套符合公认标准的完备体系,提高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力;②尽快实现以纸质资源为主向以数字资源为主的转型;③文献资源需要同时兼顾“数量”与“专业覆盖率”,也要调和“文本资源”与“数字资源”;④团队的核心在于强调团队合力,注重整体优势,强调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的一致性。

5 结语

当前,高校图书馆基本可以满足全媒体管理、全流程管理和全网域资源方面的基本需求,而且具备足够的灵活性、扩展性和个性化能力,能够支持图书馆实现大众化、多样性和差异化发展,促进与相关行业形成知识创新的生态环境[16],最终实现“双一流”学科服务建设目标。历经多年探索,宁夏大学图书馆形成了“定制式资源共享”学科服务模式,正处于尝试运行阶段,仍然需要开展更深入实践研究,深入推进学科服务发展。

猜你喜欢
宁夏大学双一流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模式探索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宁夏大学回应考研压分质疑
An investigation of principles for promoting intermediate ESL students’speaking fluency within a spoke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lassroom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A Review of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 Research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