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肿瘤患者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07-15 07:14王春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白细胞机体指标

王春霞

肿瘤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表现为患者局部组织细胞增殖并生成赘生物,影响患者机体器官功能。针对老年肿瘤患者,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根治疾病,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患者伤口恢复时间较长,机体免疫能力下降,需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给予输血治疗,能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提高机体免疫能力[1,2]。常规输血治疗采用全血输血治疗,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效果不理想,研究发现,采用成分输血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输血治疗效果[3]。本次主要研究老年肿瘤患者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96 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 例。对照组男30 例,女18 例;年龄60~78 岁,平均年龄(68.39±4.15)岁。观察组男28 例,女20 例;年龄61~79 岁,平均年龄(68.58±4.2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96 例患者肿瘤疾病类型:胃癌29 例、肺癌24 例、直肠癌18 例、肝癌12 例、其他13 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诊断为肿瘤疾病,在医嘱告知下行手术治疗;②患者术后符合输血治疗相关指征;③患者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有免疫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疾病;②患者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③患者合并有输血治疗禁忌或临床资料不完善情况。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并根据患者血红蛋白(Hb)指标进行输血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全血输血治疗,针对Hb<70 g/L 患者行常规交叉配血,配血完成后输注悬浮红细胞。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治疗,针对Hb<70 g/L 患者行常规交叉配血,配血完成后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输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1 免疫功能指标 包括CD4+、CD8+、CD4+/CD8+3 个指标,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5 ml,采用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方法进行免疫功能指标检测。其中CD4+正常水平为28%~58%;CD8+正常水平为19%~48%;CD4+/CD8+正常水平为0.9~2.0,比值越高,说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越高。

1.3.2 不良反应 输血期间不良反应包括感染、皮疹、过敏、发热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输血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患者CD4+、CD4+/CD8+均较输血前降低,CD8+均较输血前升高,但观察组患者CD4+、CD4+/CD8+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CD8+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输血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输血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输血量比较 对照组患者输血量为(3.47±0.81)U,观察组患者输血量为(3.75±0.86)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2,P=0.104>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肿瘤是临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类型之一,针对老年患者来说,免疫功能降低,临床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升高,常伴随着贫血症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手术治疗后,患者临床贫血情况加剧,需根据患者机体状况给予输血治疗,纠正患者贫血情况,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4,5]。在常规输血治疗中显示,患者虽然能改善机体贫血情况,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效果并不理想,伤口感染率较高,预后质量较低,不利于术后病情康复[6]。分析患者输血治疗情况显示,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给予成分输血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输血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患者CD4+、CD4+/CD8+均较输血前降低,CD8+均较输血前升高,但观察组患者CD4+、CD4+/CD8+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CD8+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免疫功能指标显示:CD4+是患者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分布于T细胞表面,体现患者免疫功能,若患者CD4+含量较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现机体感染、肿瘤等情况,威胁患者生命健康;CD8+又称为T 细胞毒细胞,主要分布于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器官中,在患者机体内活化后分化为细胞毒细胞,具有抵抗病原体入侵和抑制病原体繁殖的作用[7,8]。CD4+/CD8+是机体相对稳定的指标,不易受患者生理情况影响,若患者CD4+/CD8+明显下降,说明患者疾病发展较快,且感染率明显升高。其研究结果说明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相较于常规输血治疗方法,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患者机体中异体白细胞有关,常规全血中具有较高含量的异体白细胞,作用于患者机体具有较高的负性作用,可能会导致患者机体CD8+细胞增殖,患者机体免疫抑制作用明显加强,CD4+细胞活性降低,患者CD4+/CD8+明显下降,临床感染率明显升高,影响患者治疗效果[9,10]。

同时,对照组患者输血量为(3.47±0.81)U,观察组患者输血量为(3.75±0.86)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2,P=0.104>0.05),说明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治疗并不会增加患者临床治疗负担;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去白细胞成分输血治疗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分析其原因多为去白细胞成分输血治疗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免疫抑制作用较低,患者治疗后机体耐受力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也体现了老年肿瘤患者临床行去白细胞成分输血的治疗价值。此外,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伤口恢复时间较快,说明输血治疗能够有效纠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少高活性氧自由基分泌,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老年肿瘤患者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治疗,相较于全血输血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免疫抑制作用,提高输血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白细胞机体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白细胞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基于ANSYS的液压矫直机机体的疲劳及模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