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检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7-15 07:14吴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机体肝脏

吴冰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上又将其称之为乙肝,该疾病是一种由乙肝病毒引发的临床疾病,发病后以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恶心以及呕吐等为主要临床症状,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以青少年、中年人群为疾病高发群体,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极大,且该病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病情比较严重,转归效果通常都比较差,发病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疾病控制效果不佳,病情持续进展甚至可能引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病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尽早诊断疾病,尽早治疗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键[1]。有研究显示,人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指标可以反映其肝功能状况,当肝脏发生实质性感染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就会随之改变,故临床常用免疫球蛋白检验作为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指标[2]。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开展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4 月~2020 年5 月于本中心行体检的健康者30 例作为A 组,同期收治的30 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B 组,30 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C 组。A 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2~65 岁,平均年龄(43.37±7.48)岁。B 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2~64 岁,平均年龄(43.14±7.42)岁;病程1~10 年,平均病程(5.32±1.56)年。C 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23~66 岁,平均年龄(43.42±7.53)岁;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5.39±1.87)年。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研究已取得本中心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标准:B、C 组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即符合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持续时间>6 个月,谷丙转氨酶(ALT)持续上升或者反复上升,乙型肝炎E 抗原(HBeAg)或者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以及检出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肝功能有明显的异常体征与症状或肝脏组织学明显改变;所有入组人员均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与自身免疫性肝病、丁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或其肝脏病症合并者;妊娠期女性;合并高球蛋白血症患者;酒精肝患者;近期接受过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者。

1.2 方法 三组均开展免疫球蛋白检验,方法为:于空腹状态下取受检者静脉血液2 ml,采用离心机依据3000 r/min 的速率进行离心处理,时间持续10 min,后取血样置于-20℃环境中保存,使用血清免疫比浊法对三组受检者血液样本中的IgA、IgG 以及IgM 水平进行检验,仪器采用全自动化生化仪(美国贝克曼BECKMANCOULTERIMMAGE800 特定蛋白仪与配套试剂),所有检验均严格执许无菌操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IgA、IgG、IgM 水平。IgA正常水平:760~3900 mg/L;IgG 正常水平:7~16.6 g/L;IgM 正常水平:400~3450 mg/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 组、C 组患者的IgG、IgA、IgM 水平高于A 组,且C 组患者高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IgG、IgA、IgM 水平比较(,g/L)

表1 三组IgG、IgA、IgM 水平比较(,g/L)

注:与A 组比较,aP<0.05;与B 组比较,bP<0.05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同时也是一种细胞学病毒性疾病,疾病具有传染性,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注射、母婴传播以及保护措施不到位的性接触传播等,其中又以注射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3]。人类受到乙型病毒感染后,病毒本身并不会直接造成患者的肝细胞出现异常病变,而是在人体细胞内生存,并不断进行复制,使得复制产生的抗原体寄于细胞膜上,并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对其进行辨别,使得免疫细胞针对性的对感染发生部位进行攻击与清除等,且相关研究表明,体液免疫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当病毒过量侵入到人体的肝脏后就会使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系统原有的清除能力不断下降,导致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呈现异常上升状态,同时还会增加机体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等指标表达,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肝细胞受损程度,导致患者的病情持续恶化,而患者病情越重则预后效果越差,因此,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尽早进行疾病诊断,确认病情程度,并及时开展对症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4]。

HBV 侵入到人体的肝细胞后病毒的基因组会逐步进入到细胞核当中,并且被DNA 聚合酶所影响,形成一种共价闭合环状的DNA,并将其作为模板,再对其他长度不相同的mRNA 进行转录,使得大部分的mRNA都受到转化,变为病毒蛋白,HBsAg 和病毒核衣壳则会于内质网中进行结合,组成一种有着超过感染性的戴恩病毒性颗粒,最后从患者的肝脏细胞中慢慢释放到血液中[5]。HBsAg 合成后的能量一旦比病毒装配本身需要的能量高,则剩下的表面抗原就会慢慢形成管形颗粒或者是小球形颗粒,但并不含有病毒,然后从肝细胞内释放到患者的血液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和HBV 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且相互作用,机体在进行病毒清除操作时会损伤患者的肝脏,引发炎性损伤,这主要是由于机体有关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持续下降,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则持续上升造成[6]。此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机还有着特异性 T 细胞功能障碍,且B 细胞原有功能发生异常,这也使得HBV感染控制有关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发生缺损。另外,程序性死亡受体-1 高表达、调节性T 细胞量上升、T 细胞17 的免疫活性增强以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化增强等均会引发严重的肝损伤,上述非特异性反应不仅无法将HBV 清除,而且还会引发肝脏炎性损伤,长期的炎性损伤若得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便会逐步进展为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危及患者生命[7]。

在本次研究中,B 组、C 组患者的IgG、IgA、IgM水平高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中确有异常表达,患者的IgG、IgA 与IgM 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者;而C 组患者IgG、IgA、IgM 水平分别为(14.59±4.31)、(3.76±0.62)、(2.89±0.81)g/L,高于B 组的(12.33±1.34)、(3.39±0.35)、(2.59±0.68)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检验结果表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内的IgG、IgA 以及IgM 水平均高于轻度患者,进一步证实临床可以依据患者机体的IgG、IgA 以及IgM表达情况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诸多研究均显示,人类机体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情况和肝纤维化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并证实肝硬化患者机体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均呈现为异常上升状态,且患者的肝硬化程度不同,血清当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也有着明显的表达差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后,其肝组织会受到明显的损伤,肝细胞逐步坏死,这会使得乙型肝炎病毒持续不断的进行复制,加上抗原等因素的影响,B 淋巴细胞就会被激活,导致患者机体血清当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呈现为持续上升的趋势,且患者的肝组织损伤越严重,其血清当中的免疫球蛋白相关指标表达水平也就越高,由此可见,临床不仅可以通过免疫球蛋白检验诊断受检者是否患有慢性乙型肝炎,而且可以以此为依据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8]。

综上所述,免疫球蛋白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确有异常表达现象,临床在对该疾病进行诊断时可以将免疫球蛋白指标检验结果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并对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程度进行判断,以便准确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达到制定最佳临床治疗方案、提升疾病效果、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机体肝脏
七种行为伤肝脏
肝脏里的胆管癌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加州鲈肝脏养护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IL-17A促进肝部分切除后IL-6表达和肝脏再生
基于ANSYS的液压矫直机机体的疲劳及模态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