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栽培的经济效益及对土壤的影响*

2021-07-15 06:15徐继伟周玖璇刘欣彤张丽英
中国食用菌 2021年5期
关键词:羊肚栽培土壤

徐继伟,周玖璇,何 俊,刘欣彤,张丽英,华 蓉,2**

(1.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4;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4;3.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4.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4;5.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羊肚菌(Morchella spp.)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 盘菌纲(Discomycetes) 盘菌目 (Pezizales) 羊肚菌科(Morohellaceae)[1]。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呈蜂窝状,形如羊肚而得名,又名草笠竹,俗称羊肚菜、羊肚蘑[2]。羊肚菌是一种名贵的食药兼用菌与松露(Truffe spp.)、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牛肝菌(Boletus spp.)齐名为世界四大野生食用菌。羊肚菌不仅味道好,其营养成分也与肉类不相上下,每百克羊肚菌干品含蛋白质24.5 g,因此有“素中之荤”的美誉,而且羊肚菌中油脂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所以食用羊肚菌更有利于健康[3]。经现代研究证明,羊肚菌还具有增强或调节人体免疫力、防癌抑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抗疲劳、提神醒脑、增强运动能力等多种功能[4]。

由于羊肚菌本身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通过人工大规模栽培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20世纪末,美国成功突破了羊肚菌室内栽培难题[5]。21世纪初我国成功研发了室外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四川省林业科学院于2000年首次采用外营养添加技术栽培羊肚菌,奠定了近年来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基础[6]。实践证明,通过添加外源营养能显著增加人工栽培羊肚菌的产量,该技术在羊肚菌的人工栽培中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5]。目前我国除海南省、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外,均有栽培成功的实例[7]。云南省16个州市除西双版纳外均有栽培,其中2/3以上县市区均有成功实例,但栽培面积普遍较小[8]。虽然羊肚菌可以在广泛的地区栽培,但是该食用菌生产随机性大,同一菌种在同样的土地上用同种管理方法栽培,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产量差异,其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正因如此,现除销售菌包和菌种的公司能够实现稳定收入外,普通栽培户仍然存在风险。当前阶段栽培羊肚菌存在过度宣传的现象,很多农户产生了羊肚菌栽培管理简单的误解,在未进行充分学习和完全掌握技术的情况下盲目投资,最终造成不同程度的亏损。据黄毅等[9]统计表明,截至2018年羊肚菌栽培热潮仍未消退,但收益并不理想。一方面受气候因素和栽培技术不成熟等的影响,失败者众多,仅有15%左右栽培者盈利,10%栽培者持平,大多数栽培者亏损甚至血本无归。另一方面羊肚菌由于自身单重较低,因此产量并不高,而宣传时所使用的单价多为前几年的高额成交价,随着近年来羊肚菌人工栽培面积的扩大,大量羊肚菌涌入市场,羊肚菌单价早已不复当年。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栽培者先期的效益成本核算[9],因此在开展大规模栽培前在目标区域的小规模试种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随着近代以来农药及化肥的过量使用,农用土地的结构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严重污染的土壤已不适合农作物的栽培[10]。当土壤中积累的有害物质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破坏土壤微环境的平衡,使所有相关生物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1]。不仅如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还可以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从而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在众多土壤污染物中最严重的污染物之一就是重金属污染物,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性较大的重金属(生物毒害性显著) 主要有Hg、Cd、Pb、Cr以及类金属As等[12]。因此研究耕层土壤的元素组成,评估土壤利用的风险具有巨大的实际意义。目前,运用超积累植物和真菌富集已逐渐成为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处理技术[13]。研究表明,与普通绿色植物相比,大型真菌更能积累高浓度的重金属[14]。真菌修复已经成为了土壤修复的重要内容[15]。羊肚菌作为可人工栽培的大型真菌对土壤菌落结构也存在影响[16],但是其影响结果尚不明晰,羊肚菌栽培对土壤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拟通过监测两次羊肚菌栽培前后土壤元素成分的变化,有效评估羊肚菌栽培对土壤环境的修复作用及食用安全。同时针对目前羊肚菌栽培的经济效益计算混乱的现状,预期通过实际生产来精确核算羊肚菌单季每公顷收益,为后续羊肚菌栽培者的工作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基本信息概况

综合考虑栽培羊肚菌的气候等因素后选择楚雄州禄丰县三合邑下寨脚村作为羊肚菌栽培试验点,试验点位于东经 102°11′10″,北纬 24°58′33″附近,海拔为1 880 m,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712.6 mm。合作农户为首次栽培羊肚菌,无羊肚菌栽培经验。

1.2 羊肚菌栽培方法

羊肚菌栽培使用常规的撒播法,菌包和营养包购自云南茂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羊肚菌品种为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

1.2.1 整地作畦

在羊肚菌播种前对土壤进行预处理,深翻20 cm左右并混入适量石灰进行消毒,重复2遍调节pH至6.5~7.5,并在每次翻耕之后晒地1周。上述工作完成后平整地面,整出宽100 cm的畦面,预留出宽25 cm的沟用于后续的覆土工作及人员通道。

1.2.2 播种

将菌种揉碎后加水搅匀,均匀播撒在预先处理好的畦面上,同时打碎沟中的土壤覆于畦上,覆土厚度约3 cm~5 cm,全部工作结束后喷透水。

1.2.3 放置营养袋

播种后7 d~12 d,待羊肚菌菌丝生长至土壤表层,肉眼可见较明显菌霜时,开始准备放营养包,将营养包经过灭菌处理后冷却至常温,用经过消毒的钉板在营养包一面拍出密集的小孔,按每平方米5包的密度将营养包有孔一面与地面接触摆放,摆放后轻按营养包使其与地面紧密接触。营养包放置后1 d内不浇水,减少营养包污染。

1.2.4 日常管理

菌丝生长需保持土壤湿润,并用竹条做拱,覆盖黑色地膜遮光除草并定期打开地膜通风。在实验田上方高2.5 m处搭盖六针加密遮阴网。菌霜开始消退时大量浇水催菇,促进羊肚菌子实体形成。

1.3 羊肚菌采收方法

羊肚菌原基大量形成后降低单次浇水量,防止过量浇水淹死羊肚菌原基,浇水方式改为以保证土壤湿度为主。头水羊肚菌子实体初步形成后,8 d~10 d便可长成收获大小,由于不同羊肚菌个体间差异较大,因此成熟标准不以个体大小为主,主要通过颜色判断羊肚菌的熟度,羊肚菌颜色由深灰色转为褐黄色或浅灰色,菌盖表面蜂窝状凹陷充分舒展由硬变软时,即可采收羊肚菌。羊肚菌采收时以小刀从羊肚菌菌柄脚部水平切下,削去泥土,及时分级称重。羊肚菌采收期每日早晚各采收1次,遵循采大留小,未熟不采的原则。采收全程通过喷淋少量水保证土壤湿度。

1.4 土壤检测方法

羊肚菌栽培前后分别对羊肚菌栽培棚内和棚外的土壤成分进行检测,检测工作由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大理分公司完成,该公司具备SGS授权认证,具有多年土壤检测经验。羊肚菌栽培棚内土样采集使用五点取样法,于棚内四角及中央分别采集距离地表3 cm~8 cm的土壤,均匀混合后送检。棚外土则分别采集棚外四边距离地表3 cm~8 cm的土壤,均匀混合后送检。承检公司根据每一份土样分别给出检测报告。

2 结果与分析

2.1 栽培羊肚菌的经济效益与成本核算

栽培羊肚菌的前期原料成本投入以菌包投入、栽培棚搭建以及喷灌系统设置为主,其余主要为人工成本投入。具体人工成本按当地用工价格每人100元/d计算,月薪3 000元。其中主要人工投入为前期准备、日常管理及羊肚菌采收。前期管理成本根据每亩成本折算后的明细详见表1。

表1 单季羊肚菌生产管理成本明细Tab.1 Detailed cost of single-season Morchella sextelata cultivation

羊肚菌整个栽培期共计4个月,期间的日常管理按月薪3 000元支付薪水,一个人可以管理1.3 hm2羊肚菌,但根据实际情况通常刚起步的羊肚菌栽培每人管理多在0.67 hm2左右,因此按0.67 hm2的标准进行成本折算,羊肚菌整个栽培期内的日常管理成本为18 000元/hm2;同理羊肚菌采收期约持续15 d,期间除日常管理人员外,每0.3 hm2需额外用工1人,采收人工成本折算后为4 500元/hm2。

原料成本除菌包、营养包及产品包装等投入外,其余的固定资产购置(如遮阴网、喷管系统等)均按照3年使用期折算成本,折算后成本明细(表1)。羊肚菌的销售除零售外,还有一部分运输到附近食用菌交易市场进行销售,每5天运输1次,盛产期3 d运输1次,单车可运输0.3 hm2的产量。整个采收期共运输羊肚菌产品5次,产品平均运输成本(含油费、过路费等)约1 800元/hm2,具体明细详见表1。

整个羊肚菌采收期内详细记录产量,全部生产工作结束后计算羊肚菌试验田平均产量为3 196.8 kg·hm-2,其中废品率为2.08%,羊肚菌销售的平均单价为100元/kg,产值为313 030.65元/hm2,去掉成本后相较外出打工,可盈利155 440.65元/hm2。

2.2 栽培羊肚菌对土壤的影响分析

羊肚菌栽培的对土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壤成分的调节及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的生态收益。

土壤pH是影响耕地的重要因素,我国根据不同pH将土壤分为5级,分别是强酸性土(pH<5.0)、酸性土 (5.0≤pH<6.5)、中性土 (6.5≤pH<7.5)、碱性土 (7.5≤pH<8.5)、强碱性土 (pH≥8.5)[17]。其中长江以北地区土壤多为中性和碱性,只有森林植被覆盖和酸性母岩下,土壤呈酸性反应[18]。长江以南地区多为强酸和酸性土壤,只有碳酸钙的母岩发育土壤和沿海地区海冲母岩情况下,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反应。云南所特有的红土,通常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等氧化物,因此在呈现红色的同时全剖面呈酸性,pH通常在5.0~5.5[19]。第1次羊肚菌栽培前后土壤的pH变化情况见图1。

图1 第1次羊肚菌栽培前后土壤的pH变化Fig.1 Changes in soil pH before and after Morchella sextelata cultivation in the first time

由图1可知,在开展羊肚菌栽培前,试验棚内土壤pH为4.57,棚外土壤pH为4.73,而经过第1次羊肚菌栽培后,土壤pH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良,棚内土壤pH恢复至5.37,棚外土壤恢复至5.36,由原本的强酸性土壤恢复至酸性土壤,提高了土壤可栽培作物的范围、土壤质量等级和经济价值。第2次羊肚菌栽培同样使土壤pH得到了进一步改良,具体见图2。

图2 第2次羊肚菌栽培前后土壤的pH变化Fig.2 Changes in soil pH before and after Morchella sextelata cultivation in the second time

由图2可知,试验棚内土壤pH为5.46,棚外土壤pH为5.64;而经过第2次羊肚菌栽培后棚内土壤pH升至6.00,棚外土壤pH降至5.10。栽培羊肚菌对土壤的酸碱性改良效果明显。

土壤有机质通常来源于生命活动所产生的代谢产物或生命体残体。二者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土壤微环境中微生物的活动有重要的意义[20]。同时有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接近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土壤的肥力与土壤的有机质呈正相关。我国第2次土壤普查时,针对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按大于40 g·kg-1、30 g·kg-1~40 g·kg-1、20 g·kg-1~30 g·kg-1、10 g·kg-1~20 g·kg-1、6 g·kg-1~10 g·kg-1和小于等于 6 g·kg-1的标准将土壤有机质含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全国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4.65 g·kg-1,即有机质含量2.465%[21]。第1次和第2次羊肚菌栽培前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情况见图3、图4。

图3 第1次栽培前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Fig.3 Change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before and after first cultivation

图4 第2次栽培前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Fig.4 Change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before and after second cultivation

本次所选试验田的初始有机质含量经测定仅为1.4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经过第1次羊肚菌栽培后,棚外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88%上升到2.82%,棚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44%上升到2.44%,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经过第2次羊肚菌栽培后棚外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95%上升到2.13%,棚内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95%升至2.64%,已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第1次和第2次污染风险管理项目元素浓度情况见图5、图6。

图5 第1次栽培中污染风险管理项目元素浓度Fig.5 Element concentration of pollution risk management project in the first cultivation

图6 第2次栽培中污染风险管理项目元素浓度Fig.6 Element concentration of pollution risk management project in the second cultivation

从土壤重金属含量情况来看,第1次栽培棚内土壤铬含量从 117 mg·kg-1下降到 89.87 mg·kg-1,棚外土壤铬含量从 110 mg·kg-1下降到 71.7 mg·kg-1;棚内土壤镍含量从42.6 mg·kg-1下降到 34.5 mg·kg-1,而棚外土壤从 44.3 mg·kg-1下降到 31.8 mg·kg-1;棚内土壤栽培前后砷含量有所上升,棚外土壤栽培前后砷含量有所下降;镉、汞、锌、铜等元素含量棚内土壤和棚外土壤栽培前后变化不大;棚内土壤铅含量从 6.8 mg·kg-1上升到 128.0 mg·kg-1,棚外土壤铅含量从 6.53 mg·kg-1上升到 84.00 mg·kg-1。第 2 次栽培棚内土壤铬含量从205.0 mg·kg-1下降到91.3 mg·kg-1,棚外土壤铬含量从 125.0 mg·kg-1下降到95.4 mg·kg-1;棚内土壤铜含量从 1.17 mg·kg-1上升到 50.60mg·kg-1,棚外土壤铜含量从 1.55 mg·kg-1上升到49.50 mg·kg-1;铅含量棚内土壤从13.6 mg·kg-1上升到 275.0 mg·kg-1,棚外土壤从 10.9 mg·kg-1上升到250.0 mg·kg-1;镉、砷、汞等元素前后变化基本持平。第1次羊肚菌栽培前后土壤重金属的含量除铅外,其余需要污染风险管理的重金属在经过第1次的栽培后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且均处于国际按规定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以上,尤其是镍含量的评级经过第1次栽培后由二级提升到一级。说明羊肚菌栽培从整体来看对土壤重金属的改良具有较好的效果。第2次羊肚菌栽培前后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除铅、镉外,其余需要污染风险管理的重金属在经过第1次羊肚菌栽培后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第1次和第2次栽培中重金属元素的变化表现出相似的趋势,说明羊肚菌对部分重金属确实有一定的改良效果,但是对于铅却表现出了异常的富集作用。第1次栽培土壤中大量、中量、少量营养元素浓度情况见图7~图9。

图7 第1次栽培中大量营养元素浓度Fig.7 Macronutrients concentration in the first cultivation

图8 第1次栽培中中量营养元素浓度Fig.8 Medium elem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first cultivation

图9 第1次栽培中少量营养元素浓度Fig.9 Concentra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first cultivation

对土壤营养元素而言,第1次栽培土壤中大量营养元素钙含量棚内土壤从288 mg·kg-1上升到633 mg·kg-1,棚外土壤从 261 mg·kg-1上升到 793 mg·kg-1;棚内土壤钾含量从 82.4 mg·kg-1上升到 179.0 mg·kg-1,棚外土壤钾含量从 38.4 mg·kg-1上升到 142.0 mg·kg-1;棚内土壤和棚外土壤铁含量变化不大。中量营养元素硫含量棚内土壤从 28.0 mg·kg-1下降到21.4 mg·kg-1,棚外土壤从 12.7 mg·kg-1上升到 23.9 mg·kg-1;棚内土壤磷含量从 8.3 mg·kg-1上升到 59.8 mg·kg-1,棚外土壤从 13.4 mg·kg-1上升到 22.5 mg·kg-1;氯元素含量棚内土壤从 50.8 mg·kg-1下降到 17.6 mg·kg-1,棚外土壤中氯含量从 37.4 mg·kg-1下降到 10.5 mg·kg-1;镁元素含量棚内土壤从61.0 mg·kg-1上升到69.7 mg·kg-1,棚外土壤镁元素从44 mg·kg-1上升到104 mg·kg-1。在少量元素营养元素中,硝态氮、硫以及锰含量有较大变化。棚内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从24.9 mg·kg-1下降到 16.3 mg·kg-1,而棚外土壤从16.6 mg·kg-1上升到 23.4 mg·kg-1;棚内土壤硫含量从 28.1 mg·kg-1下降到 21.4 mg·kg-1,棚外土壤中硫含量由 12.7 mg·kg-1上升到 23.9 mg·kg-1;锰含量棚内土壤从 11.9 mg·kg-1上升到 19.9 mg·kg-1,棚外土壤从 7.6 mg·kg-1上升到 9.5 mg·kg-1;铵态氮、硼、锌、铜等元素含量在栽培前后变化较小。通过分析发现羊肚菌栽培并未造成土壤营养成分的流失,部分元素含量在适当范围内还有一定的提高,第1次羊肚栽培前后土壤中钾、磷、镁和锰含量相比初始值均获得了适宜的提升,且重要的营养元素氮的下降量也在正常范围内。由此可见,栽培羊肚菌对于土壤营养结构的微调有突出的作用,可以在有利范围内丰富土壤的元素组成,不仅均衡了土壤的元素组成还提高了土壤肥力。

3 讨论

3.1 羊肚菌栽培对促农增收的实际作用

楚雄技师学院生物研发中心算得羊肚菌第1年成本约合16.5万元/hm2~18万元/hm2,2年~3年成本约合9.75万元/hm2~11.25万元/hm2。这一成本核算与本实验核算的成本基本一致,但该算法中不包含日常管理的人工成本,因此在支付工资后实际成本根据栽培面积的不同还有一定程度的上浮[22]。石德林等[23]研究认为羊肚菌的栽培成本为9万元/hm2~12万元/hm2,平均散工费用7 500元/hm2~1 200元/hm2,说明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羊肚菌栽培的成本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基本每年的成本均在1元/hm2左右。前几年羊肚菌单价较高,田地里收羊肚菌鲜品一手价最高可达200元/kg以上,但由于近年来羊肚菌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趋于饱和,因此人工羊肚菌的单价一路走低[9]。本次试验收获羊肚菌的销售均价已降至100元/kg,因此相较于前人的报告,产值仅为313 030.65元/hm2。对于刚起步的羊肚菌栽培者而言,由于羊肚菌栽培与其他常规作物差异较大,在管理上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前2年产量约1 500 kg·hm-2,并不稳定。因此在刚开始起步的1年~2年内,存在一定亏损,但随着羊肚菌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产量逐步提高到3 000 kg·hm-2以上后,便可扭亏为盈[24]。

因此,建议栽培者在计划投入栽培羊肚菌之前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和技术学习,以避免在起步阶段出现亏损。在栽培期间发现任何问题也应及时与相关专家沟通解决,以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减产。在保证足够的产量后相较外出打工,栽培羊肚菌每公顷可以获得10万元左右的利润,因此在具备一定技术支持的条件下,羊肚菌栽培也不失为一种促农增收的致富手段。

3.2 羊肚菌栽培对金属离子的富集作用及土壤真菌修复

研究表明羊肚菌对于重金属也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可以用于土壤污染的修复[25-26]。安鑫龙等[27]发现羊肚菌菌丝可以在较高浓度的镉和铅中生长,并富集镉、铅等重金属离子,这种作用可以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提升至地上部分,这也与王元忠、张能等的研究结果一致[28-29]。本次试验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经过1次羊肚菌栽培,土壤中多种重金属含量均有所下降,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提高,同时富集了土壤中的多种营养元素。但也正因为如此,在栽培羊肚菌时需要根据不同目的考虑更多因素。如若出于食用目的,在栽培前应首先进行土壤成分检测,确定土壤中元素含量是否安全,以防羊肚菌在生产过程中因自身的富集作用出现元素超标的问题。但羊肚菌对金属的富集作用也并非有害无利,可正确利用这一特性,精准提高羊肚菌中特定营养元素含量,从而提高羊肚菌营养价值。王艳等[30]通过筛选,使用Zn(CH3COO)2作为锌源,采用液体培养成功培养出了富锌羊肚菌菌丝,富锌率最高达到23.20%,其中富集锌的有机化程度达到37.71%。另有研究表明猪苓菌丝体的富锌率为16.7%[31],真姬菇菌丝体富锌率为7.98%[32],均低于羊肚菌对锌元素的富集能力。此外李娟等[33]还发现羊肚菌还可以富集铁、硒等微量元素。因此通过元素富集来培育高营养价值羊肚菌具有广阔的前景。

通过本次试验发现羊肚菌栽培能在短时间内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平衡土壤元素结构,并减少重金属污染,加之羊肚菌栽培时间短,且多于冬季开展,因此在常规作物的休耕期通过栽培羊肚菌来恢复土壤也是一种良好的耕种方式。

3.3 羊肚菌产业发展展望

1)当前阶段阻碍羊肚菌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行业标准与规范的缺乏[34],以及起步成本太高。当前阶段对于羊肚菌的栽培、采收及加工环节均未形成统一标准,因此无论是栽培技术、分级标准还是销售价格均不统一。而每季羊肚菌栽培的主要成本是菌种和营养袋的购买,高昂菌种成本使得羊肚菌成为了一种较奢侈人工栽培食用菌。因此想要降低栽培成本可以通过技术培训,实现农户自己制作菌种。这样可大幅减少前期投入,使羊肚菌产业真正成为一种低风险、高回报的高效扶贫产业。

2)当前羊肚菌栽培的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依然存在较多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目前羊肚菌栽培的产量普遍不稳定,而影响产量的原因尚不明确,因此如何提高栽培技术水平、稳步提高产量仍是我国羊肚菌栽培亟需解决的难题[35]。尤其是对于刚起步的菇农,掌握正确的栽培技术才是保本增收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推广羊肚菌栽培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后期技术支持;对于有意栽培羊肚菌的菇农、单位,则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观察,并获取相关研究机构的技术支持,以降低风险。

3)羊肚菌保鲜技术和烘干技术也是阻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羊肚菌含水量大,每5 kg鲜品经过烘烤后才能出0.5 kg干品,在采收后即使低温存放同样会导致水分流失,从而造成鲜品经济价值和口感的下降[36]。如果制备成干品,羊肚菌的烘干工艺就成为影响其经济价值的重要因素,自然晒干的羊肚菌品相较差且容易破损,而添置专业烘干机又增加了成本。但如果采收后不立刻处理,会造成短期内水分减少从而导致严重的价值折损。因此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如何通过更低的保鲜成本来维持羊肚菌鲜品的品质是当前研究的一大重点。对于羊肚菌栽培者而言,如何在采收后尽快销售新鲜羊肚菌或采取高保值低成本的保鲜方法成为影响羊肚菌产值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羊肚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栽培技术相对成熟。在有一定技术管理经验的前提下,栽培羊肚菌不仅能有效改良耕层土壤的理化性质,还可以在短期内协助农户脱贫致富,是一种有重要实践意义且可用于推广的人工栽培食用菌。但现阶段羊肚菌栽培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盲目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相关的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保障优良菌种的供给,不断探索羊肚菌的栽培、保鲜、烘干技术,以及对栽培羊肚菌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等,是保证羊肚菌产业获利的重要措施。

猜你喜欢
羊肚栽培土壤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土壤
莞草栽培、编织技术研究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土壤的平行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