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青少年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7-15 07:14苏雪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血块前列腺素经期

苏雪荣

青少年是主要的痛经发病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原发性痛经发病率高达36.06 %,约13.55%的患者严重影响到工作及生活[1]。中医认为,本病属“经行腹痛”范畴,一般于月经前后出现下腹疼痛、坠胀、腰酸、经血不畅有血块等症状,严重者会剧痛晕厥,临床辨证以寒凝血瘀证最为常见,伴随手足厥冷、冷汗淋漓、恶心呕吐等症状[2]。西医治疗多以经期口服止痛药物为主,如非甾体抗炎药,但单纯止痛治疗的疗效短暂,难以持久,无法根治,患者仍需承受较大痛苦。中医认为,寒凝胞宫、冲任不畅、气血受阻、不通则痛是其主要的病机特点,治疗当以温经散寒、调补冲任、化瘀止痛为主[3]。中医外治法对本病的治疗有独特疗效,揿针耳穴疗法通过选择特定的耳部穴位,直接针刺,能够调节生殖轴功能、平衡内分泌、镇静镇痛等,调整脏腑及冲任、胞宫功能,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4]。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中医外治法治疗青少年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10 月在本院中医妇科门诊治疗的60 例青少年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中医辩证为寒凝血瘀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4~18 岁,平均年龄(16.2±1.5)岁;病程6 个月~3 年,平均病程(1.4±0.6)年。对照组30 例,年龄13~18 岁,平均年龄(16.1±1.4)岁;病程6 个月~3 年,平均病程(1.3±0.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在月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妇科B 超、直肠-腹部诊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确诊为青少年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属于寒凝血瘀证,症见经期前后小腹疼痛、腹痛明显、得热痛减、经期伴有血块、坐卧不宁、四肢厥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可伴随恶心呕吐、腰部酸痛、肛门坠胀等;排除合并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治疗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服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药方组成:当归15 g、川芎15 g、黄芪15 g、丹皮10 g、赤芍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元胡10 g、五灵脂10 g、枳壳10 g、乌药10 g、香附10 g、甘草6 g,1 剂/d,水煎2 次,早晚温服150 ml[4]。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揿针耳穴疗法治疗,取神门、内生殖器、艇角、内分泌等耳穴;疼痛剧烈者配合心、肝;伴恶心、呕吐配合贲门;伴头痛配合额、颞;于月经前1 周开始,每次选择单侧耳穴进行治疗,每3 天治疗1 次,每次选对侧耳穴治疗,直至既往痛经结束日[6]。1 个月经周期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血清激素及前列腺素相关指标。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评估证候变化,包括经期小腹疼痛、经血不畅有血块、坐卧不宁、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每项0~3 分,得分越高则证候越严重。治疗前后在外院检查血清激素及前列腺素相关指标,包括E2、P、PGF2α、COX-2,评价内分泌及疼痛改善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经期腹痛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经期无自觉不适症状,停止治疗后3 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经期腹痛明显减轻,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无需服用止痛药仍能正常工作;有效:经期腹痛有所减轻,伴随症状有所好转,对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所影响,但服用止痛药后能坚持工作;无效:经期腹痛及伴随症状均无明显改善,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服用止痛药后仍不能缓解,需要进一步治疗[7]。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经期小腹疼痛、经血不畅有血块、坐卧不宁、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经期小腹疼痛、经血不畅有血块、坐卧不宁、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及前列腺素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E2、PGF2α、COX-2、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E2、PGF2α、COX-2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及前列腺素相关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及前列腺素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青少年原发性痛经属功能性痛经,主要与内膜管型脱落、子宫屈曲、子宫发育不全等因素造成子宫局部解剖结构关系异常而发,也与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复杂,由多种生殖内分泌表达增加所致,引起子宫平滑肌及子宫壁螺旋动脉收缩,引发疼痛[8]。西医缺乏特效治疗手段,多依靠口服止痛药物或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根治效果较差,总体疗效不能令人满意。

中医认为,寒凝、气滞、血瘀等客于冲任、胞脉,导致子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通过虚实辨证,以寒凝血瘀证最为多见[9]。中医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较多,除了常规的内服中药外,还有很多中医特色外治方法,如针灸、耳针、穴位贴敷、拔罐、刮痧等。揿针耳穴疗法将针灸与耳穴相结合,选择特定穴位,可达到调控生殖内分泌、抑制致痛物质的表达、改善子宫动脉血流等作用。临床研究显示,揿针耳穴疗法能够下调E2、PGF2α、COX-2 表达,上调P 表达,改善月经前后的疼痛程度[1]。研究表明,P 能够拮抗E2作用,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和释放,而 PGF2α被认为是前列腺素中的主要止痛物质,其表达下降,可减少子宫平滑肌痉挛收缩,缓解疼痛,甚至治愈痛经[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期小腹疼痛、经血不畅有血块、坐卧不宁、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E2、PGF2α、COX-2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在服用膈下逐瘀汤加减的基础上使用揿针耳穴疗法,能有效提升青少年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缓解疼痛,调整内分泌及前列腺素水平。

综上所述,中医外治法治疗青少年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确切,中医证候明显下降,并有效调整了机体生殖内分泌及前列腺素水平,提升了整体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血块前列腺素经期
前列腺素联合舒洛地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
前列腺素并非男性特有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前列腺素并非男性特有
经期如何穿衣
抢救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患者中床边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前列腺素药物知多少
磕掉了牙齿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