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应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价值研究

2021-07-15 07:14郑敏华谢润桂娄季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整倍体遗传病核型

郑敏华 谢润桂 娄季武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是一种染色体异常,是由一个或者多个染色体丢失或者增加导致的疾病[1]。常见的有唐氏综合征、Turner 综合征等,临床上患者的智力、身材、生理功能都会产生异常。因此对于该病主要是预防为主,进行产前检查,劝导孕妇对于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进行引产,从根源上减少遗传病的发生率。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产前筛查检查的目的是通过化验孕妇的血液,来判断胎儿患病的危险程度,如果结果显示高风险,就应进行确诊性的检查。研究表明[2],NIPT相比较传统检测方法,具有无创、高度敏感的优点,能够大大降低侵入性诊断造成的流产、感染等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为研究NIPT 应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价值,本院共选取4500 例孕妇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4500 例于本院行NIPT 的孕妇。年龄23~48 岁,平均年龄(27.56±6.32)岁;体重47~96 kg,平均体重(63.45±10.85)kg;孕周13~35 周,平均孕周(16.23±3.32)周;孕次1~6 次,平均孕次(2.5±1.2)次。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年龄23~48 岁;②孕12~32 周;③孕20 周以上,错过血清学筛查最佳时间,但要求评估21 三体综合征、18 三体综合征、13 三体综合征风险者[3];④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孕周<12 周;②夫妇一方有明显的染色体异常;③1 年内接受过异体输血、移植手术、异体细胞治疗等;④胎儿超声检查提示有结构异常须进行产前诊断;⑤有基因遗传病家族史或提示胎儿罹患遗传基因高风险;⑥孕期合并恶性肿瘤;⑦医师认为有明显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其他情形[3]。

1.3 方法

1.3.1 标本制备 抽取孕妇外周血5 ml 于EDTA-K2抗凝管中,2~8℃环境下保存,要求8 h 内用4℃冷冻离心机H2050R(厦门市宝能科技有限公司)离心10 min分装分离血浆-20℃保存备用,提取DNA。

1.3.2 NIPT 检测 用PCR 扩增仪9902(ABI)扩增、BES4000 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博奥生物)通过实时检测DNA 复制时产生的H+离子流导致的pH 值变化,从而得到碱基序列,再以无创产前数据分析软件(博奥生物)获得23 对染色体的Z 值进行结果判读。

1.3.3 染色体核型分析 以羊水培养基(广州和能生物)作细胞培养,以英国GSL-120 全自动染色体扫描平台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1.4 观察指标 NTPT 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异常有T21、T18、T13、性染色体异常、7 号染色体异常、其他染色体异常、微重复、微缺失。

2 结果

2.1 NTPT 检测 共检出81 例(1.80%)高风险,包括T21 19 例(0.42%),T18 5 例(0.11%),T13 4 例(0.09%),性染色体异常19 例(0.42%),7 号染色体异常5 例(0.11%),其他染色体异常11 例(0.24%),微重复、微缺失18 例(0.40%)。见表1。

表1 NTPT 检测[n(%)]

2.2 染色体核型分析 81 例高风险孕妇,其中71 例经产前诊断,确诊T21 16 例,T18 4 例,T13 3 例,性染色体异常9 例,7 号染色体异常2 例,其他染色体异常3 例,微重复、微缺失8 例。阳性预测值分别为T21:88.89%,T18:80.00%,T13:75.00%,性染色体异常:56.25%,7 号染色体异常:50.00%,其他染色体异常:30.00%,微重复、微缺失:57.14%。见表2。

表2 染色体核型分析(n,%)

3 讨论

近些年来外界环境的变化,辐射、化学物质、药物等因素都会造成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研究表明[4],年龄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近年来,随着高龄产妇的不断增多,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在高龄产妇中较高。胎儿出现染色体非整倍数将会导致各种遗传病的发生。常会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导致结构畸形、组织和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和残疾率均较高[5]。对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进行产前筛查,及时发现此病,劝导孕妇进行引产,减少畸形胎儿的出生是极其重要的。

产前诊断是指根据特定的遗传性疾病或者先天缺陷,可用不同的产前诊断方法进行诊断,筛查出胎儿是否患有染色体异常疾病[6]。NIPT 是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片段,以评估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风险的一种产前筛查方式,其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7-10]。

本次结果中阳性预测值分别是T21:88.89%,T18:80.00%,T13:75.00%,性染色体异常:56.25%,7 号染色体异常:50.00%,其他染色体异常:30.00%,微重复、微缺失:57.14%。NIPT 对T21、T18、T13 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对性染色体异常,7 号染色体异常及其他染色体异常,微重复、微缺失的阳性预测值偏低,假阳性的例数较多。与文献报道相符合[11]。这些数据都证明了NTPT 对于染色体非整倍体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降低患有染色体异常胎儿的出生率,提升新生儿质量水平。相关文献[12]中也证实了,NTPT 可以有效筛查出染色体非整倍体,减少畸形胎儿、患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胎儿的出生,减轻其带给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因此,NIPT 的应用会对产前检测工作作出极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NIPT 对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有理想的检出率,可降低胎儿缺陷性疾病的发生,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整倍体遗传病核型
SNP-array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胎儿超声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不同指征患者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的比较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新技术可诊断罕见遗传病
端粒酶在整倍体与非整倍体细胞中的表达差异
产前健康教育干预降低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疾病的临床研究
2040例不孕不育及不良孕育人群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分析
平鲷不同发育类型的染色体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