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别山地区水稻-羊肚菌轮作栽培技术与效益分析*

2021-07-15 06:15蔡正军罗喜秀段小丽金红梅夏贤格陈展鹏李成芳
中国食用菌 2021年5期
关键词:羊肚拱棚外援

杨 俊,吴 凡,蔡正军,罗喜秀,段小丽,金红梅,夏贤格,陈展鹏**,李成芳**

(1.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2.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羊肚菌(Morchella spp.)又称羊肚菜(河北省)、麻子菌(陕西省、河南省)、羊肚蘑(东北地区)、阳雀菌(湖北省、云南省、四川省)等,隶属真菌界子囊菌门(Ascomycota) 盘菌纲(Pezizomycetes) 盘菌目(Pezizales) 羊肚菌科(Morohellaceae) 羊肚菌属(Morchella),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L.)Pers]是羊肚菌属的模式种[1-2]。羊肚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既是宴席珍品,又是久负盛名的良药,具有健胃补脾、益肾补脑、提高免疫力等功效[3]。目前,野生羊肚菌数量有限,羊肚菌的人工栽培还在深入研究阶段,虽然近几年都有报道获得较高的产量[4],但是其品质和产量仍不稳定,因此羊肚菌的栽培及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5-6]。

湖北大别山地区水田面积大,以黄冈地区为例,有近35万公顷农田,冬季闲田面积大、效益低,再加上新冠疫情影响,当地劳动力过剩,严重制约农村农业发展[7]。目前,经过3年多的试验示范,湖北大别山地区在水稻-羊肚菌轮作小拱棚栽培模式方面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栽培技术,详细介绍了其相关流程,并针对本地区做了经济效益分析。

1 栽培技术要点

1.1 场地选择

于湖北大别山地区,尽量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地势相对平坦、排灌水方便、靠近水源且远离污染源的区域,栽培环境应符合NY/T 5010-2016无公害农产品栽培业产地环境条件[8]的规定。

1.2 茬口安排

前茬水稻:按照常规中稻栽培管理,于4月30日左右播种或者插秧,9月30日前收获。

接茬羊肚菌:11月10日播种,次年2月中下旬出菇,4月中下旬出菇结束。

1.3 水稻栽培

按照常规中稻栽培方法,适当补充尿素和钾肥。在水稻收割前1个月尽量不要打药,如果喷施农药尽量选择低毒、低残留类农药。

1.4 羊肚菌栽培管理

1.4.1 品种选择

使用经过多年、多点试验,并且农艺性状稳定、抗性好的羊肚菌品种栽培。

1.4.2 土壤处理

播种前1个月进行一次淹水,再进行1次~2次深耕,暴晒7 d即可。暴晒后的土壤喷洒广谱高效低毒杀虫剂、杀菌剂,5 d后用生石灰消杀,每667平方米生石灰用量一般控制在约50 kg。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9]规定要求。土壤pH控制在偏碱性,以7.0~7.5为宜[10]。

1.4.3 厢面整理

播种前在田块四周挖排水沟,沟宽约40 cm,深约20 cm。沿着南北方向制作畦床和畦沟,采取拉线的方式标记出畦床和畦沟,见图1。

图1 整地Fig.1 Land preparation

如图1所示,进行整地、耙土、挖畦沟。畦床宽度90 cm~110 cm,畦沟宽度40 cm~50 cm,深12 cm~15 cm。播种前将畦面耙疏松、细软,土块直径1 cm~2 cm最佳。

1.4.4 播种操作

整理畦沟结束,晴天日间温度低于20℃即可开始播种,见图2。

图2 播种Fig.2 Sowing

如图2所示,每667平方米菌种用量150 kg~200 kg。一般采取条播的方式,沿着畦床方向人工在畦床上铲出3条~4条深3 cm~5 cm的播种沟。用75%酒精对手进行消毒后,用手将菌块掰碎,均匀地撒在播种沟里。然后用畦面细土进行覆盖、耙平,喷一次透水。覆土保证无杂草、石块、塑料,且土壤具有团粒结构,且通透性好、保湿性强。

1.4.5 搭建菇棚

播种后,立即沿着畦床方向覆盖银-黑双色地膜,且银面朝外,搭建小拱棚,见图3。

图3 覆膜与小拱棚搭建Fig.3 Covering the mulch film and setting up small arched sheds

如图3所示,银-黑双色地膜质量应符合GB/T 4456-2008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标准[11]。小拱棚可选取竹子或钢架材料,棚宽90 cm~100 cm,高70 cm~80 cm,竹弓平均间隔80 cm~100 cm,拱棚上铺上遮阴棚,遮光率约90%[12]。

1.4.6 放置外援营养袋

播种10 d~15 d,待白色菌丝长满畦面,即可开始放置外援营养袋,外援营养袋内主要培养料应符合NY 5099-2002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13],见图4。

图4 白色菌丝长满后放置外援营养袋Fig.4 Placing external nutrient bag when the white mycelium overgrown the cultivated soil

如图4所示,利用灭过菌的6×6排钉或者工具刀将外援营养袋划开长8 cm~10 cm左右的口子,将打孔或划口的一面平放在畦床表面,稍用力压实,均匀摆放,每667平方米放置1 800袋~2 400袋,每袋约重0.5 kg。放好营养袋后,将原来地膜黑色面朝外重新覆盖,并间隔20 cm左右打孔,增加透气性,孔的直径为2 cm。

1.4.7 发菌管理

外援营养袋放置约7 d,撤掉地膜,厢面中间铺1条滴灌带,滴灌带应符合GB/T 19812.1-2017塑料节水灌溉器材第1部分:单翼迷宫式滴灌带规定[14]。经过2周~3周待菌丝长满外援营养袋,约35 d~40 d后,营养物质被羊肚菌菌丝耗尽,及时移开外援营养袋。菇床上方挂置室外防水温湿度计,温度控制在18℃~22℃,为菌丝最适生长温度。若低于10℃,可在遮阳网上铺一层透明农用塑料薄膜保温,农用塑料薄膜应符合GB 4455-2006农业用聚乙烯吹塑棚膜规定[15]。保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土壤不发白[16]。每天通风2 h~3 h,如果日间气温比较低,应该选择中午温度高的时候进行通风。

2 羊肚菌菇期防控

2.1 杂菌防控

畦床发现污染的营养袋要及时清除,子实体发生细菌感染时及时清除病菇,有泡质盘菌(Peziza vesicalosa)、绿色木霉 (Trichoderma viride)、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 等杂菌发生时,应及时去除[17]。

2.2 病虫防控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场地前期需进行淹水、暴晒、生石灰消杀;场地四周定期除草、生石灰消杀;菇床喷洒5%食盐水,棚内挂黄板、安装诱虫灯,或者用蜂蜜水添加2滴~3滴敌敌畏进行诱杀,以防控蛞蝓、白蚁、菌蚊等虫害。

3 羊肚菌出菇管理

3.1 催菇管理

移走外援营养袋约15 d,加大通风,同时保持早晚棚内空气相对湿度85%~90%。畦面微喷水,畦沟采用漫灌的方式进行催菇处理,及时排掉畦沟水分,避免积水。

3.2 出菇与采收管理

羊肚菌出菇过程中,控制拱棚内温度为8℃~20℃,不超过20℃[18]。适量喷水,保持土壤含水量约20%,空气相对湿度约85%。每天日间勤通风,保持新鲜空气流通。采摘应当选择晴天进行,当子实体菌盖褶皱充分展开时及时采收。采收的原则是采大留小,利用弯刀齐土面隔下,避免伤到周围小子实体。采摘结束,及时清理菇面菌柄、死菇、坏菇。整个生育期可采收三潮菇,以头茬菇品质最好。

3.3 菇床清理

4月中下旬,羊肚菌尾茬菇结束。回收竹弓、塑料膜、滴灌带、遮阳网等材料,并尽量保持完好,为下一轮栽培继续提供材料。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销售收入:按照团风县、罗田县、麻城市等县、市2017年~2019年连续3年年平均产量计算,羊肚菌鲜菇年平均产量为2 250 kg·hm-2,折合干菇为225 kg·hm-2,干菇统货收购价1 200元/kg。稻谷平均产量7 500 kg·hm-2,稻谷收购平均价2.6元/kg。每公顷周年总收入为289 500元。

成本支出:地租为12 000元/hm2,菌种成本为67 500元/hm2,各类材料(小拱棚竹拱、地膜、塑料膜、遮阳网、滴灌带、粘虫板、肥料等)成本为2 550元/hm2,人工成本为37 500元/hm2,其他成本为7 500元/hm2,共计150 000元/hm2。

纯收入:约139 500元/hm2。

4.2 社会效益

湖北大别山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良好,冬季闲田面积大。水稻与羊肚菌的轮作期间,长期的淹水作业对羊肚菌栽培季节残留的微生物、虫卵的淹杀是确保羊肚菌可以多年栽培的一个重要保证,同时进行轮作,合理施肥,可以保持土壤肥力均衡[19]。因此,水稻接茬栽培羊肚菌是一种高效农业模式,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问题与建议

5.1 羊肚菌栽培问题

羊肚菌栽培相对其他油菜、小麦等冬季作物投入成本高,部分从业人员难以承受,影响产业发展。

羊肚菌栽培技术难度大,大面积栽培要谨慎。湖北大别山地区农村冬季劳动力虽然很充足,但是羊肚菌栽培管理要求高,部分从业人员技术还未达到大面积栽培要求。

5.2 解决问题建议

建议由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牵头,将稻-羊肚菌轮作模式作为能人回乡创业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并聘请地方农业院校或农科院作为科技支撑,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并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栽培,解决资金与技术问题。

猜你喜欢
羊肚拱棚外援
早春拱棚胡萝卜管理要点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陕西宜川高湾村:拱棚蔬菜 托起农民致富梦
五膜覆盖在拱棚甜瓜越冬生态栽培技术上的应用的探究
大牌外援难混CBA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羊肚菌药膳之“扬眉吐气”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新政”下外籍球员的效应分析
外援政策考验各国联赛
葡萄园套种“羊肚菌” 增收增效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