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余屏前静态行为与BMI、身体活动及亚健康的关系研究

2021-07-14 08:01莫月红黄中华
浙江体育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余亚健康静态

莫月红,黄中华

(1.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研室,浙江 杭州 310018;2.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体艺部,浙江 杭州 310018)

0 前 言

大学生的课余屏前静态行为(screen-based sedentary behavior)主要是指课余使用电子屏幕的行为,包括看电视、用电脑、玩电子游戏、看手机等行为。在大量的可支配的闲暇时间里,屏前静态行为已成为大学生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屏前静态行为是静态行为标志性的行为,是静态行为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1,2]。

屏幕静态行为的长短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相关研究显示,过多的屏前静态行为不仅会影响学业成绩、睡眠质量、体适能水平,增加肥胖、身体代谢类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还会导致自残、抑郁、焦虑、暴力、抽烟等一系列健康危险行为[3-5]。而且,这种关系还独立于体育运动锻炼水平,即使个体有足够量和强度的体力活动,如果存在过度静态行为同样会对身心健康带来负面效应[2]。基于此,国内外学者不约而同提出“打断”连续静态行为的建议,Bailey研究表明,打断长时间的久坐不动的静态行为对于代谢疾病是非常有益的[6]。Jerome Matthew建议大学课堂中引入坐立桌作为一种减少大学生久坐行为的方法[7]。

关于屏前静态行为的研究在国内还处在起步阶段,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儿童,研究内容比较片面,如屏幕静态行为与视力,屏幕静态行为与肥胖,屏幕静态行为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目前国内尚缺乏针对大学生课余屏前行为在流行现况、不同屏前时间对健康行为、健康结果的影响和干预策略的系统性研究。

大学生正处于从青少年到青年及进入社会工作的关键阶段,其行为习惯不仅影响着当下的健康,也对其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的工作或生活行为习惯、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课余屏前时间、身体活动、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探讨不同时长的屏幕时间对大学生BMI、体育活动参与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学生合理地规划屏幕时间提供依据,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大学生工作日课余屏前时间、BMI、体育参与及心理健康的特征及其关系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根据现有国内外研究文献以及参照青少年、成人久坐行为成熟问卷[8,9],编制了“大学生屏前静态行为、体育参与和亚健康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一般情况、工作日内屏前静态行为,平均每天累计的时间、体育参与、亚健康状况等。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均符合研究要求。

问卷编制是在问卷星APP 软件中进行,编制完生成链接和微信二维码,调查对象可直接点开链接填写或使用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后填写问卷,全部填写完毕后方能提交,否则会提示“某题未答,不能提交”。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本研究进行了一定控制,问卷通过发放给相关的体育老师,体育老师再随机发放给自己任教的班级,统一指导语,另外在填写过程中发现问题,实时线上解答。

1.2.2 数理统计。将问卷星中数据以SPSS形式输出,共收到数据2 270条,然后对数据进行检查、筛选,剔除缺项严重或者不规范数据,得到有效数据1 998条,有效率是88.02%。入选的调查对象男生879人(44%),女生1 119人(56%);一年级学生1 363人(68.2%)、二年级学生552人(27.6%)、三年级64人(3.2%)、四年级19人(1.0%)。

问卷检查完毕后,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屏前静态时间、BMI、体育活动参与(频次和时间)、亚健康等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所有条目的P-P图呈现近似的正态分布。不同屏前静态时间下各指标的差异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大学生课余屏前静态行为时间现况

美国儿科协会将儿童青少年每天屏前时间控制在2h内为健康值作为参考,因此,本研究将屏前静态行为时间分为5个时间段,“小于2h、2~3h、3~4h、4~5h、5h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屏前静态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只有4.9%的大学生处在健康值范围,每天屏前静态时间超过5h的占38.9%,女生比例高于男生。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2.2 大学生BMI、体育活动、亚健康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屏前静态行为时间的延长,BMI和亚健康总分均呈现递增趋势,体育锻炼次数则呈下降趋势。大学生BMI均值是20.92±3.07,属于正常值。体育锻炼次数均值2.66±1.59,没有达到体育人口标准;健康得分均值35.83±9.97,本问卷中健康得分超过35,定义为亚健康,可见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况,值得注意的是,屏前静态时间超过4h,学生亚健康指标均值35.40±8.31,已处于亚健康状态,5h则高达38.83±11.10。

从表4中可以看出,目前有9.7%的大学生一周中没有体育锻炼行为,有锻炼行为的学生中,每次运动超过30min的有42.5%,男生高于女生。

表1 大学生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情况统计表(n=1 998)

表2 大学生BMI、体育活动、健康指标一览表(M±SER)

表3 大学生每次体育锻炼时间情况统计表(n=1 998)

2.3 不同屏前静态时间下BMI、体育活动、亚健康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不同屏前静态时间下,BMI、体育活动、亚健康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各指标经过LSD事后多重比较,屏前静态时间小于2h,2~3h,3~4h,三组BMI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当屏前静态时间超过4h,BMI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推测,屏前时间超过4h,是BMI显著增长的临界点(见表4)。屏前静态时间小于2h,2~3h,3~4h,4~5h,四组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当屏幕时间超过5h,就会显著降低体育锻炼参与的频率与每次运动的时间(见表5、表6)。由此推测,屏前时间5h内,体育锻炼频率、时间与屏前时间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屏前时间小于2h,2~3h,3~4h,亚健康风险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每天屏前静态时间超过4h,亚健康风险就会显著性增加(P<0.01,见表10)。

表4 不同屏前静态时间下BMI、体育参与、亚健康指标差异性检验结果

表5 大学生不同屏前静态时间与BMI差异性检验结果

表6 大学生不同屏前静态时间与体育活动锻炼次数差异性检验结果

3 讨 论

近年来信息化时代的快速推进,电子显示终端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这对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及娱乐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久坐行为与屏幕时间已广泛流行于大学生群体中[1]。本研究中,大学生工作日课余屏前静态时间是3.71±1.265h/d,95.1%的大学生每天课余屏前静态行为超过2h,38.9%的学生每天超过5h。李友的研究指出,大学生屏幕时间平均值是7.74±1.46h/d[10],高于本研究的原因可能是李友调查的是一周的屏幕行为,包括周末和工作日,同时问卷是自填式填写,回答的是具体的时间,而本研究考察的是工作日课余屏幕行为,不包括周末及课上屏前行为,以往的已经证实,大学生周末屏幕行为更为严重。同时本研究屏前时间采用选项方式,超过5h的行为统一选5h,所以低于实际的屏幕时间。从数据上看,屏前静态行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的生活方式。大学生在校独立生活,生活上不再有家庭和学校的监管,学业上,也少了中学时代的学业压力,把大量课余时间用于手机或电脑。这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11]。

表7 大学生不同屏前静态行为与体育活动时间差异性分析结果

表8 大学生不同屏前静态时间与亚健康得分的差异性分析结果

体重指数(BMI)是指身体质量指数,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用来反映和衡量一个人的胖瘦程度以及机体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很多研究指出,随着屏前静态行为时间的延长,BMI值相应提高[5]。但很少有研究关注不同屏前时间对BMI指标的具体影响,本研究指出不同屏前静态时间对BMI值影响是不一样的,当屏前超过4h时,BMI会呈现显著性增长,4h内虽有增长,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本研究推测,屏前4h后,是BMI显著增加的临界点。国外的研究发现,屏幕时间与健康结果之间存在不同关联,每天看电视2.5至4h的成年人超重的可能性是两倍,每天看电视超过4h的人超重的可能性是每天看电视少于1h的人的四倍[12]。超长屏幕时间导致超重或肥胖的原因,目前比较公认的是长时间使用屏幕设备会造成不良的饮食习惯[13]。Maricarmen Vizcaino的研究指出,重度屏幕使用者的膳食模式得分显著高于中度饮食者和轻度饮食者,表明饮食模式最不健康(例如他们很少吃水果/蔬菜,经常饮用碳酸饮料/甜茶)、与家人共用膳食的次数最少,以及进食快餐的次数最多[14,15]。Chantal A Vella的研究指出,屏幕时间会增加年轻人患肥胖症和慢性营养不良的风险[16]。Maricarmen Vizcaino研究了不同屏幕和饮食习惯的关系,指出电视和智能手机对不良的饮食习惯影响更大。另外,本研究中发现屏前大于5h,体育活动参与频率和时间都会大幅度下降,因此,本研究认为这也是导致BMI上升一个原因。穆敏的研究指出较长的视屏时间和缺乏充足的体力活动与大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17]。

关于屏幕时间与身体活动的关系,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Sandercock G R H的研究指出逐级递增的高屏幕时间和低自由体育活动之间呈负相关[18]。本研究中发现,屏前时间5h内,虽然体育参与性有所下降,但相互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h是显著降低身体活动的临界指标。说明5h内,屏前行为与身体活动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因素,不能一概认为屏前行为就会降低体育活动的参与,但屏前超过5h,就会直接影响体育活动的参与。因此本研究认为,屏前时间与身体活动之间存在一定负相关,但又必须看到两者之间的独立性,有着各自发展规律。

本研究中,屏幕时间与亚健康分数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即屏幕时间越长发生亚健康的风险就越高。但同时发现屏前小于4h时,学生健康分数处于健康范畴,但超过4h,学生的得分均值超过35,属于亚健康状态。同时,本研究存在性别差异,女生亚健康均值(36.98±10.015)显著高于男生(34.37±9.719)。Twenge Jean M的研究指出,屏幕时间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屏前项目、性别差异,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上的时间与自残行为、抑郁症状、低生活满意度和低自尊的关系比花在电子游戏和看电视上的时间更密切。与男孩相比,女孩普遍表现出屏幕媒体时间与心理健康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更强(例如,在女孩中,大量上网者比低上网者患抑郁症的可能性高出166%,而在男孩中,这一比例高出75%)[19]。Viviane S Straatmann的研究也证实了屏前久坐对女青少年的影响大于男性[20]。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采用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可能存在一人多填的现象,同时问卷通过自我报告方式进行,可能低估实际屏幕使用时间;另外,问卷星发放问卷不能遵循随机抽样原则,样本代表性不够等等。

自我报告一直是屏幕时间横断面研究的热点,但随着智能手机和电视屏幕时间管理器、加速计工具、荧屏监控器、行为摄像头等新技术的出现,未来的研究将使用更客观的工具或方法来评估屏幕静态行为,以获得客观测量数据。同时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不同类型的屏前时间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区分屏幕类型对健康行为和健康结果产生的影响。

4 结论

4.1 大学生屏前静态时间与BMI、亚健康指标呈显著性正相关,与体育锻炼频次与每次锻炼时间呈显著性负相关。

4.2 大学生不同屏前时间对BMI、亚健康指标、体育锻炼频次与每次锻炼时间的影响是不同的,当屏前静态时间超过4h,BMI和亚健康指标呈现显著性递增,是两者迅速增加的拐点。当屏前时间超过5h,体育锻炼频率和每次参与时间都会显著性降低。

4.3 屏前静态行为与体育锻炼频率和每次锻炼时间之间具有关联性和独立性:一方面,屏前静态行为与体育参与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即两者之间可以互相干预;另一方面,屏前静态行为与体育参与各自影响因素不同,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猜你喜欢
课余亚健康静态
丰富的课余生活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具7μA静态电流的2A、70V SEPIC/升压型DC/DC转换器
猪群亚健康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儿童亚健康防治
50t转炉静态控制模型开发及生产实践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咪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